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增长与小城市发展互动平台的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志胜

  [摘要]本文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纺织产业选择与浙江柯桥城市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提出构建产业增长与城市发展互动平台理念。可以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产业层面、城市层面以及产业、市场和城市互动层面等进行路径选择,以寻求国内依托传统产业集群和市场优势发展起来的小城市的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产业增长;城市发展;互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2-0030-03
  [资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工业化中期浙江纺织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志胜,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贸05学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浙江绍兴312000)
  
  一、文献回顾
  
  关于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库兹涅茨指出由于各产业产品的生产方式、所需技术及产业关联度等属性的不同,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化的影响是由产业的不同属性引起的。他认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只有在城市中才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农业需要大规模使用土地,因此,农民的居住地适合在比较分散的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这种结构变动需要劳动力、资本投资和居住地点向城市转移,由此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然而,库兹涅茨只是间接提到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间的关系,并没有再深入展开分析。钱纳里在1975年考察工业化进程中发展的“标准型式”时,对经济发展各个时期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城市化发展的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相互关联的问题。他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生产结构的变动,会引起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而促成城市化现象。他着重分析了生产结构的变动对城市化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预期的收入与就业、政府支出的分配、其他社会因素等对城市化的影响,但并没有详细论证。
  继库兹涅茨和钱纳里之后,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一是研究内生力量对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关系的影响。以聚集经济、人力资本状况、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探讨为代表。Davis and Henderson(2003)从聚集经济的角度考察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认为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时,劳动力也随之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1988年Lueas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作用巨大的观点,认为由于人力资本的影响、区域信息和知识外溢等因素,促进了聚集在城市中的经济活动,也使城市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同时,不同产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不同类型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在城市中聚集,使得区域知识外溢的外部性得到发挥,这种外部性被经济主体内部化后,促进了人口、经济资源向城市的聚集,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力量。尤其是金融、商业、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本专业化要求较高,使得这些城市在规模上也明显大于传统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在此基础上,Black and Henderson在1999年提出人力资本通过影响城市聚集经济的发挥,成为连接产业结构变动和城市化的桥梁。随后,Murata(2002)、Davis andHenderson(2003)提出技术在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作用,认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在互动发展中,技术进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影响。他们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技术进步使作为中间投入品的化学肥料、机械等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促使农业生产率提高,导致农业部门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正是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的工业和服务业,使城市化得以快速发展。二是以Davis and Henderson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部分经济政策,作为外生的因素也会对两者关系产生影响。Davis and Henderson于2003年发表在《城市经济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考察了政治和政策因素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他们指出政府实施的一些经济政策,如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价格控制政策、贸易保护政策等会对城市化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先影响到各产业部门组成的份额,进而间接影响到城市化的。至于具体如何影响,则没有展开分析。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2002)还从总体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化的影响,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并非直接影响城市化,生产结构变动首先作用于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再影响到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二、纺织产业与柯桥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1,产业与城市互促共进。回顾柯桥纺织产业的发展历程,产业与市场并进的特征十分明显,产业发展导致市场诞生,专业交易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又为纺织产业的发展添上了双翼,使柯桥成为全国纺织工业基地,集聚效应的发挥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纺织品采购商,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壮大。柯桥城市、产业、市场三者相辅相成,良性循环。
  2,城市化提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随着柯桥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变,第一产业逐渐降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断上升,上升的速度虽然缓慢,但总趋势星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共进的态势。
  
  三、纺织产业与柯桥城市互动发展中存在的制约问题
  
  1,产业与城市共进中受到投资制肘。随着柯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投资成为企业资本扩张的一种自然选择。加之纺织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获取的利润呈现下降趋势。在这样的态势下,轻纺企业经营者的兴奋点却有所转移,他们纷纷走出“县门”和跳出“本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前两年涉足对外投资的企业回报丰厚,不仅促使这些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力度,而且吸引了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涉足对外投资。自2005年以来,柯桥轻纺企业涉足主业以外的对外投资额累计达174.04亿元,对外投资的工业项目59个,总投资额累计达到232.5亿元,相当于柯桥近3年工业性技改全部投入的127.4%。虽然如此现象有其合理性,但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和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资金外流的趋势将有增无减,势必影响轻纺主业发展,导致财政收入与就业岗位的减少,影响柯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2,产业与城市共进中受到要素制约。柯桥受要素制约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以前的全部可用工业用地指标只有1万余亩;电力供应刚刚够用,高峰用电负荷尚有缺口10万千瓦左右;环境容量也日益缩小,COD与SO2排放量指标必须逐年减少10%,而实际排放量却是省定指标的2倍和6倍;城市发展面临一批纺织企业“退二进三”和一批“村改居”的拆迁。这一系列制约要素的破解关系柯桥城市建设的成败。
  3,市场提升需要城市服务功能拓展。中国轻纺城作为柯桥经济的核心,面临着市场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的问题:市场交

易、停车场、联托运、餐饮等各项功能配置的无序性和盲目性,造成了市场区块现状用地中各项功能布局混乱,关系不顺,影响了城市用地的布局发展;市场内通行道路狭窄,过境车辆、运货车辆、人力平板车混杂共行,不仅造成市场内交通拥堵而且成为城市的堵车路段;仓储服务、经营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市场配套功能不完善,工商、税务管理、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等机构在各市场内配备分散,未能形成明确的服务网络,市场区的软环境难以保障市场经营;市场衍生功能布局空间不足,市场配套设施包括面向经营者和采购商的个性化服务场所、海关商检机构、信息咨询机构、产品研发机构以及会展中心等严重缺乏,其建设需要大量城市用地,用地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导致现状市场区的衍生功能难以完善。这一系列发展中问题的解决需要柯桥城市服务功能的进一步拓展。
  
  四、产业增长与柯桥城市发展互动平台的推进路径设计
  
  通过对柯桥城市情况的实证调查和分析,本文认为,在推进构建产业增长与柯桥城市发展互动平台过程中,应把握“以城市为载体、以产业为抓手、以科技创新机制为手段”的三原则,积极引导城市与纺织产业协同发展。
  1,路径之一:(政府层面)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城市和纺织产业的衔接点。结合柯桥实际,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柯桥政府对平台的构建始终起着主导和关键性作用,无论是城市、市场、产业,或是行业协会、技术创新,只有政府参与,制定一系列政策和确定制度导向,通过制度技术创新,提供后盾和基础。作为一个新兴的后起城市,柯桥政府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对产业政策,城市发展政策(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市场环境),互动政策等三大主要政策方向进行政策制定和制度导向,对平台构建起作用。通过柯桥政府投资,行政控制摊位、物流仓储成本,将柯桥新市场打造成超低商务成本、超高性价比的市场特区,以此压低柯桥新老市场摊位成本,对相关功能区块进行有机组合,实施板块化运作,实现联动发展,顺利启动柯北新城。柯桥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应注重在制度导向和政策引导,通过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具有可行性和超前性的政策和制度,以在环境和实质上推动平台的构建。同时,柯桥城市和纺织产业之间,建立起规划协调机构和两者之间协调统一的机制,是目前城市政府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2,路径之二:(社会层面)多元参与和投入,强化纺织行业协会职能。构建产业增长与柯桥城市发展互动平台是一项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和投入、滚动发展的浩大工程。柯桥在平台构建过程中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服务功能,逐步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纺织业管理新框架’。纺织行业协会应积极起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为政府分担部分职责,承担那些不应该、不适宜政府行使的诸如行业标准制订、同业竞争规范、技能素质考核、国际商务争端协调等职能;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制定行规行约,协调本行业的技术、价格、出口、培训等行为,制止恶性竞争行为;推进产品标准化工作和参与制定国际性行业技术标准,塑造地方产业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介入国际商务争端、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纠纷,帮助企业应诉,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3,路径之三:(产业层面)加快柯桥纺织产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通过对柯桥城市的实证分析得出,一方面,在平台构建进程中,注重通过高强度技改投入提高纺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创新能力。重点加强纺织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建立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着力培育和扶持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机构,通过建立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平台,引导企业增加产品与工艺创新投入力度,增强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纺织产业内部主体,应加大自身的科技投入和技术引进,同时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创新管理方式,具备超前意识,高度重视轻纺城虚拟经营工作,并与实体经营有机结合,以虚拟经营理念指导市场升级工作。另外,要通过信息化战略,加强网上轻纺城建设,实现功能创新的基础,进一步挖掘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打造全球纺织品“柯桥价格”。明确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向企业转让技术的责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
  4,路径之四:(城市层面)以提升柯桥城市品位为依据,实现资源整合。柯桥作为一个新兴城市,一方面其发展依赖于纺织产业的发展,要实现柯桥城市化必须以中国轻纺城市场的改造升级为依托,推进现代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涉外服务体系,促进中国轻纺城市场的国际化。柯桥应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交易区,建设以世贸中心为龙头的现代交易区,构筑国际纺织品贸易城市的商务平台。同时,为满足中国轻纺城市场国际化要求,大力培育和引进涉外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仲裁、信息咨询中心等服务机构,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设点,尽快建立国际化的纺织品检测中心,加快涉外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多方面政策,加强城市规制建设,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和信誉,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合理发展城市公共产业,强化城市财政职能,促进城市资产保值和增值,有效提供城市服务,减少企业经营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建立和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等等,对柯桥城市与纺织产业发展都具有互动效益。
  5,路径之五:城市、市场、产业互动发展,以城市和市场功能创新带动产业升级。随着后配额时代的来临,国际化战略是柯桥城市和以轻纺城为中心的纺织产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唯一选择,柯桥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其城市功能创新是市场发展的动力,要树立新的城市和市场发展理念,以国际化理念统筹城市发展和新市场建设。柯桥在平台构建中,必须对城市的会展功能、旅游服务功能、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产业服务功能等进行创新,轻纺城作为柯桥城市的主要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在城市功能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功能创新,以满足柯桥城市功能的创新。现有的轻纺城市场是柯桥纺织产业的重要营销平台,其功能的创新必然带动纺织产业的升级,对柯桥纺织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因此,市场交易服务功能、物流服务功能、研发服务功能、品牌服务功能等的创新,必然对纺织产业带来直接影响,带动纺织产业的升级换代,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6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