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代手搏运动:现代散打运动的起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散打运动历史起源的探讨,分析古代手搏运动与现代打运动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两种运动的技术、规则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性。通过对古代手搏运动的研究,进一步增强散打运动的人文精神,有利于散打运动员借鉴和吸收手搏运动的优点,改进训练方法,更好的提高技术和运动成绩。
   关键字:手搏 散打
   1.研究对象:古代手搏运动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3.研究结果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是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特点的运动。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玄机秘法,深奥莫测,蕴含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武术作为一种技能和技艺,还有待于人们去认识去挖掘、整理和发展,散打是武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武术的一个分支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它独特的技击技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古代手搏运动是现在散打的雏形,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成为散打这种技击形式,在这里要研究的是手搏运动在古代的开展情况以及现在散打对手搏运动的继承关系,并借鉴手搏运动的在历史中的发展情况为散打今后发展的指明方向。
   3.1手搏的概念
  散手古称:手博、相搏、白打、拍张、拳勇、手战等,又称打擂台,俗称散打。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拳勇“一词,但到秦汉三国时尚无“拳术”这一专门的名称,意思与之相近的有“卞”、“手搏”。
  “搏”字的来历,古代相搏简称为“搏”。先秦古籍中有述:“田猎博兽也”反映了早期的搏斗技术。“搏”的初义与“捕”字相通,是“捕”字的引申义。在汉代手搏亦可称为“卞”“弁”。在古代又可称“白打”一词见于明万历年间谢肇浙撰《五杂俎》(卷五)列举的十八般武艺,即指徒手搏斗的技艺。
   “搏”的演变:随着私有制和部落战争的频繁出现,始于狩猎活动的徒手搏斗逐渐摆脱其生产属性,而成为人与人斗的一种专门技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籍中已明确出现了人与人“相搏”“手搏”之类的文字记载说明“搏”已经由宽泛的含义演变为一种徒手格斗技术的专门术语。秦汉时开始叫手搏。隋唐五代时,手搏、角抵倍受重视。宋代,手搏作为强身、活动手足的主要手段。元明时,徒手较量的技艺仍在发展。民国初期,习武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
  3.3手搏运动的起源
  武术徒手搏击,源于人与兽斗和人与人斗。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武术徒手搏击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是生产劳动所决定的。
   远古时期,“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在当时猛兽横行的恶劣自然环境中,人类必需依靠自身的徒手技能与大自然斗争。后来随着历史的推进人类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部落,武术搏击逐渐由人与兽斗演变成人与人斗。部落之间开始发生战争。在这些争斗中,除器械之间的拼杀外,徒手搏击也不可避免,要求人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搏斗技能。经过长期实战并自觉地运用,就产生了武术徒手搏击的萌芽,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实和发展。 当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即夏、商、周时期,作为具有独立形态的武术徒手搏击即“手搏”形成了,成为服务于奴隶主的一种技能。
   3.4.手搏运动的发展
   商周时期,手搏运动开始逐渐从生产活动中独立出来。《殷本纪》说:“帝纣……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可见这时“搏兽”已非生产技能,而是独立的服务于奴隶主贵族田猎活动的搏斗技能。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征战使手搏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候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 其脑。”杜预注:“搏,手搏也。”上述资料反映了此时“手搏”技能已作为专门的搏击技能开始存在了。
   到汉朝时是手搏运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已发展为具有多种方法相搏的专门技能。在这一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关于手搏方面的专著,当时最著名的是《手搏》被班固收在《汉书。艺文志》“兵书”部的“兵技巧”类,共收录13家,199篇,其中手搏6篇。为汉代关于徒手搏斗技术的的专门著作,也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一部拳术古书。随后进入历史的发展的动荡时期一直到隋唐时期起手搏运动开始进入辉煌时期。两宋时期手搏运动发展的另一个辉煌时期,在这一时期手搏运动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并且开始商业化运作,有很高的群众基础。明代是中国古代武术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我国民间武术进入全面成熟的时期。此时的手搏多称为“白打”,亦称“角拳”或“搏击”。更注重实战,在军事领域得到较大的发展。
  3.5.古代手搏运动与现代散打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手搏运动是现在散打运动在古代的表现和存在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形成散打。手搏运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散打运动,现在散打运动是古代手搏运动的发展与延续。两者是传承的关系。
  3.5.1.古代手搏运动与现代散打运动在技术上的异同
   从原始社会经过各个历史时期手搏运动技术不断的得到完善。为现在散打运动的技击技术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是现在散打运动为了满足竞赛的需求和向大众推广的要求对手搏运动的技术也做了很多的改变。
   现在散打运动的技术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远踢、近打、贴身摔。手搏运动在汉代就形成了拳脚并用的技术体系,许慎的‘《说文解字》“手”部中窥得一斑。如批,反手击也;擎,旁击也;挨,击背也;裨,两手击也;抵,侧击也;拂,过击也等等。关于腿法,班固称手搏是“习手足”,显然寓含腿法练习的意思。而且汉代的手搏技法中己有了“拿法《居延汉简甲编》简明扼要六个字,释文是:“相错畜,相散手。”“相错畜”,即拿摔纠缠;“相散手”,则是分离后的相互击打。其手搏技术包括了踢、打、摔、拿、等技术手段。现在散打为了适应竞赛需求也为了在实战中保障运动员的安全散打运动学习西方拳击实用拳套,这就限制了五指拿法的使用。所以现在散打去除了拿法这一技术。
   两宋时期的手搏,技术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中曰:“二人拳手厮打,四下人都观看。一肘二拳、三翻四合,打倒分际,众人齐喊一声,一个汉子在血泺里卧地。已是“肘”“拳”“脚”兼用,并有翻转的各种变化。比武时,可以“拽直拳”、“使横拳”、“使脚剪”。表明“手搏”可用各种手法,还可利用剪腿等腿法。现在散打为了满足竞赛和向大众推广其技术特点更趋于实用。在原来技术的基础上把那些华而不实和杀伤力较大的技术进行删减,使人们更容易习练,所以在散打发展到现在形成了现在的技术体系。像剪腿这中高难度的技术在现在的散打比赛中已经基本绝迹。不过现在散打为了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逐渐改变比赛规则鼓励运动员使用高难度动作,使散打逐渐增加高难度的技术。
   3.5.2.古代手搏运动与现代散打运动在竞赛中的异同
   散打这种武术形式从原始社会产生到古代手搏运动的兴盛到现在竞赛一直是其重要的发展形式。

   在秦汉时期徒手搏斗的发展应经出现了竞赛的形式,但是当时的竞赛制度还不完善,但是已经出现了专门的裁判。1975年湖北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把木梳上绘有一幅图,图上三人皆束发裸身,下着短裤,一位腰着白带,类似现在的裁判,一人左弓步出右手,另一人则出右步,以左手破其攻势,右手直取中线。在穿着上只着一身短裤,这副栩栩如生的图画所描绘的情形与现在散打比赛的情形已经非常的相似,但是这一时期的在规则还不完善,甚至要求较少,没有专门的比赛场地,没有严格的裁判制度,对护具也没有要求,只是一个竞赛的雏形。
   隋唐时代,手搏已有一定的比赛规则。大体上是不按体重分级,主要用踢打摔的技法,活动场地也在方形的台子上,没有护具,比赛时多赤身穿短裤,犯规处罚不明显,获胜者给予重奖。这一时期比赛开始有规则、有裁判,有了比较完善的竞赛制度。到两宋时期,武术竞赛以擂台的方式出现,竞赛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在民间广泛习武的基础上,有了专门的武术组织,由“百姓自相团结”、自愿结合的武艺组织―“社”。使习武者有了彼此切磋技艺的场所。古代的竞赛形式发展到这一时期已经和现在的散打比赛基本相同,不过现在的散打
   比赛的规则更精细。近几年新《散打规则》实施后,新的《散打规则》鼓励了选手在比赛中积极进攻和主动进攻,增加了散打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促进了散打技术的改进,对散打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对人文精神的发扬,散打的护具更全面有了拳套、护头、护胸、护齿、护裆,将护脚背,这在古代是不可能实现的。由于现在的商业化运作其竞赛制度和组织方式也更规范。
   3.5.3.古代手搏运动与现代散打运动在军事运用中的异同
   在原始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及自身之间争斗的过程中,传统武术技击模式萌芽了。随着人类争斗的进一步推进,战争和国家政权的出现,使手搏运动与军事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围绕着以军事为主体的“实用技击”发展,其功能也从以个人攻防为主,发展为军事战争所需
   在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增加了短兵相接的机会,突出了对技击格斗的要求。因此手搏这一技击形式以其实用的技术特色开始进入军事领域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手搏运动在古代军事体系中不断的完善。到明代已经成为军事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明代将领何良臣在《阵纪》中,也记载了手搏在军队中的运用,技击方式讲究实用。,使应用于军事中的徒手搏击技术朝着“遇敌制胜”的方向发展。
   现在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但是战争仍然不可避免。随着热兵器成为现代战争的主导,现在散打这种近身搏斗的技能已经不像古代手搏运动那样在战争中占据主导低位。但是军队中仍然把散打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项目,来增加近身格斗的时生存机率。现在散打不但在军事中得到运用,。公安人员和武警战士、保卫人员已经把散打作为一项重要技能训练。在司法警察院校中散打被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在司法警察院校中学习的警体拳是以散打基础技术的综合套路演练,其中包含了散打的踢、打、摔等技术,以及基本的攻防意识。所以散打作为近身格斗的一种重要技能仍然广泛用于现代军事和各种防止暴力机关。虽然已经不占据主导低位但是仍然发挥着古代手搏运动的军事功能和作用。
   3.5.4.古代手搏运动与现代散打运动功能的异同
   自从商周时期由于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发展,徒手搏斗已非只用于生产,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技击形式服务于奴隶主,自这一时期以后手搏运动得到较快发展,不但在当时的上层社会较为流行,同时也开始进入民间成为民间主要的娱乐、健身活动。不管时古代的手搏运动还时现代的散打运动能在民间得到推广其已不是因为其军事功能。其表演娱乐、强身健体、竞技观赏等功能发挥着主要作用。先秦时期的手搏运动因其娱乐表演,竞技观赏等功能发挥已有很大的发展。《殷本记》中说的“与之搏”、《春秋谷梁传》中说的“屏左右而相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说的“与楚子搏”,杜预注:“搏,手搏也”。都是手搏,含有比赛或娱乐表演成分。两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民间结社的武术技击组织蓬勃兴起商业化的练武卖艺也逐渐发展起来,手搏运动的得到了多元化发展,出现了擂台比赛。竞赛、强身健体和娱乐的功能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随着武术市场的扩展,散打运动,在竞赛市场上异军突起,各健身俱乐部也纷纷增设散打项目。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散打在社会上较大影响的运动项目。通过一系列中外对抗赛,全国正式的锦标赛,以及发展得非常火爆的“散打王”争霸赛,极大地推动了散打运动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推动了其在社会上的普及。不论在什么时代,不论是古代的手搏运动还是现代的散打运动斗以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和强身健体、表演娱乐等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并在社会上得到极大推广。
   3.5.5.古代手搏运动与现代散打运动在教育目的中的异同
   在古代入仕是每个人梦寐以求,光宗耀祖的事情,古代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到唐朝时期武则天始置武举成为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专为考试武艺人才而设置的科目。武举制开创了以武入仕的先河,给习武之人开辟了一扇进身之门。人们通过习练武术就可以进宫加爵,这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习武行列,因此扩大了武术传播对象,并在广大民间形成了习武的风气。
   虽然武举在唐朝时才成为正式的选拔制度,但在汉朝时,就有通过武举选拔军事人才的记载,《汉书?甘延寿传》载:“(甘延)试弁,为期门,以材力爱幸。”孟康曰:“弁,手搏。”这说明当时是通过手搏科试来选拔期门军的武生。唐朝时有了武举成为正式的选拔制度,既促进了武术向精炼化、规范化发展,又促进了搏击在民间推广,从而激发了更多民众的习武热情。这一时期,“角抵”、“相搏”、“手搏”已经混称并用,成为一种专门的选拔制度。这种“以武入仕”的方法,
   现在虽然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读书考大学是主要的出路,但是为了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体育院校以及普通高校设立了武术专业课程,现在武术的竞赛、表演、健身也能创造社会价值所以现在“以武入仕”的道路仍然被延续下来。现在并许多武术馆校能够生存和繁荣,因素之一是人们希望通过武术学习达到考学的目的。这也是“以武入仕”的传播效果。
   3.6.古代手搏运动对散打的意义
   3.6.1.对现代散打技术发展和成绩提高的指导意义
   在散打技术改进和成绩的提高的过程中,借鉴了国外相同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手段和经验运用现代竞技体育训练的和科学的手段与方法进行训练,使散打在训练手段得到极大的改进在成绩方面也得到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现在的散打为适应社会和现在竞技体育的需要进行了过多的改革,例如:简单实用的技术,竞赛制度、规则限制等方面,致使现在散打逐渐失去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的技术特色和内涵对技术发展和提高方面也产生了限制。
   古代技击训练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现在散打在技术改进和成绩提高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散打在竞赛规则方面上进一步规范化、难度化、竞技化,更适合擂台技击动作展示和量化评分,倾向于表现散打的实用性,散打比赛中抗击打能力是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武者在训练的过程中都是内外兼修,这以训练手段增加了身体的整体素质,可以使在擂台对抗中占明显优势,在古代技击的锻炼方法中由很多技巧手段也可以为现在散打的训练以借鉴如:《武编》记有悬米袋或蒲团,或在平地上立三尺长凳或碟石(柱子底下的石嫩)为靶,以钻腿、桩腿、墩腿、弹腿等腿法进行踢打练习,“……用凳,以脚登竖地上,腿踢去取平行不倒为度……用碌石,以踢远嗓石为度”。可以达到锻炼腿法的抗击打能力、力量、技巧等目的,虽然训练方法显的有些古老,但是在锻炼运动员抗击打能力、力量、技巧等方面仍然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传统武术技击方法的失传、退化,散打技法的技术含量少、变化单一是当前传统技击技术与散打技术脱节造成的,如此下去,传统武术的技击方法将随时间的流逝而失去。随着散打对外交流的扩大和比赛次数的增加,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外选手的挑战,中国散打的优势就会逐渐减小,甚至没有优势。借鉴古代徒手搏击的技术和现代散打有机的结合,挖掘出实用的技击理论方法,借鉴古代技击的训练方式,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根基,才能使武术散打立于不败之地。
   3.6.2.对散打运动发展与推广的指导意义
   古代手搏运动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以拿法、摔法为主的技击技术,也包括以拳法、腿法为主的技击技术。现在散打技术由于竞赛制度、竞赛规则、护具等的限制技术动作过于简单。古代手搏运动技术的多样性使其竞赛更激烈,观赏性更高。现在散打的技术虽然实用但是单一,竞赛观赏性也不高。所以应该对现在散打规则、护具等方面做出改革这样有利于散打在社会大众之间的推广。
   散打来源于传统武术技击,但现今人们越来越认为竞技武术散打越来越偏离了传统武术技击的内涵。同时,由于忽略了内功等方面的训练,也使散打养生等方面的功能减小,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等方面不完善,致使散打在大众之中的推广受到阻碍,在这一方面应借鉴古代技击的发展经验。在竞技观赏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其练习的多样性提高散打健身,养生等方面的作用。
   散打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继承传统武术的技击本质,在不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保留传统武术技击的风格和特色。同时应深入社会,探讨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经济发展变化、生活节奏甚至是社会流行时尚等使散打运动的发展与推广迎合时代前进的步伐,借鉴和学习柔道、跄拳道、泰拳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取其精去其粕,决不能固步自封,厚古薄今,崇洋媚外,而应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现在散打运动健康、稳步的发展,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4.总结
   随着现在生活的提高人民体质随之降低,不但不能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各种疾病也随之出现,散打能增强人的体质、磨练人的意志、适合各种人群,各个年龄段的人习练,但是现在散打的推广却相对缓慢在此提出几点有利于散打发展的要求,首先,应倡导传散打教育化、大众化、竞技化发展。注重散打的学校方面推,在学校课程中增加散打课程,现在锻炼青少年的身心,增强意志。其次,注重德艺双修。武德历来是武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自古以来就有“武以观德”之说。中国古代许多习武的爱国志士仁人、行侠仗义之士,大多具备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逞强凌弱、奋勇拼搏的精神。第三,重视散打的习练者的内涵培养。以培养人格精神为特征,强调精神修炼,促进散打的多元化发展使其充分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现散打的各种内涵,使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适合各个人群的心理,健身的需要。第四,继承传统技击的风格。传统技击历来以门派繁多,博大精深著称,技击方法丰富多彩,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各派打法也均有不同,现在散打应融合各个门派的技术有点使在提高技击能力的同时更能展现中国的传统技击的魅力。第五,增加散打的影响力。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的,扩大散打在世界的影响力,广泛科学地利用现代传媒科技,大力发展网络、电视等现代信息广播手段。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化理技术体系,让代表中华文明的散打能更快的融入世界体育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教程(下册)[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0
   [2]周伟良主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9-100
   [3]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75-80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术理论基础[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02-121
   [5]杨少雄.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70-74
   [6]漆振光. 2004年新规则对散打技战术变化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7
   [7]朱永光.继承传统武术技法,构建“打练结合”的散打实践体系[D].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
   [8]刘春风. 论古代武术与军事武艺的异同[D].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
   [9] 郏孙勇. 司法警察院校警体课程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0] 郑海娟 郭玉亭. 析古代武术传播的影响因素[J]. 搏击?武术科学,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8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