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西部最大的“内陆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清云
通过一系列运作,使西安成为西部地区铁海联运、气海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枢纽,成为“国际港口城市”,进而把西安建成内陆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使古长安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窗口。现代西安是我国西部、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高教、科研、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交通枢纽。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安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提高。
2005年,西安地区进出口总值39.01亿美元,其中出口26.34亿美元,占陕西省出口总额的85.7%,外贸出口居西部省会城市之首,外向型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度达到28.2%,外贸依存度达25.5%。外贸出口队伍日益壮大。专业外贸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科研院所和商业物资企业多元化出口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外经贸企业已达1820家。贸易结构趋于优化合理。一般贸易进出口占绝对优势,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工贸易增长平稳,潜力巨大。去年,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32.77亿美元,占西安市进出口总值的84%。品牌商品脱颖而出。以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机电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一大亮点。去年,全市自营机电产品出口达5.96亿美元,同比增长77.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9.12%。西电、标缝等一批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出口机电产品已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步。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企业市场拓展能力不断增强,出口产品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六大洲出口实现全面增长。进口贸易不断扩大,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外贸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体现。当前,西安进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加快提升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借外贸之力促发展之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紧紧抓住WTO过渡期及其结束后国际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的机遇,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重大机遇,立足于增强外贸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扩大外贸规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外贸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西安的外贸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打造“西部最大的内陆港”。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等沿海港口的合作,尽快形成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个中心”,国际物流区、国内综合物流区、物流产业集群区“三大组团”,让西安成为众多国际港口在西部地区国际物流的公共操作平台,实现西北地区进出口贸易与国际货运航线直接对接,使西安成为西部地区铁海联运、气海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枢纽,成为“国际港口城市”,进而把西安建成内陆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
推进“一区四基地”建设,构建外贸发展良好平台。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有效利用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通关优势和环境优势,扩大并完善出口加工区的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等功能,科学规划出口加工区布局,切实加强区内产业引导。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医药产品出口基地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软件及信息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方面的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规模。加快建立门类齐全、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劳务出口基地,带动全市外派劳务工作的发展。
面向世界,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资金扶持、境外参展、境外宣传、市场考察等方式,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扩大出口空间,形成以欧美市场为主体,亚洲市场为依托,大力开拓中东、俄罗斯、中亚、拉美、非洲等市场的出口市场新格局。除组织企业参加有影响的专业性展览会外,每年还要精心组织、精心策划,举办多次有影响、有成效的大型促销活动。
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重点培育自主出口品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品牌、技术和营销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提高西安的出口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外贸出口全方位创新,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在境外注册商标和专利,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结构层次和技术能力,实现外贸出口由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的转变。出台“自主创新品牌出口行动计划”,树立一批自主品牌典型,完善配套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国内畅销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让西安名牌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
抓住“两个转移”机遇,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关于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资源产品、农副产品和优势工业品的加工贸易战略布局,研究制定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积极承接外资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环节的转移,重点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龙头项目。提升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精加工、深加工,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促进加工贸易由低层次加工向深层次加工转移。
积极实施“三个一千”工程,不断提高外贸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外贸跟踪服务机制,建立完善外贸出口的服务环境,积极抓好骨干出口企业的跟踪服务,开展走访一千家投资企业、组织一千名企业家展会、新登记审批培育一千家外经外贸企业活动,研究解决外贸出口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联系协调,争取更大的支持,为广大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通关便利。积极推进“大通关”工程,加强“通关”作业改革,探索建立口岸通关作业新模式,推进数字口岸建设,全面提升通关综合服务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7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