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庆市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我国融资担保业发展较快,在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重庆融资担保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由此对我市担保业的发展作出参考。
  【关键词】融资担保;重庆;中小企业;发展
  
  一、行业概况
  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经过11年的发展,在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的积极扶持下,重庆市担保业从小到大,取得了蓬勃发展,在服务我市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重庆市担保企业已经开展的业务种类比较齐全:银行贷款担保、贸易融资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融资租赁担保、财产保全担保、个人消费贷款担保以及其他经核准的融资服务业务等。
  2007年是重庆市融资担保业发展异常迅猛的一年,市金融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的意见》出台极大的推动了担保行业的发展,融资担保企业在最多时达到了200家以上。2010年是融资担保行业清理整顿的一年,银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标志着国家已经把担保行业纳入金融行业的管理体系。重庆市金融办加强对融资担保行业的整顿规范,加大力度支持有资质的担保公司。到2011年6月,重庆市融资担保企业共108家,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担保企业达65家,基本形成了由政府、自然人、法人出资的投资多元化,市、区、县、园区、民间多层次的融资担保体系。担保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担保金额逐年大幅度增加。从2007年以来,每年担保发生额均超过100亿元,特别是2010年当年担保发生额达267亿元。
  重庆市担保行业业内环境较好,各担保公司与受保企业合作时,从来不需商谈担保费率,担保费一律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收取。
  二、发展的必要性
  1.经济发展的需要
  重庆自直辖以来,金融业高速发展,无论是金融企业数量与种类、金融资产规模与质量,还是金融产业发展潜力与速度方面,都排在了西部十二省区市前列。2007年重庆市政府提出“2015年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围绕这一目标,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融资担保行业作为新兴金融行业,金融中心的目标离不开他的发展。
  2.中小企业的需要
  中小企业占我国GDP总量的60%,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它们对资金的需求也非常的大。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都是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截止2008年末,重庆市中小企业共16.8户,占据重庆市GDP总量的37.2%,中小企业就业人员达到373万人,但是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却只有两成左右。重庆市中小企业在融资上依然存在着缺口大、渠道窄、成本高等三大问题。
  3.金融危机的影响
  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使得一大批没站稳根基的企业倒闭,社会失业率急剧上升。在金融危机中幸存下来的企业,也面临资金紧张,原本就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更遭遇到了资金饥渴,资金供求链条的不稳定性更高。
  三、存在的问题
  1.整体实力不强,部分企业能力偏弱
  重庆市融资担保企业从99年开始试点以来,企业数量和资金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担保业比较发达的省市相比,不仅担保企业数量远远低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而且注册资本金和累计担保额也差距明显,接近一半的融资担保企业注册资本不足1亿。部分企业基础薄弱,存在企业规模小、资本不实、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全市108家融资担保企业,经常开展担保业务的只有几十家。
  2.抵御风险能力不足,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担保行业基于自身的行业特点,本身信用风险较高。大多数担保企业还处于早期展业阶段,只靠微薄的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或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担保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目前在融资性担保倍数难以放大的背景之下,部分担保公司“异化”情况严重。偏离主业,将自有资金拿去做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加大了风险。
  再次,由于没有健全的制度,担保公司实力弱小处于劣势,大多数银行将信贷风险转嫁给了担保企业,很多担保企业被迫承担起了100%的信贷风险。而国际上担保企业一般只承担80%的贷款责任。担保企业集中了过多的贷款风险,而且极其缺乏分散风险机制。
  3.担保行业运行体系不完善
  不管是从政府对担保企业的监管、银行与担保企业的协作、担保企业自身业务的流程等,都没有一个完善、确切的体系。这导致了担保行业的无序性,也增加了担保业的风险。
  4.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重庆市担保业发展刚十年出头,目前,从业人员没有相应的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要求,担保行业多数从业人员属于“半路出家”,融资担保方面的专业人员很少。
  四、促进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融资性担保的制度建设,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
  融资担保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相应的法制建设不全,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担保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充实、完善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制度建设。
  我国分别于1995年、2007年、2010年颁布了《担保法》、《物权法》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规章,担保行业开始进入正轨,但是问题仍然存在,目前的制度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2.完善担保行业运行体系,加强担保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在明确政府与融资担保企业的角色定位下,建立职能完善的担保监管部门。政府是监管作用,避免越位、行政干预企业,在此基础上建立职能完善的监管部门,专职管理担保企业问题;企业做好合法合规经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主承担风险责任。
  其次,加强与银行的协作关系,建立风险责任分担机制。政府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担保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模式、风险分担作出明确的规定;银行需经营调整,改善与担保企业的关系;担保企业自身需注重信用,加强风险管理。
  再次,健全担保业的补偿机制,使联合担保、再担保企业职能到位,反担保作用到位。由于行业竞争及相关利益问题,担保业务中联合担保、再担保、反担保使用较少。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仍然比较弱,而这类企业是担保企业的主要客户群,政府应支持引导企业健全补偿制,担保企业应加强合作,运用补偿机制降低风险。
  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担保从业人员准入机制
  加强对担保行业人才的培养,政府应加强政策和财政支持,学校应设立担保相关专业,相关协会及组织应组织从业人员培训等。尽快建立起担保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从业人员必须通过专业考试取得从业资格。
  
  参考文献:
  [1]曾瑞安.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问题探讨[J].武汉金融,2008(1).
  [2]银监会融资担保部.我国融资性担保企业运行与监管基本情况[J].中国农村金融,2010(12).
  [3]许士琴,刁孝华,唐晓玲.重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会研究,2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