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丽江市人民政府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净增26.9亿元。全市人均GDP预计达到5170元,年均增长10.3%。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质量提高、效益改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5%。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0.8:25.6:43.6调整为2005年的22.1:31.4:46.5。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较快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发展进程加快,五年分别平均增长6.8%和17%。非公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主体发生积极变化,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从“九五”末期的16.4%提高到2005年的22%。
(三)固定资产投资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全市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57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6倍,年均增长3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能源、交通、水利、市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一、二期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交通运输网络继续完善,实施了农村通路改造工程。加大了以城市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生态水系恢复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完善了城市功能。
(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国内外经济合作项目322项,累计到位资金7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36万美元。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增加到30家,完成出口创汇2625万美元。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日本高山市和加拿大新西敏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五)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944元和1450元,年均增长7.9%和10.4%。市场商品丰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7%。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大,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共解决3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六)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全面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各项改革工作。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财税体制继续完善。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七)科技、教育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2项,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两基”目标,新增高中4所,扩大了高中教育招生规模。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合并组建了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新增民办学校54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展望“十一五”
(一)发展方针
――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经济活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有效地解决目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立足资源优势,实施旅游强市战略;稳步发展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市场导向,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调整发展思路,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
――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按照突出重点、梯级推进的方针,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体系,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宽旅游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渠道。突出特色,培育和发展农村优势产业,繁荣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完善产业布局,促进区县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建立起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市场化水平。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调整开放策略,创新开放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与竞争,提高开放水平。
――以提高教育科技水平为保障,振兴科技,培养人才,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培育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发展战略
――文化立市战略。牢固树立文化就是财富、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在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文化资源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立足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规划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生态村和民族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把文化产业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
――旅游强市战略。以加强区域合作、开发旅游精品、加大旅游市场开拓力度、完善旅游管理机制、带动与旅游业相关联的各类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积极探索旅游业反哺农业的途径,拓宽旅游业与特色产品加工业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渠道,通过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主导地位。
――水能富市战略。以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为契机,全力配合国家和省搞好金沙江水能开发工作。开发建设好一批小水电站,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进程。以水电为重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尽快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和谐兴市战略。抓住主要矛盾,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注重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创造有利于促进和谐的社会氛围,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才推动战略。实施人才带动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先行,坚持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倍加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全面开放战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善基础设施,改进招商方式,培育专业招商机构,提高招商实效,注重引进大项目尤其是科技型、产业型项目,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举办各种有影响的国际活动,开展民间外事活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三)发展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3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