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庆
【摘要】互联网经济是由全球信息网络化而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信息的网络化,使整个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逐步走向一体化,而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必将对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实务提出挑战,并可能引发新的会计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会计
互联网经济是由全球信息网络化而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信息的网络化、即时性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降低,从而直接推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扩散和辐射,使整个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逐步走向一体化。而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必将对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实务提出挑战,并可能引发新的会计改革。
一、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冲击
1.会计目标,是指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它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明确为那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会计目标是整个会计理论的基石。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会计实时信息提供成为了可能;企业在了解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模型后,可以针对其需要,向不同的需求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财务报告。互联网经济时代,依靠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实现会计目标。
2.会计四项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假设。“企业”的界限将变得模糊起来。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变化,“网络公司”、“虚拟公司”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不仅仅是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下的实实在在的企业,而使会计主体对应于“虚”和“实”两个之间。虚拟企业以高度发达的通信、信息技术为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持,进行不分国界的联合或分组,从而导致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通过合作进行竞争,具有高度的弹性与灵活性,在网络空间中迅速重构和解散,从而导致会计主体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因此,网络经济下,对于“会计主体”的认定比较困难。(2)持续经营假设。网络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借助互联网相互联合来完成一个项目,有很多都不需要传统的厂房、机器等硬件设备,特别是很多科技项目,项目完成之后,企业就会立即分散。这种临时性的合作企业在网络时代将十分普遍,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对于它们已不再适用。(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的目的是为了合理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中,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披露都向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可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同各业务部门随时保持信息沟通,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运作协调同步,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可以在互联网上即时地得到企业实时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分期存在的必要已值得考虑。(4)货币计量。随着虚拟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和单证作交易媒体,而采用“电子货币”支付的网络贸易将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主流。电子货币的出现,引发了货币革命与支付革命,使货币真正成为观念上的产物,弱化了记账本位币的假设。
3.会计要素。在当代企业经营中,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的资产,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特别是对大量涌现的高科技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才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决定因素,传统的厂房、设备等的作用在逐步弱化。
二、对会计实务的冲击
(1)会计职能。在互联网上,可以建立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会计处理系统能自动采集相关的电子原始凭证和数据,随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还可以通过预测决策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特别是与业务系统保持实时的沟通与分析,能够更好的发挥决策辅导的作用。会计在今后的发展中会越来越趋向于管理型,而核算职能由计算机代劳以后,会逐渐弱化。(2)会计计量。传统会计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而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对于虚拟企业,历史成本很显然不能满足会计需求,使得会计信息在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无法体现。特别是国际社会以及经济形式瞬息万变,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难以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尤其是证券类资产。(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基于互联网的集成财务管理系统使会计信息在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上成为开放的信息系统。不同职能部门、不同职别的内部使用者将根据授权调阅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也可能被授权进入系统内部直接调阅会计信息。传统手工操作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失效。
三、对会计人员的冲击
企业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加工和输出者,不再是传统的记账员,而成为了接收会计信息并进行分析的参与决策者。首先,会计人员要有深厚的会计业务知识,了解信息的来源,理解信息的价值,并具有会计、财政、税收、金融、法律、审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懂得如何利用产生的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其次,会计人员要熟练的运用网络技术,熟悉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经营预测、决策等参考信息,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永泽.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版)[J].复旦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