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幼互动现存问题及有效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师幼互动是指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互动。有效的师幼互动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师幼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主体地位缺失、教师区别对待幼儿、师幼互动时空有限、师幼互动模式单一。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幼儿园都会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解决师幼互动问题的有效对策为:建言教师,改善自身问题;引导家长,改变观念行为;倡议幼儿园,提升办学水平。
  关键词:师幼互动;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226-03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并制定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从宏观调控层面,在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在微观层面,学前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师幼互动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刘晶波认为,广义的师幼互动既包括发生在托儿所教师与3岁前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幼儿园教师与3—6岁幼儿之间的互动,狭义的师幼互动专指发生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1]本研究的师幼互动属于狭义范畴,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以师生接触为基础的双向人际交流。”[2]
  一、师幼互动的现存问题
  (一)幼儿主体地位缺失
  作为师幼互动的双方,教师与幼儿在互动的过程中本应都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教师会占据主导地位,无意或有意地左右着幼儿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幼儿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常常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依赖和顺从于教师。教师作为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控制着全部的活动过程,幼儿在其中必须是安静的状态,服从教师的组织与管理,不能随意打断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活动,幼儿的活动区域和活动时间被严格限制,而且幼儿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为了配合教师的安排。幼儿在很多事情上,例如玩游戏时的玩具种类和数量都必须征得教师的同意,很少有主动权和自主权。
  (二)教师区别对待幼儿
  通过在幼儿园的长期观察,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幼儿。首先,交流方式不平等,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与听话懂事的幼儿交流时总是轻声细语、娓娓道来,并会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而与顽皮叛逆的幼兒交流,教师就会倾向于专制、否定的态度,说话语气生硬,甚至会大声呵斥,阻止幼儿参与其他活动。其次,座位安排不公平,部分教师会通过幼儿在课堂中的整体表现,将那些平时表现优异的幼儿安排在较靠前,或者与教师较近的位置;对于那些平时表现调皮,所谓不听话的幼儿,安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远离教师。孩子的座位安排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对幼儿的区别对待。
  (三)师幼互动时空有限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师基本是按照教学日程表来安排每一天的教学活动,教师与幼儿的时间都被均匀分配,具体到一天中的每一段时间都有着固定的教学活动安排,教师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施展。此外,由于各种原因,多数幼儿园的基础游戏设施不能够满足所有幼儿的活动需求。例如一个班级有30位幼儿,而幼儿园却只有一架滑梯,教师所能选择的只能是将幼儿平均分配,让一半的幼儿先去玩滑梯,等规定的时间过去,再让另一半的幼儿玩滑梯。这样,由于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幼儿的探索需要,容易使得大部分的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热情下降,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
  (四)师幼互动模式单一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得知,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多数幼儿教师不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忽视其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对待每一个孩子;没有为孩子们建立个人教育档案,对幼儿的各项情况知道得少之又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不能根据幼儿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其因材施教,互动模式极为单一。师幼之间缺少平等交流交往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强加于人”的倾向,使课堂容易发展成为一种单项的独白或者是演讲形式,彼此之间缺乏双向的沟通对话。
  二、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因素
  1.个体差异明显,传统教育观念约束。师幼互动出现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互动的一方是成年人,另一方是身心各个方面都处于不成熟状态的未成年人,两者在年龄、阅历、经验、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质的差异。”[3]中国千百年来推崇长幼尊卑的观念,由此而来的教养观念是:教师要对幼儿灌输知识和约束行为,否则幼儿难以成为“有用的人”;幼儿就应该服从教师的命令,教师的权威不容侵犯。在互动过程中,这种规则被许多教师重视,他们认为幼儿的言行举止要在规则限定的框架内进行,这就导致在各种活动中幼儿不具有足够的主动性发起互动。这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2.评价标准单一,“有色标签”乱用。“分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在各种考试中,分数高的同学往往被认为是好学生,即优等生;分数低的同学往往被认为是差学生,即劣等生。而在幼儿园教学中,没有了“分数”这一评价标准,幼儿教师则会根据幼儿的日常表现给幼儿贴上“有色标签”,并对他们进行区别对待。“教师将自身的亲疏、好恶等情绪情感带到与幼儿的互动交往中,表现出对不同幼儿的偏爱或歧视,人为地造成教育上的差异。”[4]教师作为主导者、幼儿作为服从者的互动显然不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这种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公平教育,不仅有悖于教师的职业精神,更违背了教育过程机会均等的要求。
  3.自我认知不足,情绪智力缺乏。很多教师对于自己的认知不足,忽视师幼互动的重要作用。不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语言表达、处理问题的方式等都会对幼儿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极易出现教学态度生硬、语言缺乏感情色彩等问题。师幼互动存在问题的另一影响因素是教师在情绪智力方面的缺乏,“情绪智力作为一种理论的提出与检验始于20世纪90年代,它强调情绪信息的加工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形式,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工作与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5]个体的情绪智力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当一些不能及时调节和控制的负面情绪积少成多时,教师无法较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对其与幼儿交往的方式与态度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家长因素
  1.“学历社会”——“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当今社会是一个“学历社会”,“学历社会就是指在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时,学历比其他因素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社会。”[6]“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学历社会最为直接的产物。许多家长正是受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极易把幼儿园看作是仅仅传授幼儿知识和技能或者是照顾幼儿的地方,将幼儿学会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比较或者直接无视,导致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有所拘束,不能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师幼互动的效果不如人意。这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不仅会增加幼儿学习负担,减少教师与幼儿生活和游戏互动时间;更不利于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完善自我、解放天性。
  2.“关系社会”——“打通关系好办事”。除了受“学历社会”的影响,许多家长也被传统的“关系社会”观念深深影响,认为“打通关系好办事”,他们会通过给教师送“礼”的方式让教师给予他们的孩子更多照顾。家长们巧立各种名目给幼儿教师送礼,希望凭借这些礼物,与幼儿教师打通关系,让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孩子。除此之外,家长还乐于与幼儿教师进行利益之间的交换,以达到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优越于他人的教育条件的目的。家长们的这种送礼行为会使幼儿教师难以公平公正地與每一个孩子进行互动,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三)幼儿园因素
  1.教育理念偏差,教学内容偏离。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很多幼儿园管理者只注重幼儿能够学习到多少科学文化知识,只看重幼儿教师能够取得多少教学活动成果,注重各个班级的纪律卫生情况,他们会对幼儿活动的时间和项目加以限制,使得幼儿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受限;将幼儿学习到的可以量化的知识摆在第一位,认为师幼互动仅仅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做法不仅会阻碍幼儿自身的发展,也会制约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而教育理念的形成往往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大部分家长受“望子成龙”观念影响,他们会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文化知识,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的标准。于是幼儿园会教授孩子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期获得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可,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教学设备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也影响着师幼互动的水平,其局限集中体现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效果。幼儿园如果缺乏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就很难开展相应的幼儿教育活动。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整体配置不均衡,很多幼儿园存在着优质师资匮乏、教师学历偏低的问题,且幼儿园不能为幼儿教师提供多种发展机会,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师资整体水平不高。
  三、解决师幼互动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建言教师,改善自身问题
  1.树立平等观念,明确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树立平等的师幼交往观念,主动了解幼儿的精神世界,用真诚的态度和幼儿进行交往。幼儿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很少能直接用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导致教师不能及时理解幼儿的需求与爱好,并做出恰当的回应。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具有“引导性”的作用,能够给予幼儿恰当的支持与合作。当幼儿对于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时,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充当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适时地提醒幼儿,并帮助他们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2.正确自我认知,提高情绪智力。教师对幼儿具有明显的榜样示范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个性品质和性格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有一个恰当正确的自我认知,要学会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情绪智力,对幼儿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与榜样作用。同时,教师与幼儿交流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避免明显的负面情绪,用词简洁易懂、语气柔和,学会用爱和幼儿进行交流沟通。
  3.撕下“有色标签”,注重因材施教。在日常的互动交流中,教师要克服认知偏见,主动撕下“有色标签”,做到平等关爱每一个幼儿。教师要灵活转变教师角色,时刻提醒自己用理智的态度对待幼儿,及时了解每位幼儿的需求和现状,因材施教,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在清楚认识到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通过用情感陶冶、榜样示范说服引导等多种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灵活多变,以引导幼儿全方面发展。
  (二)引导家长,改变观念行为
  1.转变教育观念。要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必须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与教师进行密切合作,以更好地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作为家长,不应该只关心幼儿的短期发展,使幼儿在幼儿园时期承受太多的学习压力,应当让他们在幼儿时期自由快乐地成长。这样,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方式才能更加灵活多变,幼儿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杜绝送礼行为。家长是导致师幼互动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家长们应该自觉杜绝送礼的不良行为,还幼儿园一个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让幼儿教师更加公平公正地与幼儿开展互动,并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做到不偏不倚,民主平等对待所有幼儿。同时,家长应守住自身底线,不和幼儿教师做任何利益间的交换,让教师专心研究教育教学,了解和发现每个幼儿的优势和长处,引领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三)倡议幼儿园,提升办学水平
  1.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在教育理念方面,幼儿园应在注重幼儿的行为习惯、认知、情感、社会性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幼儿园应注意更新教育理念,以开放的、生态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引领幼儿全面发展。在教育内容方面,不能给幼儿灌输抽象的理论知识,应使学习生活化,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生活中丰富体验、增长知识,在游戏中解放天性、发展自我。
  2.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在教学设备方面,幼儿园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增强教学设备的安全性、丰富性,避免因其数量有限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探索,从而促进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在师资力量方面,幼儿园要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拓宽教师发展途径,给予教师更多发展平台,为他们创造更多对外交流、培训学习的机会,注重幼儿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
  [2]秦元东.师幼互动过程的探悉与启示[J].幼儿教育,2000,(07):23-25.
  [3]马玲亚.对幼儿园师幼互动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
  [4]马玲亚.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5.
  [5]许倩倩.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情绪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6]宋婧.学历社会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6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