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皮革马利翁效应在口译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闫顺兴
摘 要: 口译学习是需要长期不懈地艰苦努力的活动,需要人用心体会、揣摩。在俄语口译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口译愿望,使他们充满热情地学习口译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赞美和鼓励是引发一个人体内潜能的最佳方法,而期望则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口译教师如果善于在教学中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就会使学生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所希望达到的口译效果,从而取得显著的口译教学成果。
关键词: 皮革马利翁效应; 口译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87-02
口译学习是一种需要长期不懈地艰苦努力的活动,需要人用心体会、揣摩。学好它除了需要顽强的用功外,还需要一定的天赋;除了一定的外语水平外,还要有较好的心理因素、认知因素,社会因素。口译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交际活动。概括地讲,口译的流程分为:原语输入、解码、储存、编码转码、译语的表达。如果把口译行为看成是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行为的一个部分,那么口译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是口译员接触的是语音符号,靠听觉来完成对原语意义的理解。二是口译是一种即时性活动。讲话者只能提供一次原语语篇,而口译员要在时间压力下产生译语语篇,没有机会进行修正。三是口译是一项“紧张”的工作,这主要来自口译现场和氛围。四是口译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很难有一个限定的范围。五是口译是一种应变性极强的语符转换活动。口译活动大多是在一种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因此要求口译员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大多数人条件相当,学习结果如何主要看教学者的教学经验如何、专业技能的娴熟程度及学习者的用功程度、领悟能力、与老师的合作状态等。
在高校口译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口译状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口译愿望,使他们充满热情地学习口译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大多数大学生的外语水平还不高,口译技能有待完善和提高,而要做到这些,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口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口译的畏难情绪,而“皮革马利翁效应”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方法。
皮革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十分钟情于自己创作的一座象牙少女雕像,常情不自禁地把她当做真人,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这个故事启示人们:期待和赞美是一种强大的动力,能产生奇迹。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称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他们对这一效应在小学教学上作出了经典证明,并使它广泛应用,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部分学生名单交给有关老师,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健康、性格开朗,求知欲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的关系也特别融洽。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提供的名单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语调、眼神、音调等传递给学生,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在学习上更加努力,进步飞速。在这个故事中,心理学家和教师实际上都扮演了皮革马利翁的角色,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在口译教学中,如何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促进学生口译学习的进步,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多予以鼓励
对那些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口译教师应对他们多加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多肯定他们的优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和客观翻译水平,采用因材施教的灵活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当学生处在由理解向记忆过渡阶段时,他们会感到口译变得困难,例如,原来正常的理解力减弱,有时连原来很熟的单词也译不出来,甚至听都听不懂。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告诉学生这是学习科学口译的必经之路,只要经过正确的训练,刻苦努力,理解的阶段就会缩短,找到新的平衡,在掌握了科学口译法后,自己在进行口译时就会觉得自然,即进入记忆到表达的转换状态,也就是口译的表达阶段。
口译涉及两个步骤:理解与表达,表现为“听”与“说”。“听”是基础,只有听懂了发言者的讲话,才能谈得上语码的转换;而“说”是媒介,以口头形式转达发言者的原意。而学生在得到老师的及时鼓励后,会消除顾虑,克服畏难等消极情绪,充满热情,信心十足地学会科学的口译方法。当然,专业指导教师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应科学合理,可多采用练习的手段,提出“快、准、顺”的口译教学原则。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得到专业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对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的真诚维护时,学习热情变得高涨,且这种热情会持久而稳定,从而学习的效果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状态快速靠近,直至度过不自然歌唱阶段。
二、传达期望和赞美,激发学生歌唱潜能
每个人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前行,最终都能成功,这往往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期望他、爱他、教育他。
在口译教学时应首先帮助学生掌握听得方法和技巧,准确理解原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原语进行思维加工,分析原语的意义,综合原语的要点,顺利完成口译任务。同时,口译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翻译某些专题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口译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口译技能。口译中往往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顾虑:有的害怕译错,同学笑话他,本来可以很轻松译出的句子却译得很吃力;有的心理压力大,深怕被挑剔,一到自己口译,就摇头说没听懂译不出来;有的自由发挥,有一说三,这势必造成该篇文章译得不忠实原文,不正确,别人听起来也会觉得别扭。针对这些学生,专业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眼神、表情来传达自己对他们的期待,期望他们树立信心,克服障碍,掌握口译技巧,在学生有所领悟并取得进步时,更要多加赞美。赞美是浇在玫瑰上的清泉,说出赞美的话并不困难,但它却能引发得到者体内巨大的潜能。
笔者发现,那些得到教师深切期待和热情赞美的学生能快速领悟教师意图,当你想改变他们的口译水平的状况,提高他们的口译水平,他们会相信自己肯定能做到。每每这时,都会在心里欣喜地感叹:“皮革马利翁效应”产生了。期望和赞美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产生奇迹。
三、专业教师应提高能力素养,正确引导学生
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人生观和世界观日趋完善,生理与心理日趋成熟,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学习上以自学方式为主,且具有批判性与挑战性。在专业学习上,除了依靠专业老师的指导之外,学生也具有自我判断能力,他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信任、钦佩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从而产生期待效应,所以,口译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规律之外,还需要全面提高知识能力素养,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能力。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地理、教育、军事,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典章制度等方方面面加强学习。虽说不必成为专家,但也必须多有涉猎。知识渊博才能保证马到成功,一窍不通只会导致一事无成。译员的解码能力与其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知识和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译员的解码能力,会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和经验的丰富而增强。所谓“翻译家是杂家”的说法的确是至理名言。
目前的口译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外贸、外交、教育、文化、工农业、高科技、体育和旅游等领域。因此,口译教师要尽量针对各个领域,挑选有代表性的听力材料,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学生也要针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来挑选的练习材料,使自己在练习口译技能的同时又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以自信心,他们会很好地发掘利用的。口译课,更是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站在议员的立场上对文章的人物、思想内容进行理解,学生同样有很好的表现。如口译实践单元放手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片断,自愿组合,自行设计表演,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来组织人物的服装,语言的表达、道具的使用等。在表演《迎接俄罗斯代表团》口译时,有扮演俄罗斯代表团的学生,他们身着俄罗斯民族服装,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令人内心无不替学生的创造力而高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可多组织些口译比赛,促进学生学习口译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译技能,积累社会经验。
几年的口译教学实践使我明白:学生都很重感情,他们期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期望在老师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友好的动作、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使他们倍受感动。如果老师能有意识地使学生受到激励,能经常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对自己保持良好的期望值,学生的许多未被人觉察的潜能便会出人意料地激发出来。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是快乐的。处于轻松、快乐下的心情学习,最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最佳思维能力,从而学习效果也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在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训练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降低焦虑,从而大大提高口译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校口译教学实践中,只要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坚定他们的信念,“皮革马利翁效应”就一定会出现在他们身上。
参考文献:
[1] 钟玉梅.高等教育学[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09.
[2] 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08.
[3] 丛亚平,张永全.俄汉口译高级教程(修订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02.
[4] 朱达秋,徐曼琳,华莉.实战俄语口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6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