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聚集与小城镇发展的互动机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聚集是有效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和传统农业向现代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乡镇企业的聚集与小城镇的发展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乡镇企业的聚集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晋升,促进小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合理有效经济政策的建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又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发展。
关键词: 乡镇企业 聚集 小城镇 互动机制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很多省份工业基础薄弱,耕地基础薄弱,没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小城镇作为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与纽带。为实现从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是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起源并于早期分布于乡村的乡镇企业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之一,但乡镇企业依村傍户的离散型空间分布又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障碍。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乡镇企业的支持,乡镇企业的继续发展则依赖小城镇的发展与繁荣,二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城镇化发展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条件, 乡镇企业发展则带动农村城镇化发展。
二、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的互动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既不是孤立的系统,也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系统。两者之间存在物质与信息等要素的互动。要提高两者互动发展的质量和规模,必需在方向、速度、数量上协调发展。例如,农村劳动力与农用土地想非农产业和城镇流转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其流转数量和流转速度则应与农业产业话的发展释放的数量和速度想适应,都则将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1、乡镇企业的集聚对小城镇发展的互动
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小城镇的发展,是其地域集聚形态的发展,这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乡镇企业的集聚对小城镇发展的互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乡镇企业作为极具活力、发展迅猛的工业主体,在经济合理原则和追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特定情形下,必然改变其分散布置在自然村落的现状而向小城镇集中,使之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
⑵ 乡镇企业的发展可带动运输、包装、仓储等物流行业和人才、技术、信息等中介业和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活化市场,提高小城镇的综合实力。
⑶ 乡镇企业想小城镇集中的过程,也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过程,增加小城镇人口流动和社会活动,部分农村劳动力及家庭成员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逐步脱农进镇进城落户,变成未定的城镇人口。人口流动的增加,必然要求小城镇提升全方位服务的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镇经济繁荣,并反过来继续辞职农村劳动力进城发展。
⑷ 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集聚,进一步促进小城镇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工商资本进城,并提高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力。
2、小城镇发展对乡镇企业的互动
对于农村来说,小城镇能为乡镇企业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源流通等更加方便有效,从而降低乡镇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小城镇的发展可是先乡镇企业的适当集中。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分布分散,与小城镇发展滞后不无关系,小城镇作为农村工业的主要载体,小城镇的发展则可吸引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
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互动机制的模式
由于乡镇企业不具备大规模生产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必然导致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聚集。在激烈的竞争中单个的企业难以得到发展机会,采用企业集群方式组织生产, 分工协作形式, 克服自身规模不足的约束,形成区域或行业规模经济。小城镇的发展应坚持“ 资源趋向效益, 效益吸引资源”原则,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促进资源的聚集,进而促进乡镇企业在小城镇聚集,使乡镇企业聚集与小城镇发与两者有效地互动。
1、利用农业优势资源,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聚集
由于小城镇地理位置和人员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发展与农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农业理所当然成为小城镇的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的程度及与这种联系的紧密程度决定小城镇发展的深度。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成为推进乡镇企业聚集的重要力量。
2、依靠交通优势,推动商品加工企业和流通市场发展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在分析研究工业位移的规律时发现, 一个拥有便利交通、丰富资源等地区,工业就会聚集在交通枢纽或被吸引到资源周围。而具有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的小城镇,则可利用当地商品流通活跃、市场发育程度高的优势来发展专业市场,以促进商品加工业发展,形成加工生产企业、商业企业聚集,并与小城镇发展相促进。
3、依托中心城市,发展互补产业
中心城镇往往作为生产、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交通运输的中心,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辐射力。处于大城市近郊的小城镇除拥有自身资源优势外,由于离中心城市近,可以方便获得发展所需资本、信息和人才等资源。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工业受空间、环保等条件的制约, 需往农村或近郊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小城镇在发展中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发展与大城市衔接配套互补的产业,加速乡镇企业的聚集。
4、依附某一规模产业, 提供相关产品与服务
小城镇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要在本地区建立起具有拉动作用的产业。当一个地区形成一个或多个有规模的产业时,为之服务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也开始形成并聚集。而规模产业可以向其他地区或部门进行投资,通过支持其他地区和产业的发展来满足自己对原材料,半成品等的需要,从而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五、加速乡镇企业在小城镇聚集的对策
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聚集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现代化而发生的一场巨大变革,加速乡镇企业在小城镇的聚集的对策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制定合理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深化相关管理制度的改革。例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居住地区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的管理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大胆探索进镇农民承包地、自留地及宅基地的流转问题,做出适当的经济补偿,降低农民进镇购房成本。打破乡镇企业的社区依赖性和封闭性,深化乡镇集体企业制度改革,对规模小,效率不高的企业进行整改重组,兼并等,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农村集体企业向公司制转变,形成以聚集经济为导向的非农生产要素空间配置的格局。
2、建立健全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对进镇农民购房,在招工、招干、参军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上给予优先,对他们子女受教育权利上视同城镇居民对待,不增加额外费用,并使他们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活供给标准,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农民进城镇进行开发建设。加强小城镇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为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聚集提供政策指导、经济支持和信息服务。
3、加强小城市的软环境那个建设,如加强市民素质、城镇文化、生活方式等的提高,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力培育要素市场,并加强市场管理,消除个别企业的不法行为对聚集企业整体形象的影响,维护市场持续,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的健康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1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