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一个好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惠农政策,关注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条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和关注的重点。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指导,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可以说,“规划进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城乡建设,规划先行”早已成为社会共识。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面临的问题
农村村镇建设和农民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相当明显,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民建房布局分散、无序、面貌陈旧单一。
除个别乡镇外,大多数乡村没有统一规划,居民点基本上是按照行政村组编制建设,居民点多而散。同时,还有一些村镇沿路无序建设非常严重,道路建到哪里,房屋就建到哪里,即影响交通又不安全。这类沿路而建的居民点,“一字”长蛇阵,造型呆板、单调,结构琳琅满目;还有的在自家的承包地上建房,由于土地承包到户,许多农民土地私有观念十分严重,在自家的承包地上建房,这样,房子分布越来越散,极其凌乱。
(二)农民住宅模式单一,结构功能混乱。
现有农民住宅大多建于80、90年代,全部为平房,大多为单间和两开间,生产、生活用房不分,功能混乱,房屋结构多样,多数为土木、砖土木结构,且各家建设时间不一,基础标高不一,房屋高低不齐,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严重,后院生产工具、家禽家畜、农资、麦草等乱堆乱放,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三)耕地严重浪费,基础设施投入成本高。
村镇建设布局分散,造成土地和社会投资的大量浪费。有的乡镇由于居民点布局分散,不仅浪费土地,也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户均占用土地大,占用土地也多。此外无序分散建房把农田划得支离破碎,导致基本农田保护难落实。
(四)农民建房投入过大,资金浪费问题突出。
富起来的农民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农民用一生的积蓄造一次新房算不简单,而现在的农民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对房子的款式、结构、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甚至形成互相攀比。造成农民有限的资金投入建房的比例过大,影响对生产建设的投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村脏、乱、差问题严重。
由于民房布局分散,大多数村无力搞好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使得农民生活外部环境难以改善,道路硬化率不高,公共卫生差,有不少村,露天粪坑臭气冲天,庭前、屋后垃圾成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严重影响农民身体健康;村庄绿化没有跟上,公共绿地没有,缺乏体育、文化、娱乐设施,农民业余时间没有去处,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根本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建设之所以存在上述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村镇规划滞后于村镇建设。
从行政村来看,基本上没有编制规划,多数是根据历史沿革,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周边延伸;即使有规划的乡镇,村镇建设的规划执行有很大的随意性,规划按村组干部个人的意图确定,乡镇政府对村庄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工作上放任自流,因而一定程度上出现村庄分布杂乱无章的现状。
(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不到位
农村建房,往往只管土地指标,不管地段。一是路边建房带来了样式呆板的直立式“长蛇阵”的农民住宅群的出现,农民专挑道路边建设,往往把道路修到哪里,农民的房子也造到哪里。二是农民为了图方便,避免各种矛盾,往往选择自己的承包地申请审批宅基地,这样必然会带来农民住宅分散混乱,中心村行不成,集镇建设难拓展,农民因建房蚕食、浪费土地的问题加剧,特别是耕地的浪费更为严重。
(三)有关部门缺乏对村庄和农民住宅建设的指导
目前,村庄建设和农民住宅基本上处于农民自主的状态,只要没有少批多建,界址清晰,至于样式、结构、功能都是农民自己的事。由于有关部门缺乏应有的指导,村庄建设、农民建房只能相互之间参照,因而村庄和农民住宅的结构功能难免缺乏长远全面考虑,必然会出现村庄建设和农民住房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情况,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上对农村村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要解决当前村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我认为应从加强村镇建设的规划工作入手,把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一)明确新农村规划的基本方向
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各镇各村的实际出发,确立村镇建设的基本格局。对城区周边地带,农民住宅和有关社会事业的建设项目,要与城区建设规划相配套、相衔接。对远离城区的重点镇要尽力扩大拓展,提高档次。在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适当进行迁村并点,将原先一些自由发展且分散的村落相对集中,依托某一个村发展成大村或向中心村迁移。提倡综合开发和集中成片建设。在规划上要体现合理布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
(二)重新编制乡镇规划
搞好乡镇级规划编制,要根据本乡镇的地理条件、人口、产业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还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相结合,确定乡镇定位,体现时代气息和突出个性特色。明确乡镇功能、范围。
(三)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搞好中心村、一般村的规划编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村落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些条件较好的乡镇,适当进行迁村并点,将一些分散的自然村落向中心村迁移。中心村选址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一是交通闭塞的村庄向交通便利的村庄集中;二是经济落后的村庄向经济发达的村庄集中;三是规模小的村庄向规模大的村庄集中;四是集镇临近的村庄向镇区集中;五是几个行政村在不大破行政界限的前提下在互相接壤的中心村集中。中心村的人口为2000-3000人。按新农村建设要求,把中心村的道路、绿化、供水、供电、通讯、文化等设施一步规划到位,分步付诸实施。一般村离集镇较远,又不具备并入中心村条件,人口大多在1000人以上。这些村,在编制规划时,要大胆调整,打破现有规模小、分散零乱的自然村现状,建立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这样,既可节约土地,减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又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还可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四)严格规划的实施管理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关系到新农村的进展成败,规划一旦审定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随意改变规划,必须严格按规划依法实施。同时,经常性开展规划和有关法律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使之自觉地服从或监督规划的实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7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