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筑施工中,裂缝的出现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必须在根源上做好混凝土施工期间的预防工作,以避免裂缝现象的出现。文章针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On the construction crack control
  Tan Zhirong
  Guangdong Province, Yangjiang 529500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cracks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seriously influenc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must be in the source to make concret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prevention, to avoid the crack phenomenon. Aiming 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uses of concrete cracks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rack; control measure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施工影响
   在现场浇捣混凝土的过程中,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混凝土工程进行的抹面次数不能满足要求,容易出现裂缝现象。另外,在养护方面,由于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会造成混凝土早期脱水,从而引起收缩裂缝。
   2、混凝土自身性能影响
   混凝土是一种拉抗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的脆性材料。但由于原材料各部分比例搭配不均匀,在施工中难免出现离析现象,导致同块混凝土的不同部位强度的不均匀,个别部分抗拉能力较低,裂缝便因此而出现。
   3、温度影响
   混凝土施工硬化期间,水泥会放出大量水热以及化热,造成内部温度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4、湿度影响
   大部分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者说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相对来说变化较大,有时会发生剧烈变化。由于养护不得当、造成表面湿度不均匀,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与管理
   1、施工图的配筋
   在结构设计中应妥善处理构件配筋的抗、放关系。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大部分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这对这一问题,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同时,设计人员应注意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另外,施工人员应加强对对构造钢筋的知识学习的重视,若发现施工图中有不妥之处,及时联系设计人员进行变更处理。
   2、施工选材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强度高的水泥。并通过试验使配置达到最佳。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设计应合理设计,及时针料的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现场的养护工作能有效进行。
   在设计中要注意到那些容易开裂的部位,在设计中加以解决。施工方案要确定一定浇筑量、施工缝问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一次浇筑长度南垂直施工缝分割,最好是设置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设计应用的混凝土标高不要太大。对比较容易产生的区域及开洞四角可相应增加构造配筋。含筋量的增加或配置细而密的钢筋,可以分散裂缝,使裂缝细而密,从而达到不渗水甚至肉眼看不见的要求。设计上尽量能消除人为的非结构承载性裂缝。建筑各部位在设计上尽可能做到在收缩与温差发生时,使变形基本协调。如平面体量不要过大,楼面与墙体不要支在刚度差异太大的基座上等等。另外,对结构体不要有太大的局部削弱。在不可避免有过大的刚度差,或者过大的变形约束处应有必要的加强配筋。
   3、施工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的对混凝土温度以及收缩变形程度的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及时对现场情况进行反馈以便工程能顺利进行。此外,尽量做好混凝土性能的改善工作,加强养护提高抗裂能力,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优良质量对预防裂缝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贯穿裂缝的产生,发现这种情况后要再做更改,努力恢复结构的整体性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施工过程中预防贯穿性裂缝的产生成为主要工作。
   4、温控防裂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可以现场采取一下措施: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搅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时应尽量减少浇筑厚度,最好控制在500mm以内,以便于表面散热;第二层浇筑应在第一段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前;根据混凝土浇注面积,在混凝土上中下部设置一定数量测温管,定时测定内外温度,前4天每2h测一次,5-7天每4h测一次,8―15天每天一次,并及时记录,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做到及时观察,出现温度超偏,可通过调整养护方式来降低温差;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加强保温养护措施,现场通常采取措施为混凝土浇注后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用麻袋装锯末,厚度80~100mm进行中层覆盖,最后覆盖1―2层100mm厚岩棉被;另外,夏季施工中对于长期暴露在外面的混凝土块进行撒水养护工作,避免因为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过快在成裂缝的产生。施工中,应尽量避免浇灌混凝土在大风大雨中进行。
   5、冷却管降温措施
   为了避免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内部温度过大,可以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预先铺设冷却管路,在混凝土浇注完成之后即可进行通水循环冷却,管内的水流量通常控制在1.5m3/h左右(进水温度低于10℃时),若进水温度偏高,则水流量也应加快。冷却管的出水应排放到不影响施工的部位,当大体积混凝土整体初凝之后则可视情况利用该出水进行蓄水保温养护。当然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完成之后,为了不使中空的冷却管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其他产生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注浆和压浆的工作,通常采用真空压浆。
   6、养护要及时到位
   新浇筑的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常引起水分的损失。特别是在夏季白天室外温度达到30℃―40℃,不利于水泥水化的进行。所以浇筑后养护是非常必要的。应尽可能延长水中养护或认真的控制浇水养护时间,这样可以减少收缩量,避免早期干缩裂缝,也可降低后期的收缩裂缝,养护时间最少14天。
   常规养护方法是喷水,对一般砼结构,减小表面收缩,防止龟裂是可行的。大体积砼由于块体内外温度不一致,强度增长不同,常常是在强度增长慢的表面开裂,其养护就不能只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具体说,尽量晚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四填、避开外界气候的影响。养护期应以砼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即7至28天,最好能长些。
   参考文献:
   1.褚国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对策.辽宁经济,2008年 第03期
   2.王凤清.住宅裂缝成因分析及其控制与处理.能源与环境,2009年 第04期
   作者简介:
   谭志荣,男,(1981-), 大学专科学历,助理工程师职称,研究方向:建筑施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9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