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风险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木桂
风险管理的来历
20世纪90年代中期,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中国海关提出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十多年来,海关风险管理经历了一条从探索到实践进而全面推进的道路。海关风险管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学习引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海关启动了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理论研究,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海关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技术,实行海关稽查制度,建立起事后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着手研发用于辅助风险监控的数据分析系统,并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部门。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探索阶段。随着1998年海关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规划的启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开始应用于通关作业模式改革和作业流程重组。2001年底,海关总署制定《建立海关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方案》,提出了有中国海关特色的风险式管理理念,全国海关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各层级风险管理机构,风险甄别技术广泛应用到现场作业环节。期间,海关总署及直属海关研发了一系列功能丰富、相辅相成的风险管理应用系统。
全面推进阶段。随着形势变化,海关业务量高速增长和管理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海关整体管理效能与效率的要求日益迫切。风险管理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成为全国海关的共识,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把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作为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中心环节。海关总署制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总体框架》,明确提出要建设由统一数据库、统一管理平台、若干分析监控应用系统组成的风险管理大系统,研究设计了用于现场作业环节风险智能甄别的作业系统,在直属海关层面加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意义
随着风险管理系统和信息化系统的成功建设,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海关现场作业和后续监管等海关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论是在职能履行、绩效管理方面,还是在反腐倡廉、队伍建设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风险管理指导海关管理实践。风险管理作为海关的管理理念,指导海关在具体管理活动中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建立起职责清晰、分工合理、制度规范、运作协调、资源优化的运行机制。风险管理在管理模式、方法和管理过程上的充分运用,使海关能够提高执法针对性,有效解决当前海关有限的监管资源与业务量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提高企业通关效率。
风险管理优化了海关内部管理。海关各职能部门围绕自身职能运用风险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和强化其职能实现能力。海关通过建立总署和直属海关风险管理平台,逐步将决策指挥、职能管理、现场操作等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工作集中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和有效协作,优化作业流程,切实解决现行通关作业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风险管理提升海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能力。打击走私、查发进出口违法行为是国家维护正常对外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海关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风险管理平台和相关分析系统,加强对进出口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使海关的监管时空前推后移,建立起有效的打击走私违法的信息网络,实现精确打击,保障公平有序的进出口贸易环境,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风险管理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风险管理是实施企业分类管理的重要基础,其对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促进企业守法自律、优化海关管理资源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海关按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企业的诚信守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风险分析和评估,结合企业其他相关信息作出分类。海关以风险管理平台及相关分析作业系统作为重要载体,对于适用不同管理类别的企业制订相应的通关便利、常规管理和严密监管的差别管理措施。在企业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及其他手续时,诚信度高的守法经营企业将获得便捷的通关待遇,而经常违规或有其他不良记录的企业则会受到海关严密的监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6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