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志华

   【摘 要】阅读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人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融合。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试题中,阅读占有很大的比分,因此,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阅读能力差是很多学生的共同点,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达到提高英语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技巧;阅读理解
  
   一、正确认识阅读与理解的关系
   许多学生对阅读与理解的关系认识不足,他们无能看什么英文材料,都只注重理解而不注重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因而阅读能力难以提高。其实,我们在阅读中要达到100%的完全理解是不必要的,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大量词汇、语法基础、基本知识、阅读技巧。阅读一篇文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并理解其意,学生必须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放松,尽可能地扩大词汇量,以利于扫除阅读时的语言障碍。教师还应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如风俗习惯、宗教观念、文化知识、人物、政治经济、一般科技等,拓宽他们知识面,另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熟悉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
   二、掌握阅读技巧并提高阅读速度
   在阅读获取信息时,首先,可以采取搜寻式阅读或略读。以获取整篇材料的主要信息,这种阅读方法着眼于指导学生了解文章全貌,建立初步的全文语义图像;然后要求学生再进行细读,进而了解该文细节,获取更加详细的深层信息。开始可以一目十行,这一方面要求学生阅读视幅要宽,即每一眼看的词要尽可能的多。阅读时,表面上是我们用眼在看,实际上是脑子读,眼睛只是起了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照相机加上广角镜头后,就能扩大视野,把广阔的背景尽收镜内。我们应努力使自己的眼睛变成“广角镜”,把尽可能多的词一眼“尽收眼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阅读视时要短,即第一眼和第二眼之间停顿的间隙要尽量短。频繁的停顿,必须影响速度和理解。好比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不仅步幅要大。而且步与步之间的频率要高,相同步幅的运动员,谁的频率高,谁的速度就快。我们阅读时,若视幅相同,谁停顿的时间短,谁就能读得快,谁就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并理解该文章;其次,当遇到生词时要有正确处理方法。生词是每个阅读者都会遇到的棘手问题。有人认为遇到生词就查字典,弄明白词义再往下读,笔者认为这个办法未必可行。我们阅读某篇文章,是想了解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情节,而并不是做词汇研究,对待生词可以用三种方法处理:一是对不影响理解上下文意思的生词大胆地放弃;二是对影响理解文章的生词,要根据上下文关系、定义或解释、构词法、生活常识、相关细节等多方面推测词义;三是对影响理解阅读材料的生词,很难推断出其含义,在文章中又出现多次,可以查字典。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不仅是重要的阅读技巧,也是测试技巧。推断词义要善于捕捉上下文的线索,注意某些带有暗示性的词或句子、标点符号等,还可以通过同位语、定语从句等推断词义,也可以通过逻辑推理、生活经验及普通常识来帮助读者理解词义。
   三、注意适当选材和广泛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合适地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难易相当的阅读材料是很重要的,不宜选取生词太多、难度太大的文章,而过于简单的文章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不大。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读物,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基础选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后广泛阅读,并且阅读题材要多样化,如日常生活、故事、人物传记、社会、史地、科技等,课后广泛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措施。读之愈多,知识愈广,理解力愈强,正所谓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深度。
   四、制定阅读计划并持之以恒
   许多学生想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但坚持不了几天,就停了下来,这是达不到提高的目的的。一般来说,每天至少抽出20分钟来进行阅读,并制定出计划,长期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收到明显效果。人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种自发和有目的的塑造自我的愉快学习过程。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主体即学生不参与阅读或其它学习活动,那他们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只有他们在理论上对阅读理解有正确的认识,在积极主动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加强阅读技能的培养,选取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广泛阅读,持之以恒,相信一定会在阅读理解方面有很大突破。
  参 考 文 献
  [1]刘卫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对策[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8(3)
  [2]杨慧敏.浅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09(1)
  [3]保林,马春燕,马建豹.浅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7)
  [4]张海娟.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
  [5]关续兰.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7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