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孝宏 张宪文 生 卫
【摘要】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00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30%。稻谷产量近2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0%,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全国近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种植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水稻 粮食作物 机械化
1.进一步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1.1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水稻是舒兰市种植面积最大,单产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水稻种植,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确保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水稻产量,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机械收获可减少损失3%~5%,低温干燥可减少霉烂损失4%以上。同时,机插育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10倍,可以大幅度节约耕地。
1.2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是稳定水稻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水稻生长发育的一生环境和技术措施的要求复杂,耕作栽培制度细,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农民劳作辛苦。我国种植水稻的农户有1.58亿户,约占农民总数的60%。水稻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增多,很多地方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已经显现,争劳力,抢农时的矛盾日趋尖锐。尤其是水稻插秧和收获季节人力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为此急需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1.3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业装备技术的相辅相成,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改变水稻传统生产摸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能够促进农村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加大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工作力度
2.1 舒兰市位于吉林省的东北部,地处长白山区张广才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貌条件优越,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以“林茂粮丰”而著称的农业县级市。全市总幅员面积4557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2.8万公顷,其中水田5.8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5.3%,水稻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0%。水稻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第一。然而,舒兰市的水稻机械化生产发展却严重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全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使舒兰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有以下几点:
2.1部分地方和农民对水稻机育、机插、机收认识不到位,因循守旧,心存疑虑,还在等待观望。
2.2土地分散经营,小规模、小地块难以发挥机械化作业水平。
2.3宣传示范推广力度不够,投入少、包括资金、设备、手段等。特别是乡镇一线推广人员,条件艰苦,缺乏资金,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的要求。
2.4完全机械化生产并没有满足当地的农业技术要求和生产模式,特别是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选择机具是关键,要求既能适合当地的生产要求,又能适应农民的经济条件。
2.5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任务、速度完成情况不平衡。有些地方政府重视不足,有的受天气、技术以及资金等因素影响,促使水稻机械化发展落后。
2.6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功能差且程度低。
3.全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3.1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为技术推广提供组织和政策保证。
3.2做到农机、农艺技术相结合 建立农机和农艺部门的合作机制,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建立水稻生产机械化专业技术规范体系,确保标准化生产。
3.3要做到以点代面,典型示范带动 建立机械化示范基地,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基层农机合作组织为重点,建立示范点,引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以示范基地、示范户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推广。
3.4要很抓重点环节,加大技术宣传和服务 特别是育插秧和收获环节,要从技术培训入手,加强技术宣传和技术服务,引导帮助农民掌握技术要领。同时加强基层农机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把推广重心下移,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宣传政策,传受技术,解困答疑,开展服务。
3.5完善服务机制,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在坚持政府行政推动的同时,达到农民“购得起,用得好,得效益”的目的,就要积极发挥市场在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走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道路。建立起技术推广、科技培训、技术服务的长效机制,培育服务主体,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推进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快水稻机械化的发展步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8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