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有益协助和补充,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但是,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家庭教育却面临着一些问题,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改善高等教育的效果。为此,笔者从家庭、高校、学生个体三个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互动、协作之下完成的。三者之中,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所在,它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具有全面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对学生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诚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通观我国各阶段的学校教育,我们可以发现中、小学阶段比较好地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作、配合问题,但是在大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境,梳理、认清这些现实的困境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解决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全面的,笔者尝试从家庭、高校、学生个体三个层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家庭层面存在的问题
   1、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在中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家长愿意与高校进行全面、及时的沟通,就孩子的成长与学校进行有效的合作,但是进入大学后,很多家长与学校沟通的热情便大打折扣,原因何在?问题就出在他们的教育观念上。在目前国内浓厚的应试教育氛围之下,中小学与家长的教育目标是明确而一致的――考入大学,这一目标为二者提供了合作的动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中小学和家长是双赢的。伴随着学生进入大学的目标得以实现,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责任也大功告成,可以“松一口气了”。因此,在孩子的继续教育上便丧失了与高校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动机、热情。这一家庭教育理念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有其生存的土壤,但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家庭教育观念显然与时代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激烈的竞争、爆炸式增长的知识共同宣告了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接受大学教育便可以一劳永逸地享受生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父母对大学生实施家庭教育的精力有限
   大学生的父母都是人到中年,面临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身体压力。生活上,身为中年人的大学生父母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生活的经济压力全部压在他们肩上,近年来伴随着物价尤其是城市住房价格的节节攀升,这种生活压力是与日俱增;工作上,大学生父母基本上进入个人事业的稳定期,在单位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工作压力大自不待言;身体上,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状况渐不如前,无疑又会带来另一重压力。重压之下的大学生父母疲于应付、身心俱疲,自然也没有多少精力来关注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了。
   3、父母对大学生实施家庭教育面临着空间障碍
   在中小学阶段,学校与家庭的空间距离很近,这种距离的有限性使得父母与学校沟通非常便利,沟通成本非常低廉。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大多数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家庭与高校的空间距离大大增加, 使得双方沟通的机会大大减少,但是沟通的成本却大幅增加。虽然现在通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这种空间障碍带来的影响还是客观存在的。
   二、高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1、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德育,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品质。唯有真正的重视德育才会看到家庭教育的巨大价值。而在我国高校的运行中,德育工作的地位却是日渐下降。众所周知,高校的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教学,二是科研,三是服务社会。三者之中,虽然教学在理论上排名第一,但是在现实的高校运转中,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高校及教职员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科研和服务社会之中,高校教师的市场逐利冲动与行为愈演愈烈。就是在这投入有限的教学活动中,也只是更多的停留在“教书”层面,上课结束即立马闪人,“育人”层面涉及的非常之少。在高校的这一现实运行背景下,很少有教师愿意来花费时间与精力与大学生的家庭进行沟通与交流了。
   2、投入的人力资源有限
   高校与家庭的良性互动有赖于充分的人力投入与保障。在高校内部,辅导员与班主任是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但是这一力量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一是人员配备上缺编现象严重,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高校每120名大学生需要配备一名辅导员,这一标准本身就与国外高校的相关标准差距甚大,但就是这样一个较低的人员配备标准,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未能达标,很多高校是按照300:1甚至更低的标准在配备辅导员。二是有限的辅导员被琐事缠身,对与学生家庭的互动有心无力。辅导员的本来职责是专职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因为这一工作弹性空间巨大,在现实的运作中,辅导员成为校内各职能部门在院系的办事员、跑腿员,院系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最后都会分解落实到辅导员身上,辅导员需要以有限的精力面对无限的任务,身处校园底层的辅导员疲于应付各种日常琐事,自然也没有精力来与学生家庭联系和互动了。
   3、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互动不能依赖于教师、辅导员的良心和自觉行为,必须以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支撑。但是目前在我国各高校的内部制度设计中,普遍缺乏这一激励与约束机制。与学生家庭联系或者不联系,均不会影响到对教职工个人的工作考核,因此,有必要在这一块做出相应的规定。
   三、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对家庭教育的反感与排斥。在中小学阶段,因为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学生的活力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暂时逃离了长久约束自己的家庭空间,获得了较大的自由,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变得强烈,加上大学崇尚“自我管理”观念,也让他们更加愿意独立解决问题。因此,除了从家庭获得经济来源外,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在校学习生活状况,男学生尤其如此。学生对家庭教育的盲目排斥,影响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效果。据调查,68%的大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联系的人是父母,但又有55%的学生反对父母继续进行家庭教育,他们认为自己和父母之间是平等的,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文化水平比自己低,不愿意继续接受父母的教育。学生盲目排斥家庭教育的态度,导致部分家庭难以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为此,家长应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更加尊重子女的权利,给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同时也要适当抛出自己的观点来引导孩子,获取他们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张剑峰等.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8,(6).
  [2]桑冬平.大学生家庭教育作用弱化成因分析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3).
  [3]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6.
  [4]周顺文.当代大学生家庭和学校德育内容的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作者简介:张科,男,现任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学生教育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8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