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汽车产业政策酝酿三大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伊 明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消息称,酝酿已久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望近期出台。这意味着使用了将近10年的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刚刚提交讨论时,各界人士,特别是外国企业对于该草案的反应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因为,草案之中许多条款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自主汽车。对于外商来说,读懂新汽车产业政策也就读懂了今后在中国的投资之路。
  
  内地汽车新政重点是什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秘书司小军表示,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第一章就明确提出政策目标:今后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国务院批准,并明确提出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要达到的三大目标,即2010年中国国内汽车企业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要达到国产汽车销售总量的50%;2010年国内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要跨入世界500强;2010年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要达到销售总额的40%。
  对于今后新来中国投资的外国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商,其在内地的直接投资额至少要达到1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最少也要10亿元人民币。新政策对外资在汽车和摩托车合资企业中只能持有50%股权的规定并未改变,但若外方合作者在中国设厂的目的是为了将产品出口,则政府可以特批;一般情况下,外资公司只允许建立两个合资企业。
  新政策还鼓励中国国内和外资汽车企业投资出口加工区,在经过政府批准后,这些企业将享受特别优惠待遇。草案还称,中国支持中国企业与外国生产厂家建立战略联盟,以扩大中国汽车的国际市场份额和顺应汽车生产的全球化趋势。
  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草拟中的新政策旨在发展国产品牌,与主导中国及全球市场的国际品牌相抗衡。新政策将迫使外国厂商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增加向在华合资企业的技术转让。除此之外,新政策中的限制进口车入关地方、中外合资企业中方持股比例必须达到50%以上、中国制造的汽车中50%都要有“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三大方面引起外资汽车企业对新政策的争议。
  
  外商不满进口车入关限制
  
  新的汽车政策草案规定只有4个海港(大连、天津、上海和黄浦)以及2个陆地通关口(黑龙江北部的满洲里和比邻香港的深圳)是唯一能允许进口汽车入关的地方。政策草案表示:“其他的海港和港口不允许建立进口整车的入口。”
  一位国外汽车制造商的管理人士称,限制通关的港口数量可以建立人为瓶颈使进口车大幅度减少,而人们仅仅会谴责港口的物流低效率。当然,进口只是中国汽车消费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其他的,如融资,则是外国公司增值的关键所在。当公司售出一部进口车时,他们无须和他们的中国合资公司的合伙人分享利润。新政策之所以做如此规定,就是怕在中国制造的汽车会因为剧烈的国内竞争和更加便宜的进口车的价格而导致盈利空间越来越少。
  外国公司担心,中国可能考虑运用非关税壁垒来扶植内地的汽车工业。外国汽车厂商的管理人士称,限制进口车的入关港口数量最终的目的就是造成进口车数量减少。
  
  外商担忧持股比例
  
  司小军说,“目前已公布的意见稿中还是沿用了1994年的老政策,即中方必须在合资企业中控股50%以上。这一点引来许多业内人士的不满,尤其是外资方面。”
  外商认为,中方必须在合资企业中控股50%以上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允许大型的中国国有企业同时和多个外国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据了解,外商和中国公司从1984年起已经在中国建立了超过600家汽车方面的合资公司。同时,外商在中国汽车工业方面的投资已经达到了220亿美元。外商担心,通过将国外公司和合资公司的“捆绑”,虽然国外的经验以及技术帮助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提升到国际标准,但国外公司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却被冲淡了。同时,纯粹的中国本土企业也赢得了一席之地。目前中国企业现在拥有中国客车市场10%的份额,而3年前这个数字几乎为零。
  
  50%自主知识产权遭指责
  
  据业内人士分析,新产业政策在如何保护和建立汽车民族品牌的问题上可谓“用心良苦”,尽管新政策在进行规划时所展望的汽车产业是由中国本地厂商主导,而不是国外厂商。但目前现状却恰恰相反。
  近年来,国际上几大汽车跨国集团以各种形式在中国抢滩登陆,而在市场上热销的轿车几乎是国外品牌。但中国的自有品牌越来越少,特别是在轿车行业,除了“红旗”、“奇瑞”、“吉利”以及随后推出的“中华”品牌以外,几乎没有民族品牌。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国产汽车企业的精力几乎全部花在销售汽车上,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建立自主品牌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据了解,“通用”、“福特”等跨国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高达50亿至60亿美元,而中国绝大多数的汽车企业研发费用不足销售额的2%。今年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汽车企业的营销费用猛增,研发投入愈发显得力不从心。据预测,2003年中国将有40多款新车下线。专家指出,汽车厂家不断推出新车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应对竞争,但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中国汽车企业越来越没有机会和精力组织自主研发,在车型上也越来越依赖外方。
  引起国外特别关注的是,新政策宣布到2010年,中国制造的汽车中50%都要有“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这被认为是新政策暗示政府期望至少中国制造的一半汽车都使用中国自己的牌子,而目前中国牌子不到10%。外资指责认为,这是直接违反WTO规则精神,政府使用的词是“目标”而不是政策,以图避免在字面上违背WTO规则。但实际已经直接违反了WTO规则精神。
  美国汽车业界对中国新汽车产业政策的初步印象是,新政策比1994年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更详细具体,但比中国加入WTO时承诺的汽车产业开放政策有所后退。
  了解草案内容的外国汽车业管理人士抱怨说,该草案使他们对中国政府对待外国汽车制造商的长期意图产生更大的顾虑。该草案呼吁加大市场开放力度,但同时又为外国厂商设置了更多障碍。这份草案将取代1994年版的全国汽车行业政策,很显然,它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本地汽车工业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4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