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标准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利芳

  [摘要] 标准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标准化水平是衡量国家标准化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实现科学管理、进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共同语言;抓产品质量,离开标准将无从谈起,标准化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就标准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做一探讨。
  [关键词] 标准;标准化;企业生;作用
  
  所谓标准,是指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的、相关性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是什么?即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办事、生产等活动,要按一定的秩序、规矩、式样进行。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作为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标准化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它为科学管理提供目标和依据。通过宣贯、制定、实施各类标准达到生产技术上的统一性,从而保证企业整个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同时使企业管理系统与企业外部约束条件相协调,这样生产出的产品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具有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的步伐正在加快,企业要跟上发展的新形势,标准化的基础必须打牢,标准化工作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实行中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的关键是如何与企业和市场的需要结合,如何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它能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的法宝,也能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标准化是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坚实基础
  
  许多企业实施标准化的经验证明,成功的关键是公司高层要身体力行地把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和企业文化的演变结合起来。传统管理企业向标准化管理模式转变,不是简单地采用相应的“标准”就可以完成,丽必须使全体员工的理念发生改变。它不是招聘几个质量师或者管理专家就可以解决的。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企业经过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已逐步成为了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生产和经营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不仅涉及到供、产、销各个环节,也涉及到各岗位人员的密切协作和配合,而这种协作和配合又必须以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为前提,只有当各岗位人员真正懂得了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才能前后协调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标准化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它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全部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为了预期的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开展标准化工作就是要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建立起最佳的生产经营秩序,并通过贯标工作的开展和监督落实,使各个环节协调运行,各项工作井然有序,避免无序生产、无序经营,以此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凡是管理杰出的企业都是实施标准化的典范,如众所周知的中国海尔集团经过长期的探索创造出了一套被称为“超越中国企业现状的卓越管理标准”――OEC管理模式,把企业内所涉及的所有事物按事(件)与物(硬件)分两类,建立总帐,做到系统完整、不漏项,并将总帐中所列出的事与物通过层层细化落实到各级人员,详细制定各级岗位职责及每件事的工作标准,要求每个员工根据其职责建立工作台帐,明确各自的管理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频次、计划进度、完成期限、考核人、价值量等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每位员工必须依据控制台帐的要求,开展本职范围内的工作。这可使每个人在相对的自由度下进行创造性的能力发挥,力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各自标准甚至高于标准的各项工作。加之“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工并存的动态转换劳动用工制度,“计点到位、计效联酬、在什么岗拿什么报酬”的分配制度,以及每年评选的金奖、银奖、铜奖和希望奖等一系列从物质到精神的激励,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化的管理标准体系,并在持续改进中优化,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攀升,使海尔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知名企业。此类事例还有很多,如沃尔玛、麦当劳等等,都是通过标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赢得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享誉环宇,声名远播。
  
  二、标准化是企业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抓手
  
  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提供者,在商品生产和提供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和企业内部分工的不同,总是存在着大量或简单、或复杂的重复性劳动,这种重复性劳动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可定量或可定性,这就为企业标准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为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以技术标准为核心,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综合标准化已成为现代标准化的基本形式,它要求企业针对不同的标准化对象进行全面、整体而系统的标准化,即对所涉及的所有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标准化要素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处理,建立一个充分优化的标准化体系,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最佳标准化效果。尤其是通过标准化将企业运行中大量重复的工作、动作、程序等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式描述下来,变无序为有序,变人为控制为标准控制,达到理解统一。认识统一,减少或避免实际操作中不必要的、无效的甚至是带来负效果的动作或程序,从而达到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之目的。同时,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随着各种标准的建立,处于企业文化第二层次的制度建设将更臻完善,进而促进全体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作用于每一位员工身上,就会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从而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减少因压抑、被动或枯燥、单调的工作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的疲劳。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职工信条――进步和发展只能通过公司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和“十精神”――工业报国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发展精神、友好合作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团结一致精神、奋发向上精神、礼貌谦让精神、自觉守纪精神和服务奉献精神。被八万七千多名员工接受和认同后,增强了员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企业发展。因此,实施标准化不仅可以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细化、量化,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使全体员工在简洁、明快、流畅的工作中感到劳动创造价值的愉快,最大限度降低生理和心理疲劳。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

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国家积累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增值过程,其增值的大小取决于物化在商品中的活劳动的多少。不过,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生产越来越明显。专业化生产的结果带来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加之生产的社会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资源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内流动到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按照资源总是流向消耗低、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领域、行业或经济组织的自然规律,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并获得发展,除了在质量、创新和满足社会、顾客需求上下功夫外,还必须在降低消耗、节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做文章,只有真正实现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从粗放型经营向节约型经营转变,才能不断地推动企业在风高浪激的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因此,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通过分析、比较制定合理的原辅料、资源能源消耗和劳动定额标准,并通过标准的优化,始终保持标准在同行业中的先进性,最大限度降低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积累资金,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标准化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标准化对某些对象进行合理地归纳和简化,控制多样化和复杂化。如对产品品种规格进行合理简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批量,为企业创造采用高效率的工艺设备和进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提高生成效率,以减少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降低成本,以此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通过使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道操作步骤标准化,避免操作过程和步骤上的混乱,达到标准化的要求,从而使生产更加安全高效,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设施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通过制定各种物资采购标准和各种定额标准,采购标准化的产品和标准化的设备。只有按照标准操作,才能减低消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标准化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依据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灵魂,企业没有了创新,也就没有了生计,没有了经济效益,只有面临着亏损,倒闭和破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成功的把握时机,谋求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就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生产技术,并且要自身不断的进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离不开标准化,脱离了标准化的创新是不成熟,不健全的创新,它的生命力是短暂的,因为任何一项科研成果,不论是新产品还是新工艺,从研制到鉴定都有标准在把关,在衡量,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在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和应有。一些好的企业如深圳华为公司等,几乎每天都有新产品,新技术出台,而新产品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它的技术创新是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是标准化造就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出台。
  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一个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但是创新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既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人才支持、激励机制,又依赖于企业的标准化水平,标准化是创新成果引入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有助于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企业实现科技兴业的战略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标准化是企业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当今国际上流行一种新的理念,即“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当今世界群雄纷争的游戏规则,谁制定标准,谁就是强者和赢家。这也是实施标准战略和实施标准化的缘由和意义所在。由于标准的权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在国际市场上的某种商品一旦被纳入国际标准或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标准,该商品便可获得较高的信任度,不仅能占领市场,而且有可能一定程度地垄断市场。许多厂商在开发全球产品的同时,也开发标准,并力争将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这一举措一旦成功,不仅本企业的产品有可能成为“全球商品”,而且由于标准中所包含的专利技术,使那些按该标准生产产品的厂商均须支付相应的专利使用费用,从而获得极丰厚的效益。这方面的典型事例有许多。例如:移动通信产品是最典型的全球产品,其市场为生产厂商之眼红。世界各国的营运商在不遗余力地开发产品和网络建设的同时,都把目光集中到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国际标准上,特别是日本的大企业,由于在2G时代只重视产品开发和质量竞争而忽视了国际标准的作用,采用了与全世界截然不同的标准,虽然挡住了外国商品,但自己的产品却进不了国外市场,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的教训。到了3G时代,日本为抢占先机,当世界其他国家运营商的3G计划尚处于概念阶段时,日本的运营商已在东京、大阪等地开通了3G业务,同时,实力雄厚的日本电气(NEC)和松下通信株式会社与深圳华为共建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日本企业的这一举措,除了看准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开发的标准(TD―SCDMA)同欧洲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有可能成为3G时代覆盖全球电信的三大标准,这一合作举措,其意义不言而喻。
  因此,一个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只有在某项技术上占有绝对优势,并形成标准,才能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才能在竞争上占有优势,因此,企业只能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创造科技成果,并将专利转化成标准,才能上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要加强标准、标准化工作及其科学研究以应对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标准化管理目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必须重视标准化,运用标准化,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使企业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管理,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标准化管理表面上看起来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但实质上是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再生,通过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成功。
  
  参考文献
  [1]杨超培.企业标准化理论.方法和实例.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2]张健伟.标准化管理的7个细节.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3]陈渭.标准化基础教程-标准化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9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