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稳增长、转方式、控通胀、保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市纷纷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的战略思路。这其中,城市的“发展”、“转型”成为重点和关键。
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化建设转型都和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城市化要求城市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是导致城市经济转型的直接原因。城市经济发展转型的目的是重建符合城市化要求和城市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以保持城市经济的生命力。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能型城市、城市产业调整与升级必将成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趋势。“以人为本”,也必然成为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出发点。
当前和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改造行动中的法则将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提升市民的福祉。
城市转型发展中“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在于其社会公正的伦理诉求,即城市必须提供全体市民就业、乐业和乐活的均等机会。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改造在资本的运行逻辑推动下,由于过度注重经济的发展,将“空间”作为了实现资本价值和阶级统治与剥削的工具。普遍的房地产开发热潮一度忽略了对社会底层、边缘和弱势群体的社会公正,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大城市相对普遍的内城区贫困和社区隔离,激发和衍生了持续的社会问题。这类现象将在我国新一轮城市转型中得以改善。“十二五”规划向民生与惠民工程倾斜就有引领示范意义,这将是城市转型和发展的软实力之所在。从城市管理者来讲,就是提供环境与基础,实现“人人乐业、人我同乐”的状态。这必将是下一轮城市间发展竞争、宜居亲和力比较的重要特质与元素。宜居乐业城市将是各类城市转型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追求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的“福利”和“正义”的视角,要通过制度设计来确保城市弱势群体能够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不会由于其弱势地位而遭受社会排斥。与此同时,城市的包容性发展战略,将是应对城市的瞬息万变,其衍生的产业、社团将层出不穷,这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多元化的资源和发展要素,包容性发展将为城市提供一个平台,让各行各业在“社会责任”的框架下得以充分发挥,从各自角度为城市发展与转型出力献策。
未来的城市转型中政府必将在公共产品市场化模式选择中发挥引导、鼓励、监督等作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等以及协商机制来发展、完善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达到“有尊严的生活”愿景。城市转型将按照“不分隶属关系,不分企业所有制,不分内外资企业”的社会化原则,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能,建立全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的社会化公共产品和公益性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1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