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产业升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云帆

  放眼全球,当前的市场竞争已从过去单一的企业之问的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之间竞争将更多体现在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最大限度地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不断降低成本、贴近市场,将是它们保持活力和不断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为此,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或者正在转型为全球化公司,从全球化的高度调整战略,如营销服务全球化、制造组装全球化、研发设计全球化、资本运作全球化等等,其核心目的是放大其竞争优势。因此,它们加快整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资源在全球范围打造自己的产业链,从而为全球化竞争做准备。
  随着中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政策,促使更多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这不但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且它们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立研发机构推动产业升级
  
  一些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招纳本土科研人才,促进他们时刻掌握全球技术趋势,对本土产业升级有一定促进作用。
  目前,通用汽车、三星、IBM、杜邦、宝洁、诺基亚、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在华都建立研发中心。如摩托罗拉在中国建立18家研发中心,从美国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和一流产品,利用中国的人才低成本优势,研发世界一流产品。其在华研发最成功的产品当属天拓A6188手机。
  微软在中国建立研究院,招纳本土人才加盟。其从小到产品开发,扩展到搭建一个IT产业系统平台,利用这个平台使与微软能与中国本土的一批硬件制造商、软件的开发商、软件服务商相连接,从而构建一个产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微软在做的是技术孵化器的工作,这对中国信息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信息产业会对其他产业带来重大影响。
  
  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东北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由于“三线”基础建设,我国西南地区工业也有一定的基础,而那时珠三角地区重工业基础还很薄弱,没有什么知名的企业。
  但随着改革开放,受当时的招商引资的政策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形成了由东到西,由沿海刮内地的梯度推进性格局。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拥有较好的投资环境,使外商投资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促使本上企业以及海外一大批上下游供应商大批跟进,从而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集群地区。
  目前,华南地区以东莞、深圳、惠州、珠海为中心形成了计算机外设产品生产基地,东莞拥有计算机信息产业厂商几千家;在深圳仅为计算机配套的企业也有两千多家,生产的产品涉及磁头、驱动器、显示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等。在华东,以上海一苏州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正成为信息产业投资热点,在苏州已形成以明基电脑为核心的IT产业群,建立起鼠标、彩显、液晶显示器、超微半导体等多个大规模生产基地。
  深圳就是一个样板。由于其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毗邻香港,交通便利,为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奠定了良好的产业配套基础。开放的商业条件吸引了大批知名跨国公司来此投资,形成与之配套的AT游产业链。例如,IBM在2006年10月将其全球采购总部迁到深圳,同时将全球首席采购官的办公地点也迁到深圳,这是IBM首度将集团的某一部门总部迁到美国总部以外的其它国家。
  目前,深圳整体经济规模在中国内地城市排名第四,高科技产业与新企业在中国居领先地位。以服务外包、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深圳的经济环境为发展国际外包业务产业基地提供了必要条件。其制造业规模庞大,产业发展趋于成熟,而以IBM为代表的这些跨国公司,在完成了从传统跨国公司向全球整合企业转型后,会对世界各地进行重新衡量。而珠三角区域,处于从国际分工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转型过程中,也恰恰为这些全球化公司提供运用全球资源,尤其是中国的低成本的制造业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提供机会。
  这又反过来,促进本土产业的升级,形成良性循环。如IBM在把深圳发展成为IBM华南地区的服务中枢;发挥其在技术以及咨询方面的经验,促进当地产业升级。
  
  加强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对于本土企业来说,由于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设厂,不但带来了竞争还带来合作的机会。
  本土企业通过为跨国公司提供从简单的组装装配、零部件制造等一些简单的中间产品,向系统化、搞加工度、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转变。有的企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吸收跨国公司的技术,已经能够生产出当今最先进的高新技术产品,这加大了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步伐。
  如日本东芝公司最初在中国投资零部件项目,但在2001年3月做出决定,为加强其彩色电视市场的竞争力,终止日本本土的普通电子管彩电的生产,并于4月把包括数码电视在内的电视机生产移往中国大连,还投资240万美元更新大连工厂的设备。因为这可以降低劳动成本、配件成本。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这催生了国内庞大的汽车零配件生产市场。过去,本土零部件企业,大都生产技术含量低的部件,但随着它们与跨国车企合作,生产能力已经由“按图作业”阶段迈向“自主设计”阶段。如上汽华域不仅能生产出满足上汽通用技术标准的制动系统,更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系列高品质产品。万向集团凭借出色的模具工艺和设计能力,所生产的配件已被多家合资年企相中。京西重上收购美国德尔福全球汽车悬挂和制动业务,万向集团收购美国DS汽车转向轴业务,进而壮大自身实力,促进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交流发电机、离合器、雨刮系统、密封件等以前为外资占市场主导地位的领域,本土企业也取得不俗的成绩,目前,形成了以北京海纳川、上汽华域、法士特、瑞立集团、京西重工、欧意德、山东盛瑞等为代表的中国汽配产业群,其产品纳入了通用、人众、福特、雪铁龙、丰田、本田的供货体系。2010年,克莱斯勒在中国汽年零部件采购金额达6.4亿美元,相当于克莱斯勒全球采购总额的3%。通用、福特、非亚特等跨国车企的在华合资企业,都加大本土零部件采购力度。奥迪逐渐将全球零部件采购体系向中国倾斜;丰田为强化其在中国市场的成小控制能力,将放开零部件配套体系,引入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本田宣布将在中国的采购比例从目的60%,赠加至90%。
  当本零部件企业被正式纳入跨国年企全球供应链体系后,又加大本土零部件企业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力度。一些跨国车企纷纷制定r国内零部件企业培养计划,帮助中国零部件供应商进一步提升研发和制造能力。克莱斯勒制定了中国零部件供应商能力提升设划,预计用3年时间就产

品质量管理、研发等内容进行培训,并解决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在产品研发方面的部分经费。
  
  借助管理推动产业升级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除了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还带来先进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它们起到一个标杆示范作用,对中国的同行很有学习的意义。
  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为例,日前,欧盟、美国等不少国家都认可了这一体系。中国纺织工业早在2006年也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设,如健全规范的规章制度,建立起高效有序的生产管理机制,关爱员工。国内有的纺织企业开展试点工作,表面上生产成本上去了,但海外订单却增加五成以上,过去一件服装销国内市场卖价为90元,但生产国外产品后每件提高到150元,除去略增加的用料和管理成本,每件服装增加净利润30元。订单增加,利润率增长,实施社会责任后的收益看得见、摸得着。
  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中国本土企业与那些已经实现全球化的跨国公司竞争时,本土企业的管理思路不要简单停留在民族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竞争上,而是以开放的胸怀,以全球化的视野提升我们管理水平。
  阻碍本土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不是外国公司的技术优势,而是我们本土企业在管理上缺乏全球化视野,它们以狭隘的意识形态化的民族视野来看待世界,而不是以全球视野看待全球公司带来的竞争。
  因此,本土企业通过向外资学习,建设先进的管理体系促进中国产业升级。
  
  物竞天择
  
  目前,中国市场由于经济发展强劲,充满潜力,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成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市场,吸引无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不断提升竞争等级。当跨国公司的竞争力强于小上企业,就有可能通过竞争淘汰中国小土企业。当然,也有跨国公司被本土企业挤出中国市场的,如美国家电连锁巨头百思买退出中国市场
  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优势、通过竞争淘汰落后促进先进,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在竞争中,如果外资控制了整个产业链,我们该怎么办?以往,在探时产业安全的时候,由于采用传统的产业安全观,往往会这样思考。在过上,因为苏联专家从中国撤走,留下非常深刻的教训。所以国人往往从自力更生自成体系的安全观念出发看问题、
  但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是打造自力更生、自成体系的产业系统安全,还是融入全球经济、通过相互合作增加相互依存度更安全?
  考虑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和市场化的大方向,应当把跨国公司的资源纳入和整合到我国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来,而不是一味排斥。我们应当以多的应用市场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促进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因此,这需要我们从传统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思路转变到相互融介的思路。
  应当学会在市场经济体制F通过发挥市场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这个机制对我国企业发展最有利,最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当市场竞争已经上升到全产业链的竞争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被边缘化,首先应该进入产业链。在产业链里边来提升自己的地位,逐步提升到主导产业链发展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3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