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财务风险。因此,应查明风险的来源及性质,力求找出最优方法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风险表现成因防范和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财务管理活动已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而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和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宗旨和目标。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是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难以预料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 它主要包括 筹资风险 投资风险 流动资金运作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二是由于利率、汇率的大幅度变动,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了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其中,筹资风险对企业影响最为普遍。
2.投资风险
主要指在长期投资中,由于投资额 投资回收率 投资项目的使用期限的大幅度变动 使投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而发生的风险。
3.流动资金运作中的风险
指在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金的结构不合理等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3个方面 现金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和存货产生的风险。
现金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日库存现金量不能满足企业每日的正常生产开支,每日的现金流量不能满足支付各种费用的正常开支,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现金流量难以支付贷款本息,从而影响企业的信誉,影响企业偿债能力。
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为客户若无力付款,应收账款形成坏帐,造成损失。应收账款风险一方面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关,一方面也取决于决策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存货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存货不足,造成停工待料或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影响生产进度;存货过多,占用过多的资金,增加仓库设施,增加管理人员及费用 而且还存在自然损耗。
4.收益分配风险
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奖金,给投资者分配过多利润,使企业承担过高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成本,并由此无法保证在预计的经营期间内持续经营,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它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筹资规模策略不当、资金来源结构不当、筹资方式以及时间选择不当、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和筹资比例不当。外部原因主要有市场风险、利率变动、物价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现 生认识不足
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如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企业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经营不善,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经营不善,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效益滑坡;有的甚至亏损严重,流动资金不但没有得到补偿,反而由于亏损而挤占了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剧了企业资金的紧张局面,降低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企业愈是亏损愈难还债,又举借新的贷款,形成恶性循环。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有很多的方法,只要我们善于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就可以实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其中主要是财务风险防范方法有:
风险控制技术
1.回避风险法,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2.分散风险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是多元化经营,二是多项投资。
(1)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首选方法。多元化经营,是指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互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企业经营单一产品的风险越来越大。
(2)多项投资,也称为多元投资,是指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尽可能地把资金同时投资于多样化的实物资产或证券,而不是集中投资于一种实物资产或证券。如果企业将全部资产投资于生产某一种产品时,风险就比较大,但若同时投资于多种产品的生产,就可能以丰补歉,以盈补亏,取长补短,这样风险相对就比较小。分散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
3.转移风险法,可通过财产保险、担保等方法将财产损失风险转嫁的做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4.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财务控制技术
1.自我保险法,企业平时按照规定建立有关制度,提取一笔资金,准备作为专门应付意外事件以承担财务风险。如可提取“存货跌价准备金”承担存货因毁损削价等损失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提取“坏帐准备金”,承担存货因毁损而产生的风险等。
2.成本法,将风险损失摊入生产经营成本。如债务利息按时进入财务费用或按有关规定处理逐月提取折旧,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逐月摊销,使这些财务风险在平时收入中得到补偿。
从企业制度和管理角度控制及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对策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账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合理确定风险监测指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由于不同企业的经营与财务活动内容、企业规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控制水平的高低等有很大差异,不同行业企业的财务特征、表现形式及表现时间有质的区别,因此,在确定风险监测指标时没有固定模式,但总体上这些指标应具备敏感性、先兆性、关联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
3.提高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度量时,定量的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有限。所以,对于财务风险的估计和防范,更多地需要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及对风险的灵敏嗅觉尤为必要。对风险认识越准确,就越能采用正确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地获得风险收益并回避风险损失。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4.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并根据环境变化适时加以调整。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及外部环境合理确定权益筹资与负债筹资的比例、长短期负债比例及各种债务到期时间的安排,在保证有足够支付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正效应,并把财务风险降低至最低。
5.进行科学的多元化运作,以分散风险。一方面正确认识证券投资组合与多元化经营之间的不同,合理安排投资组合;另一方面确立企业主业,一切组合以主业为中心,在充分运用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同时,避免因主业不明带来的更大风险。
6.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在市场经济中,财务风险是无时不在和不可避免的。企业要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真分析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重视、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寻求最佳的投资、筹资结构.才能使企业免于蒙受损失,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米绍松:《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工业会计)2003(4)。
[2]吕亚莉: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财政监督,2006、20
[3]赵力群:《影响企业生存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上海会计>200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86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