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 灵魂
近几年来,“以人为本”逐渐成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口头禅,但何为“以人为本”?怎样才算“以人为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给予明确的解释和界定。本文从以人为本的产生、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以人为本管理的方法、以人为本管理的手段、以人为本管理的关键等方面对“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进行初探,揭示“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一、以人为本的产生
从本源上讲, “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命题,而“人本主义”又是针对资本主义而提出的。众所周知,早期的企业都是以资本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资本的不断积累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是企业谋利的最主要手段,再加上资本的相对稀缺和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就必然是从属于资本的。古典组织理论代表泰罗等人把人看成是“经济人”,是“生产工具”、“活的机器”、一种“机械因素”,与此相适应的管理也是以“资”为本的。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企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对企业生产率及利润目标的贡献,“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更是将企业中的人提升到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来。逐渐地,“人本主义”在企业管理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人不仅仅具有生产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其核心是对企业中的人应视为人的“本身”,而不仅仅是一种资源。
“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其核心就是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与经营者同心同德去奋斗, 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始终把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企业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是塑造创新型企业的成功妙法,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生命价值的科学管理方法。
二、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满足高层次“需要”
需要是指有机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的全部行为和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在五种需要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特有的。
尊重需要,人都有被他人尊重的渴望,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创造一个竞争环境。企业员工在今天作为特定的群体,有其特殊的职业特点,物质待遇并不是他们惟一的需要,他们更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尤其需要一种升华的超越职业的人生境界。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从而大大提高其积极性。在企业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第一步是学会尊重别人;在管理中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则是建立以人为本氛围的第二步。企业管理者的一句问候、一声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会使人心存感激,从而迸发出一切为了企业的动力。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包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企业员工绝大多数是自我实现型的人,他们的目标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乐趣;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适应环境;其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致的。因此,管理者在管理中要贴近实际,创造条件,满足员工的进取需要。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他们,相信他们能完成,从而使他们各得其所。
正确运用需要理论,管理者要了解和关心员工的需要,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尽可能适应不同的心理需要,做好雪中送炭的工作。要创造诱发积极需要的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潜在的积极性,燃起不灭之火。要适时调正需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各自生命的潜能。满足需要、尊重人才是一个时代的追求,更是企业迈向“以人为本”管理的通行证。
三、以人为本管理的方法――激励
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激励必须是适度有效的激励,激励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以及提供给员工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提高的机会。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符合人的心理规律和行为规律的激励方法,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绩效。
人们既有对物质需要的追求,也有对精神享受的渴望。由于文化水平、思想素质、家庭经济基础、个人性格爱好等各有不同,需要的层次也各不相同,形成了对人生价值的取向和对事业追求的多层次、多元化。因此,在实施激励中要做到:
(一)运用成就理论,激发向上意志潜能。每个人都有一种向上的意志潜能,这种向上意志潜力表现在工作就是成就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取得成绩,获得社会的承认或他人的认可。这种向上意志潜能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出无穷的动力。因此,管理者要善于激发员工的成就动机,要依据精神生产和再生产的规律,合理有效地组织他们以最少的精神生产投入,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最多的产品。
(二)运用期望理论,进行目标激励。员工在工作中激发力量或动机强度取决于达到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和个人实现目标可能性估计。确立的目标对个体越有意义,越能满足个体需要,实现的可能性也越大,对个人的激励作用也越大。在企业管理中要实现目标激励,首先目标确立要适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使目标既富挑战性又具实现性;其次目标既明确具体,易操作,又具实效性;第三,确立的目标既有兼融性,又有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另外目标确立要注意长短结合,突出现实性,兼顾战略性,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尽可能从企业活动的本身寻找动力和积极性。
(三)运用强化理论,激发正强活力。强化激励是强调人的行为结果对其行为的反作用。在企业管理中,正强化教育就是不断帮助被教育者取得好的工作成绩,以体现其良好的动机,强化其进取的信心和意志。正强化的办法是通过肯定和奖励,如赞许、奖赏、晋升等刺激行为的重复出现,保持和加强某种有利的行为,其目的是提高效率。运用正强化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重在培育和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员工有了责任感,就能意志顽强,乐观向上,不畏困苦,敢于开拓进取。管理者还要理解和信任员工,关键时刻的理解、体谅、关心、爱护以及多方倾听意见,主动承担责任,才能发挥正强化的作用,才能使员工的积极性不会因挫折而消失。正确的理解、充分的信任是留住人才的最大前提,也是企业管理迈向人本管理的核心所在。
总之,激励永远是有效的。
四、以人为本管理的手段――信息
信息普遍地存在于物质和意识之中,它标志着物质的存在,在不同的领域,有多种表达方式。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实质是对人类文化的一切基础信息接收、归纳、整理、过滤、加工、处理、传播和再生产,即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发出信息的过程。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者若信息闭塞、信息失真或信息浪费,就会出现决策不当,丧失时机,导致管理混乱,甚至挫伤大多数人的积极性,造成失误。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求管理系统的各部门之间建立起信息网络,把分散的信息活动统一到信息系统中,有条件的要建立综合性的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这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基本保障。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广开信息源。其次要收集、转换和处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检索、核定其可靠性。管理者在收集信息时,要重视周密的调查研究,掌握全面而系统的情况,决不让东拉西凑的几个事例去作为决策的根据,没有数量的调研是没有质量的。再次要将信息进行整理和纯化。最后将信息编制索引供人查询。管理者更要重视信息反馈,并努力使之形成以为人本的灵敏的网络化的信息反馈机制。这是“以人为本”管理手段信息化的主要体现。
五、以人为本管理的关键――优秀的领导者
善于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是优秀的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一个平庸的管理者,只能偶尔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而一个糟糕的管理者,却只会消减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作为“以人为本”管理的领导者不仅要具备一般领导者的品质,他们还应具有直观力、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应变力、决策力、预见性等能力,要有社会责任感,更要具有巧用人才、善用人才的才能。首先具有知人善任的慧眼和胆识。知人善任是实行以人为本管理良性循环的根本,以人为本管理的爱才原则,是不以亲疏而鉴才,不以好恶而取才,不以非议而疑才,不以妒谤而毁才,不以私利而误才;识才要重其绩,观其德,务其本,察其能。用人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亲,要扬其长,限其短,尽其能,量才录用。其次是具备放手让人干的胆魄。当管理者把任务分配给其下属,就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和责任心一定能够完成任务,放手让他们干,尽量少去限制干扰他们的独立活动。对直接领导的部门负责人,也不宜做件事管件事,使下属无所适从,可以实行约束在前、指导在后的方法,加强工作督查。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帮助指导分析,共同研究解决的方法。
“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要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关心人,在企业员工管理与物质管理两方面,理应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员工管理方面。
参考文献
1.傅淑丽,主编.管理心理学.云南大学出版社
2.许青萍,等.简明外国经济管理思想史.云南科技出版社
3.穆庆贵,等.新编企业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
4.金友,著.他们怎样做大天下.延边人民出版社
5.达人,编著.管人36计.企业管理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0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