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林业物资管理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林业物资管理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对我国林业物资部门在物资管理上存在政企合一、市场意识差、管理机制僵化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较为可行的科学管理策略。
  【关键词】林业物资;管理现状;科学管理策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上,赋予了现代林业建设新的使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展生物质能源,维护生态安全,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给林业建设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林业物资的管理的新要求。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之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其优越的可再生资源的产出,对于各国国民经济有深远影响,成为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切入点之一,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林业物资管理的现状
  (一)市场意识较差、管理机制僵化,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
  从目前看,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经营思想仍然是老套路,物资部门面临着严竣的局面。其结果是经济效益下滑,物资市场占有率下降,物资部门甚至出现亏损。多年的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实行的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物资经营方式,使物资部门经济效益和切身利益没有联系,造成客观上林区物资企业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经营基础薄弱。
  (二)制政企合一,流通管理失控,清欠货款难度较大
  各种管理职能分工不清,不能形成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是国有森工企业政企合一的最大问题。由于企业长期担负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国有森工企业背上了沉重的社会负担。由于林区近几年来各企业拖欠物资局巨额贷款,旧债未还新债又生,有些单位出现了“两危”。资金短缺造成经营受阻最终导致企业声誉受损。林区信誉下降的重要原因就是无情的“债务链”,这造成了进货量骤减和林区供应市场的混乱。政企合一导致流通管理失控方面具体表现在:一是庞大的采购队伍出现,采购来的零部件的价格不到旅差费的四分之一,旅差费开支巨大;二是各企业层层设库,压占资金进行盲目储备,几乎所有的林业企业物资均以适应“高、大、难、精”工程项目的需要构建库存结构。三是粗放的物资管理导致很大一部分单位不搞修旧利废项目,进行物资消耗定额,无法控制成本、物耗。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
  调查发现:许多企业不符合标准的报表数据格式,过于陈旧落后的信息处理和传输,不规范的信息管理,造成信息的失实。这使得有些企业在实施决策时的盲目性,导致许多购入设备大量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林业物资管理的必要性
  林业物资管理制度是林业资源管理制度的一种,它为物资的计划、采购、检验、仓管、使用、核算等制定了运行规则。由于物资管理涉及很多的内部部门、往来单位、业务环节和经办人员,如果没有规范、严谨、科学、可行的制度,做好物资管理工作十分困难。
  (一)资源短缺的需要
  由于历史政策的沿革,目前我国的国有森工企业普遍具有三种身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林区区域的政府执政者和林业资源的保护管理者。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避免了经济、国有林业资源、社会、行政系统管理与地方多头属地管理的矛盾,保证了林业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使林业资源经营管理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但是,随着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时代的结束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时代的到来,大多数森工企业都处于危险的困境,企业经济面临着林业资源危机。
  (二)林业生态资源发展的需要
  由于林业当前正处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重要转折时期,还需强化森工林区的林业资源管理职能,当前森工林区对生态建设和林业资源保护的需要,现行的林业资源管理体制己无法适应。林业资源监督管理职能的强化和林业资源管理机构的构建,是森工林区的新定位的需要。许多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企业物资管理制度,总体上陈旧落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虽然进行不断地补充和修订,但是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这是导致收受回扣和贿赂、以权谋私、舍贱求贵、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民主、科学的物资管理制度,改革物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三、林业物资管理的原则
  (一)满足林业生产
  林业企业的生产是一个连续进行物质消耗的过程,必须得到持续不断的生产消耗的物资的供应,才能保证正常进行生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满足生产、保证供应,尽可能减少因物资短缺造成的损失就是物资管理的首要作用。
  (二)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企业不能尽可能多地采购物资来保证生产需要。首先,物资占用就是资金的占用,而资金是企业有限和有成本的重要资源。第二,仓储是需要仓储条件和成本的。第三,大量的报废损失就来自于过量的存储。物资管理工作就是要在减少库存资金占用的同时保证生产,就是要找到降低库存和满足生产的最佳交叉点。
  (三)降低采购成本,发现新利润
  传统的林业企业,物质消耗占制造成本的50%-70%。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每个林业企业都绝对不能忽视采购成本的降低,要努力降低成本。如果采购成本得到控制,很多企业就可以实现微利,反之,导致企业亏损并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就可能是采购成本的不合理增高。许多大中型企业除了诸多因素之外,还必须从采购成本中查找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四)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物资管理流程长、环节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涉及企业许多方面,合理的机构设置、先进的管理手段、科学的管理制度,都将影响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效率,进而使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物资管理效率低下给许多大中型林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是物资管理工作的核心目的。
  (五)提高管理效能,发挥示范效应
  对国有企业而言,物资管理不仅是一项管理业务,物资管理的好坏有可能影响全局。如果物资管理没有一套科学民主的管理体系,极易出现暗箱操作等管理漏洞,甚至把一批领导干部卷入不正之风之中,致使物资管理混乱,不仅损害企业经济利益,‘更严重的是破坏干群关系,失去群众信任,最终将企业引向灭亡。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不乏因物资管理混乱使企业走向倒闭的案例。反之,一个企业的物资管理得好,将充分显示企业领导加强管理的决心,必将得到群众的拥护,增强全体职工搞好企业的信心,有利于全面加强企业管理。
  四、林业物资科学管理的对策
  随着林业资源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林业企业对物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清晰。要解决国有林业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推进物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应该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信息技术三个方面整体推进,即把相关的管理制度改革、组织结构调整、信息技术应用有机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管理制度改革是核心,组织结构调整是关键,信息技术应用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
  (一)优化林业机构管理机制
  新时期新定位下的林业,应确保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和综合发挥,以生态效益为主,必须打破目前国有森工企业“企业经营、政府职能、资源管理”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分开三种职能,建立“三权分离”管理机制――林业企业公司,森林资源管理机构,林区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相互分离的管理机制。提高组织的绩效是通过管理职能分工实现的。通过实现管理主体的专业化分工,构建专业化的管理机构,来强化企业经营、森林资源管理、社会公共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以此来提高管理主体绩效。三方按专业化原则经营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国有森工企业创新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政企分开制度有望实现。将林业局目前的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以现有的资源监督部门、资源管理部门、资源调查部门等为基础全部从森工企业中剥离出来,组建森林资源管理分局(目前属于林业局所辖林区),接受国家林业局、省级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机构的垂直领导,行使森林资源管理职能。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授权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负责森林资产运营行使森林资源的调控、规划、执法监管。国有森工企业与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建立市场化契约关系不再承担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职能。

  (二)建立健全林区社会管理机构
  林区社会公共行政事务管理职能的加强,建立公正透明、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社会政府管理机构,是科学管理林区物资的必然基础。不能简单地建政或是还政就说是森工林区做到了政企分开,要充分认识具有特殊性质的林区。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成立在大多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的地区,薄弱的地方行政管理力量造成林区依靠国有森工企业自身解决绝大部分的社会管理问题。
  新的物资管理制度要防止采购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必须坚持公开公正、科学有效、监督制约、比质比价的原则,实行按照物资类别和金额大小分级分权管理,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决策程序,明确各有关部门及人员、各级别管理者的权限。
  (三)努力活化资金,进一步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影响物资顺利流通和林业物资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间大量资金被占压,相互拖欠货款,这也是林业物资经营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主要障碍。因此,林业物资企业的当务之急是下决心采取有力措施盘活存量资金。物资经营企业要尽决制定加大清收陈欠的力度,落实清款、还款计划到人头等行之有效的清欠措施。要在双方认可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清理‘一三角债’的政策采取磨帐和以物抵债等措施清理债务。要区别不同情况,快速运用经济的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解决债权债务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政策要求出台奖励措施,谁能清回欠款就奖励谁、谁有能力就用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清欠工作在更大范围内展开。要本着先利库、后进货和保需求、保重点的原则,及时处理超储库存来压减分库储备占用资金尽力满足主渠道所需资金,提高现有存量资金的使用率。
  (四)加强林业物资的信息化建设
  当前,一般企业都能承受资金投入,通过一定的培训的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管理人员的应用,证明应用信息技术在物资管理中是可行的。全林区应建立以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主的,闭环的业务操作流程。引入OA(办公自动化)和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的管理方法和思想,明确职责权利,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优化集团业务流程,减少管理环节消耗,提高企业运作效益,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优化林业管理过程中原有的业务流程,用信息手段有效监控、管理和开发森林资源和开发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三总量平衡,实现永续利用,青山常在。
  
  参考文献:
  [1]赵嘉宾,王兆君.国有森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08,1.
  [2]王兆君.共有制: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创新理论探索[J].林业科学,2009,9.
  [3]王雪,白降丽,黎臣,林培炎.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关规范框架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01.
  [4]孔祥智.大力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2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