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信息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人的创造力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发散思维,所以,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加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 自主探究 拓展讨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俨然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目标。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的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广阔和灵活。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一题多解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很多数学知识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意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更加深刻,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发散。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多面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完《三角函数》这一章的基础知识之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题。如:三角形ABC的三边a,b,c满足a+b≥2c,求证:C≤60°。这道题有两种证法,
二、自主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探究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自主探究极大程度的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引导,但不会过多干涉,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发展。[1]
以《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为例,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点、直线和平面的知识都已经接触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且,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止一种,像这种需要分情况讨论的数学课程,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很好的锻炼。基于以上两点,在对这节课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教材阅读,但将教材通读一遍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将知识理解通透。所以,我提醒学生在探究中要多思考,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的问题,要立足于教材内容,但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在我的提示下,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很多。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升。[2]
三、拓展讨论
到了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固有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自然而然地就会选择自己习惯的方法和思路。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固然很好,但是也容易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局限性。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和眼界,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有目的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拓展讨论。
例如:在教学完《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之后,为了让学生对这两部分的概率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也为了讓学生能够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多听听不同的看法和思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小型的课堂拓展讨论活动,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实际应用这三方面对这两部分知识进行了讨论。学生讨论得很热烈,尤其是在讨论到实际应用这一部分时,有的学生提到了概率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有的学生说其实世界上的一切都存在一定的概率,只不过是概率大小不同罢了,等等。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也从其他同学那里听到了不同角度的想法,从而受到启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样一来,既能开阔学生眼界,又能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
总而言之,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从多种角度和多个层次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得到稳步的提升,对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芳.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43-144.
[2]吴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24):14-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