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创新是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要渠道。本文就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几点做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发散思维 重要性 培养方式 做法
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
1.发散思维的重要性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法”、“一物多用”等方式。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是联想、类比,是“由此及彼”的过程。比如,由两岸的“春节包机”要联想到“中秋包机”、“月末包机”、“周末包机”,进而联想到两岸的“包船”、两岸的三通,直到两岸的统一。如果说发散思维是出发点,创新思维则是发散思维的高级阶段、是“发散思维”的最终目标。目前,制约我们开展创新思维的最大障碍是形象思维的严重匮乏,即没有建立起“发散思维”这个基石。这使得政府部门的要求、号召以及有识之士的呐喊、疾呼都成了“空谷回响”。
任何一个新的理论的形成,大致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实验――联想(类比)――猜想――验证(实验)――论证(灵感)――实验。“发散、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过程,尤其是“验证(实验)――论证(灵感)”这个关键阶段,必定有许多的困惑,而解开困惑的钥匙就是“发散思维”。
2.“发散思维”培养方式
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发散思维就是创新的基石。发散思维是 “由此及彼的”思维,是艺术化的思维,她能使我们对工作、生活和学习等产生激情(浪漫),她是“智慧”(幽默)的发源地,是“兴趣”(幽雅)等的乐园……。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必免不了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对此,有的人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的人却精神振奋,不仅努力地去解决问题,而且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去努力地去发现新问题。这是两种不同能力、不同品质的人,面对“问题”的不同反应。会不会解决这些问题和发现更新问题,是工人与技师、技术员、工程师的区别。可以说,“问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反映在学习上,就是一种学习方法,就是所谓的“积极主动的学习”。 反映在思维上,就是发散思维的不同表现方式。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方式有:
2.1从抓“双基”训练入手,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主要做法是通过读题,要学生领悟解题思路;分析学生的错解,启发学生认识错误,学生不难看出对概念、定义、定理、公理等基本知识掌握的重要性。
2.2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多样性和多面性,是一种随机而行的思维。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它表现为对问题能够迅速、全面、正确的做出判断,从而灵活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在数学教学中,讲了一种类型的题目以后,教师往往喜欢用大量的同类型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这对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为在这种练习中,用的是同一思路、同一方法,解决的是同一类型的问题,这就容易产生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框架,造成心理上的思维定势。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绷紧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这根弦,经常在概念、法则、思路等方面做一些变式和变形的练习,做一些类比和对比的练习,以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2.3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习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就是不拘一格地去分析、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出发,从数学教学的概念、语言、问题以及问题的条件、方法、情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和发散,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探讨,从而开拓解题思路与方法,学会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材料,精心指导学生,通过实物感知、观察,并用听、闻、尝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亲身感受,从而得到理性上的启发和联想,使思维活动更深刻、更广泛。
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几点做法
总结几年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上做法如下:
3.1引导学生从定义上去领捂 任何教材、学科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都有新定义、新概念的产生。 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是这样,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教材中也产生了新的定义和新概念。所以在教学时,应从相近、相似的概念上入手,引领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高等数学》中的“函数”教学时,我从初中的函数定义、高中的函数定义,到高等数学中的函数定义,并结合高科技引导学生对卫星运行轨迹的函数进行定义。从而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层次、高层次发展。
3.2引导学生从公式、定理的条件上去抛析 数学教材中公式、定理很多,其每个公式、定理的条件也各不相同,所以其结论则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让教师去说明每个公式、定理。教师应从时代发展上看,主要是要求教师讲清每个公式、定理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结论。这是目前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是时代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要求。如《高等数学》中第一章的第5节 函数的连续性中的定理1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的是两个函数均在某固定点连续,则它们的和、差、积、商(有意义情况下),在该点处连续。……。
3.3从错解的思路上去引导 数学教材上习题很多,学生解题时,易从直觉上、想当然上去解题,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错解(例略)。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好时机对学生加强引导。首先肯定学生想法是好的,很多事情也是易从简单处进行着手解决的。而后要从数学推理上对相应的习题进行详细讲解。这对学生在以后生活、工作中多想办法进行创新工作,会打下良好发散思维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也是求异的本质所在,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点。学生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从多方面求得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所以,发散思维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选择并加以运用,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生活、工作的创新一定会奠定良好思维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3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