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沈阳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 瑶

  [摘 要] 广义的服务业包括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如教育、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拉动非农就 业增长,从而带动城市化率的上升,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也能促进服务业的扩张。本文结合沈阳城市化发展,提出沈 阳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服务业;城市化;相互促进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1-0120-02
  [作者简介] 吕 瑶,沈阳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政策。(辽宁 沈阳 110044)
  
  实证研究表明,服务业的效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显著提高,城市化的加快可以促进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服务业不仅能够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还能够实现城市化“质”的飞跃。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应该加快其城市化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笔者认为应着重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推进城市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理论上关于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调控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政府主导型调控模式、市场主导型调控模式、需求拉动型调控模式、供给引导型调控模式、制度调节型调控模式和国际分工协调型调控模式。各种调控模式的出发角度不同,但无一不强调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和谐推进、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就沈阳而言,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个人的作用,走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道路。
  首先,要积极推进传统体制改革,创造一种市场化的城市发展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制定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这也是未来沈阳城市功能不断拓展、中心城市作用充分发挥的关键。
  其次,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市场发挥基础作用的基础上,有效地弥补城市化中市场竞争的缺陷,对沈阳城市的规模、产业布局、人口增长等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此外还要相应地调整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从而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
  再次,要充分发挥集聚功能,以要素的集聚为重点来推进沈阳城市化进程。集聚功能即集聚物质和人力资本的功能,或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功能。中心城市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具有高度的集聚性,它是区域人财物、产销供、内外贸等的集中地,且集中程度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提高。集聚不但要促进人口的集聚、生活的集聚、产业的集聚,更要促进人才的集聚、技术的集聚、资金的集聚、信息的集聚。通过集聚带动商业、金融、贸易等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增强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速沈阳城市化的发展。最后,要改造传统服务产业,合理调整产业布局。结合城市改造,进一步调整区域功能定位。南北金廊与浑河两岸“一纵一横”规划为新兴与现代服务业区,一大批文化、教育、商贸、商住设施相继启动和竣工,凸现大都市风貌。此外,要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将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企业关停与搬迁,使城市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中心城区发展服务业、周边区域发展工业的格局。“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沈阳市应以金融、物流、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的对象,促使服务业进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
  
  二、合理定位沈阳服务业,缩小城乡服务业差距
  
  服务业包括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前者包括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告信息咨询、企业服务等,它的特征是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含量,产业关联和要素生产率高;后者包括餐饮、零售、娱乐、旅游、体育、客运、家政服务等,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居民生活需求密切相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服务的需求将会增加。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内容,在城市发展的服务业应该着重于生产者服务,金融服务、企业服务、信息服务、市场服务应成为服务主体,使城市具有较大的生产服务功能。任何城市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如果从城市作为一个区域发展极考虑,在城市集聚的要素只能是先进的生产要素,集聚的产业只能是主导产业。随着城市地价的提高,留在城市的只能是具有更高价值、有能力偿付较高租金的要素和产业。
  首先,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完善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对提升沈阳的地位至关重要。沈阳应以生产者服务业为主,消费者服务业为辅,强化沈城的金融、贸易、科技、信息中心的作用,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经济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城市格局。随着扩散的加剧或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会带动其他区位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时期。沈阳市的经济区位、城市规模、产业基础是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和决定性因素。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具备强大的服务输出功能。“十一五”时期,服务业是改革的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加快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进而重塑与完善城市功能。
  其次,利用沈阳人力资源、科技教育资源的禀赋优势,集聚高层次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如现代物流配送系统、金融服务体系、信息咨询等;并积极培养、引进现代服务业所需的各种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同时结合加入WTO和知识经济的新发展,加快对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改造,促进产业向高效益、高档次、低能耗方向发展。
  最后,沈阳周边小城镇的服务业应以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为主。乡村工业、小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为数众多的乡村人口进入城市,缩小了地区与中心城市的差距,城乡之间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程度明显加强。城乡间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的交流空前活跃,在空间上出现了城乡经济活动的交错。此外,通过小城镇建设,能够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服务业的差距,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整个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加快以沈阳为中心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经济圈建设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以沈阳为中心,包括辽阳、抚顺、鞍山、本溪、铁岭、营口六市在内的区域群体。它在以沈阳为中心的百公里半径内,汇集了超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3座(沈阳、鞍山、抚顺),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3座(本溪、营口、辽阳),一座中等城市(铁岭),7座县级市,441个小城镇。城镇化水平高达54.2%,居全国城市化前列。辽宁中部城市群密集,工业行业品种齐全,交通便利,被称作“东方的鲁尔地区”。城市群不是城市单体,而具有更广泛的空间网络结构性,也不能脱离与区域内各城市的相互联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相互联系的强度越来越大。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趋同、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旅游、咨询信息及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为主的知识服务业的发展。
  首先,加速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的发展,充分发挥沈阳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城市群以物资、人员、技术、金融、信息等形式通过经济协作网络和运输通信体系发挥集聚和扩散作用,实现集聚效益和扩散效益的有机统一,是城市群体的整体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金融经济角度讲,可以通过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和风险投资等机构在沈阳设立分支机构,推动沈阳区域市场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业对外开放给予优先许可的机遇,力争5年内引进10家以上世界前100名的外资银行,全国所有商业银行都在沈设立分支机构。并鼓励外资参股沈阳市商业银行,增强整体发展实力,实现跨区域经营。此外要积极培育证券市场,尽可能的扶持20户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募集资本金100亿元。扩大保险服务领域,重点在企业年金、农业保险等方面吸引外资,鼓励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加快搭建个人与企业的信息采集、发布、加工和评价体系软硬件平台。
  其次,推进沈阳旅游产业稳步前行,加强集聚效应。在旅游业领域,由于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能促进城市整体面貌的改善,能加强各地区的经济与科技文化交流,提高国民素质,改善投资环境,从而起到了改善地区经济结构,促进产业链延伸、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特殊作用。沈阳是一座文明古城,是清文化的发源地。“一宫两陵”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级文化遗产,也是沈城吸引大量游客的旅游胜地。棋盘山、植物园等著名风景区为沈阳旅游业增添了几分生色。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加速产业集聚,促进商业、餐饮、宾馆、娱乐等行业的繁荣。此外,沈阳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分赛场,必将拉动沈阳及圈内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加大咨询、信息、教育等服务作用,培育投资咨询、市场调查、职业介绍等各类高素质中介组织,加速咨询信息业的发展。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建立区域性的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公共信息资源交换中心和资源服务虚拟网,健全地区公共信息网、广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围绕关键产品和技术,突出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加快沈阳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应加大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普及力度,大力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此外,还应加强区域性人才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把招商引资和招人引智结合起来。并运用网络技术,构建经济区人才信息系统,降低人才流动成本,实现人才的无障碍流动,促进知识服务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详,王利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调控模式及对策[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杨静文.浅论21世纪初中国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思路[J].兰州大学学报,2001,(4).
  [3]郑吉昌,夏晴.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鞠秀礼.21世纪初的沈阳[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徐国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7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