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新生儿转运途中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郝爱琴 李娟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42-02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婴儿[1],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他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又是胎儿的继续,恰处于宫内外环境转变阶段,体内各脏器发育尚不完善,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须加强监护和护理。由于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有限,常常使患危重症疾病的新生儿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延误病情。我院作为市重症新生儿救护网络中心和120急救网络医院,保证了本地区重症新生儿得到最优良和及时的救治,无1例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现将转运中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1~2010年12月我院共接受基层医院转诊的新生儿736例,其中市区医院转诊106例,县级医院转诊567例,乡级医院转诊63例,男415例,女321例,早产儿382例,出生时间最短30分,时间在24小时的216例,入院后抢救成功率97%。
2 护理
2.1 转运前的护理
2.1.1 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估计途中可能插管者,应在开车前作气管插管,并固定好。
2.1.2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持途中药物的及时应用。
2.1.3 如有低体温,低血糖应适当处理,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再转运。
2.1.4 电话与科室联系,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如新生儿保温箱的预热等,以便新生儿入院后,能迅速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
2.2 转运途中的护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常常是反应低下,无力将痰咳出,仅表现青紫加重,呼吸不好或暂停,为此,护理观察就显得格外重要,及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的必要措施,也可变换体位,促使痰液快速排出。另外,早产儿颈部向前弯或食管受压,均可发生呼吸暂停,因此,转运中可将患儿头肩略垫高,使腹腔内脏下降,增加腹腔扩大的机会,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和颅内高压。其次,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胃底发育差,贲门肌弱,幽门肌强,呕吐物常从口鼻同时喷出,容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2.2.2 保温:保温是新生儿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中枢发育未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容易散热,若环境温度改变超越机体调节能力则会造成体温过低或发热,可使新生儿发生低血糖中毒,心肌功能低下,微循环障碍、凝血机制紊乱、呼吸功能受阻,甚至引起死亡;而当环境温度过高,又可使体温升高引起汗液蒸发,出现脱水症。保温过高过低,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很大影响,因而能否给患儿保持恒定的环境温度,使婴儿维持正常体温,而耗氧量也最小,是抢救的重要因素,也是基础的护理措施之一。所以,要使新生儿体温稳定,保持在36~37℃,我们在途中可用热水袋,水温55~60℃,用布包好,放在被下,避免烫伤。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注意降温,可打开包被。
2.2.3 保持氧气管道通畅 吸氧是十分必要的抢救措施,根据缺氧程度选择相应的给氧方法。吸氧可保持有效氧浓度,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呼吸困难,但要控制氧流量,最好把氧气先湿化后再吸入,并观察紫绀消失程度,定期检察氧气管道是否通畅,防止鼻腔分泌物阻塞及鼻导管脱落,影响给氧效果。
2.2.4 保持静脉输液管道通畅:患儿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因此,途中要看护好,以保持静脉输入所需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液体流畅,注意液体外渗,输液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衰及肺水肿。
2.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5.1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随时注意呼吸、心率变化,有无呼吸不规律、表浅、双吸气、呻吟样呼吸,有无心动过速或过缓,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5.2 对面色的观察:正常皮肤颜色红润。有光泽,若面色青紫、苍白或灰暗,表示患儿缺气,病情危重。
2.2.5.3 对啼哭的观察:生理性哭闹声音响亮而连贯,并有一定的节奏,这是机体的本能性反应,而病理性哭闹因病因而异,常合并其它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颅内出血为阵发性尖叫,并伴有抽搐和瞌睡,急腹症的哭闹,常为阵发性大叫嚎叫,并伴有面色苍白等表现,另外,对不吃不哭的新生儿,更须注意,常为重症的表现。
由于患儿小,病情重,一切微小的病情变化都需要医护人员的细微观察,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勤观察,早发现,快处置,这样才能保证患儿在转运途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6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