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零售业态的物流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 萍

 庞大的店铺后仓、频繁的店铺缺货与时时面临的库存积压,使得零售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物流服务水平却不尽如人意。许多零售企业致力于寻求物流改善的诀窍,并且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而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事实上,许多因素影响着零售物流体系的运营效果,其中之一即是对“业态”的应用。  对于多元化发展的零售企业,合理应用业态概念是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营的关键。不同的零售业态,既体现出零售业的共同之处,也具有各自的鲜明特点。因此,在建设物流体系时,一方面要针对各业态的物流共性进行充分的物流整合,另一方面,应针对各自业态的物流特性,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充分满足其业态个性要求,最终才能形成完备的物流保障体系,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物流整体。  本文以便利店、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三种常见的零售业态为例,说明其物流特性与共性。
  
  便利店物流
    便利店最大的特点是“便利”,但需要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  便利店的物流是典型的“拆零配货”型。便利店铺多而分散,拆零量大,配货要求及时,因此分拣速度要快;此外,随着便利店规模的扩大,物流中心的能力要跟进延展。   便利店物流有四大特点:  配送门店数量多  大中型零售企业一般都拥有成百上千家便利店,由于店铺数量大,对于物流中心的拣选、备货、运输等物流活动的要求是高效率、低差错率。举例来说,物流中心每小时处理10张门店的单据可能非常简单,但每小时处理上千张单据时,作业差错率就会大大上升。  配送地域广  便利店往往遍布全市的各个角落,每天可以配送2次,单次(含往返时间)耗时在4小时以
  
  合理应用业态概念是零售配送中心建设与运营取胜的基石。
  
  相关链接
    “业态”一词来源于日本。具体来说,是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通俗理解,业态就是指零售店卖什么、卖给谁、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上。因此,运输车辆的选择、运输路径、合并运输、车辆调度的合理化运作都是物流中心关注的重点。
  拆零比率大  拆零率是指物流中心在拣货作业中商品需要拆散出货的单品比率。例如仓库中有1000个单品,需要拆散包装出货的单品有100个,那么拆零率即为10%。在便利店配送的全部商品中,一般有85%以上的商品需要拆零配送。  拆零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存储与拣选作业。选择何种存储与拣选货架、如何规划存储区域与整箱、零货拣选区域,选择何种拣选作业策略,都应根据拆零率的高低进行不同的考量。
  
  送货时效要求高  送货时效性高就是要求物流体系的响应能力快速。它是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需要参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通力合作,包括仓储、运输、采购、订单处理等。
  以国内便利店来看,一般是店铺订货至货物送达在24小时内。为了压缩店铺库存,一些店铺会要求部分商品一天多配,如上午、下午各配送一次。高频次的配送可以极大地压缩店铺库存,甚至部分店铺可以达到零库存(无后仓库存),相应增加了店铺的陈列空间。
  
  大型综合超市物流
    大型综合超市的特色在于大,经营面积大,商品种类丰富,应有尽有。大卖场通常实行低价政策,薄利多销,以品质优良、价格低廉作为竞争优势。 大卖场物流最大的特点在于各自为政,店铺不仅具有自主采购权、定价权,也是物流网络的核心节点。不过由于连锁店铺相对较少,往往无法取得规模化效应,部分商品依赖供应商直配,且后仓需要大量备货,品种繁多,规格各异;每次要货数量大、金额高,并且容易积压。  大卖场物流也有四大特点:  商品繁多  商品种类繁多是大卖场的明显优势,日常经营品种通常可达2~3万,甚至更多。一般来说,品种数量的增长对物流体系的压力并不是简单地呈线眭增长,而是几伺级增长。  举例来说,上千个商品的仓库,库管员熟悉所有商品的情况,经由人工搬运、手工拣选集货,通过货位卡记录货物的进出流水,或者简单的进销存软件可以实现商品的进货与出货;数万种商品的仓库则必须由专业管理人员,藉由专业物流软件进行需求预测与库存控制,仍未必能确保每一个商品在其生命周期内都受到充分的关注。
  因此,商品必须按照其单价的贵重程度、销售利润的多寡、销售量的大小、销售频率的快漫进行分类管理。例如,贵重商品在存储与运输过程中,需避免损坏与丢失;高毛利商品必须及时补货,确保店铺无缺货现象;高流通商品必须放置在便于进出的区域,做到快进快出,等等。  此外,在家居杂货类商品中存在诸多异形商品,如簸箕、扫帚、面盆等,这些商品无法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保管与搬运,需要在存储、拣选环节中给予特别的关注。
  配送量高  高配送量必然要求物流体系的高效率、高准确率,实现流畅作业与流线型自动化设备的紧密结合。在设备能力、作业能力、作业场地(如集货地)的选择上,都需要充分考虑到配送量的负荷与平衡。
  由于配送量大,一部分商品可以选择由供应商直配而非物流中心统配,以减少这部分商品的交叉转运。
  后仓库存高  零售企业致力于压缩门店库存,以便于增大营业面积,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库存的压缩,简单地说是将店铺库存转移到物流中心,而深层次在于物流体系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店铺的要求。物流体系要保证店铺的要货,首先要增加配送频率,保证一日一配;其次,要将所有商品纳入物流体系,以杜绝供应商直接配送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最后,要能够准确把握店铺的销售需求,需要人员、经验与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上述种种,都需要协调店铺与物流中心,把各个店铺零散的物流活动归为一个统一的职能单位来处理。两者之间权利、义务、职责、信息共享、沟通都是物流体系运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商品易积压  由于对顾客消费把握不准确,以及促销、价格等因素,大卖场往往会产生商品积压,在节假日屯货之后尤为明显。
  积压的商品往往在店铺的后仓内存放,有时一放几年,以至于季节商品超过了其销售的时令季节,食品超过了保质期,最终成为滞销品或者不合格品。
  所以,店铺应当快速、有效地处理积压商品,可选择退回供应商或者调配至其他店铺销售。由此看来,物流体系应不仅能快速支持正向配送物流,也应高效地支持逆向的店铺退回物流、支持店铺与店铺之间的调拨转运,使商品在整个零售企业内部快速流通。标准超市物流
  标准超市的规模介于便利店与大卖场之间,它的物流特性基本兼具上述特点,店铺众多,覆盖范围广,品种多且兼具拆零与整箱配送,配送量高且送货要求频繁,也存在后仓库存高、易积压的问题。  除此之外,国内有相当数量的超市是在传统的副食品公司、蔬菜公司、粮店以及其他配套网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店铺众多且都位于居民区;另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在超市购买果蔬、肉类,甚至是冷冻食品或微波食品等方便料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标准超市区别于便利店或大卖场最大的特性就在于食品占其经营总商品的比重非常高,并且包含许多生鲜食品及加工食品。低温食品的管控(即低温物流)成为超市物流最大的特点,也是其利润源泉之一。  针对多元业态发展的零售企业物流中心建设,必须既能针对物流共性进行充分的物流整合,同时又必须尽可能满足业态的物流个性特点。图1中,某零售企业将便利业态、超市业态与大卖场业态进行充分整合,同时又保留了业态各自的特性,开展差别化作业。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业态概念是零售物流体系建设的基石。多业态的物流整合使企业得到资源最大化利用、库存最小化控制、物流波动柔性适应;充分满足业态的物流特性,能够使企业灵活地开展差别化物流活动。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建设出高质量、高满意度的物流保障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7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