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务外包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鲍务英 陈勇
摘 要:服务外包日渐成为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核心,而人才则成为制约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产学研平台构建、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教学、校企师资互动机制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面向服务外包的IT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之路。
关键词:外包 服务外包 东软 IT人才培养
一、引言
服务外包是在全球产业升级和服务转移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产业,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国际化、跨行业、低碳、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发展速度。《Gartner对全球IT服务外包市场分析及预测》数据显示: 2004-2009年,全球ITO市场和BPO市场保持较快速度发展,其中ITO和BPO在2004年和2009年的数值分别为1927.86亿美元、1112.97亿美元,2602.91亿美元、1719.9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
二、面向服务外包的IT应用型人才素质结构分析
金融危机后,世界外包业持续向亚太地区的中国、印度、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转移;同时服务外包企业走向并购整合:塔塔并购花旗BPO机构、HP139亿元对EDS的收购;面向应用软件、风险管理、研发、金融分析的高附加值外包逐步扩大。所有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服务外包业的IT应用型人才具有跨专业复合型、实践应用能力强、面向业务与面向技术相结合、优秀的语言沟通能力等素质。
服务外包人才结构以高中低端人才呈金字塔形分布比较合理,而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人才队伍的结构则是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纺锤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架构师、高级项目经理,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编码人员,尤其是前者奇缺。现有软件人才主要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中端人才”。中端人才一般从事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总监等工作,这些人做架构师或高级项目经理经验和能力还不够,做程序员又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因此,面向服务外包的IT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在了解外包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和分布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模。
三、面向服务外包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由于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具有国际化、规模化、实用化、复合型的特点,所以部分院校尤其是一部分独立学院,立足自身优势,依托当地资源,在已有的基础上展开了各具特色的面向服务外包的IT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探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就是这样一家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该院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占地面积5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3万平方米,从2000年创设至今,累计投资达10亿元。10年来,得益于服务外包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东软在IT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也走出了一条独特之路。
(一)立足产学研平台,构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系统
东软信息学院主要为东软集团提供人才和员工培训、客户培训,同时也为大连软件园内的其他企业提供人才和员工培训。而东软集团则为东软信息学院提供技术支持、软件产品、师资支持、实训基地等。作为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提供商,东软集团深知市场上的IT人才的不足与缺陷,将自己对IT教育的理解和客户对技术的期待转化为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探索IT教育改革。
通过上述产学互动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教育平台,如今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周围已经聚集了300余家服务外包企业,为学院应用型IT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的产业环境,充分实现了教育与IT产业、与软件园区的有机融合。
(二)确立面向服务外包的IT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东软信息学院在多年办学基础上,将学院类型定位为IT应用型大学。 办学层次为应用型本科,特色高职;学科专业定位为以工为主,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东北、面向全国、服务外包产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院办学目标: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IT应用型大学。明确清晰的各层次定位,为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三)构建面向服务外包产业的专业及课程体系
针对服务外包的具体岗位,东软信息学院设立了与岗位和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专业体系,下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关联度较大的专业。这些专业分别与国家职业资格和企业中具体的岗位相对应。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分别对应项目管理师和企业信息管理师两种国家职业资格,对应东软的咨询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等职位和岗位。
针对不同的专业,都是对明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实际,调整专业目标和课程设置,形成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
(四)构建基于服务外包工程实践的学习环境
学院设有近50个专业实验室,涵盖了计算机软件、网络、电子商务、嵌入式系统、电子电路、数字艺术等领域的七大系列实验室,并与国际著名IT企业共同建立了10余个联合实验室。另外,实验中心基于移动虚拟实验室的技术,研发了基于Web的开放式仿真实验平台――Labform。该平台和所承载的仿真实验系统及实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以多种方式自由进行实验与学习。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可预约进行自主创新实验或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课内外科研、自由实践的学习条件。
2002年学院还首创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 Office & Venture Office),其采用“虚拟公司”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以实践的方式真实、全面地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及流程。在校大学生自主申请成立“虚拟公司”,通过竞聘,担任公司经理、经理助理及市场部部长、技术部部长等岗位,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五)实施“引聘训评”相结合的校企师资互动机制
根据IT学科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学院通过引、聘、训、评,建立了一支“双师型”、“双薪制”、“双岗位”的师资队伍。引:引进企业工程师实施实践教学;聘:从东软集团、思科、SAP 、HP等企业聘请70余名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和授课能力的教师;训:企业技术专家来院培训,委派教师赴企业实训以及进行实验室实践技能训练,不断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考核和评价指标,如计算机系教师“项目实践+过程考核”;信管系教师“SAP顾问认证证书+项目实践”。目前,学院有540余名专职教师,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1%;拥有40余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的外籍专家和教师参与英语、日语和专业课的教学。良好的师资结构为东软实施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保障。
(六)改革学习考核方式,构建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生的学习考核方式上,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模块,采用项目制全程设置各个模块的教学任务,明确各阶段的考核标准。如《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了5个模块:计算机系统安装与维护x1学时;文字录入基本技法和训练x2学时;Word文档编辑与xxx论述x3学时;PPT的制作技巧和xxx演讲x4学时;Excel与yyy统计分析报告x5学时。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院依据ABET国际质量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建立了东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由5个部分组成:学校质量目标、质量策划子系统、组织保障子系统、过程监控子系统、信息反馈及分析子系统。学院于2005年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按照上述质量体系,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与改善工作,包括教师评估、课程评估、教学管理评估、学生辅导评估、实践教学评估等,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结束语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朱晓明曾明确指出,“人才:服务外包最大的期待”。的确,服务外包人才是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利器。面向服务外包的IT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国际化、规模化、实用化、复合型的特点,我国各高校、各服务外包培训中心等部门应在对服务外包产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培养出外包产业所需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楼旭明,卫林英,张磊.服务外包人员素质模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7).
[2]陈伟,李华.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
[3]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网.
[4]吴建宁.迎接服务外包,探索IT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R],20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5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