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心肺复苏操作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护士长在心肺复苏操作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85名护士长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训练及考试。结果 合格率为95%。在确定环境安全、评估患者意识、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应采取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操作训练相结合、细节手法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更新知识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并提高护士长对心肺复苏的重视程度,方能提高培训合格率和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护士长;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操作训练; 考试; 干预措施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心肺复苏术(Cardio 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就是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用的最初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护士常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需要急救,如能早期判断病情,及时进行规范、有效的复苏措施,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但是,近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医院医护人员CPR技术水平测试结果令人失望[1]。长期以来,心肺复苏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在专业医疗护理的实践中,许多医务人员认为CPR内容简单而不重视重复训练,操作步骤和手法逐渐有所淡忘,以致碰到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时仓促上阵,不能为患者提供规范有效的复苏措施。心肺复苏术作为护理人员必需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应是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重点,而护士长作为护理单元的学科带头人,掌握规范的心肺复苏术,更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我院护士长CPR复苏水平,推动全院护理急救成功率的提高,2010年1月,我们利用3 d时间,对全院85名正、副护士长进行了心肺复苏术操作及相关理论考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考试对象 我院85名正、副职护士长;其中37个临床科室护士长80名,年龄28~45岁,平均35岁;门诊医技护士长5名;年龄46~48岁,平均47岁。
1.2 考试方法 考核标准:护理技术操作小组根据《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CPR操作流程制定考核标准;100分制,逐个过关,成绩85分以上为及格;单人成人心肺复苏,器材为上海产KAR/CPR400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 81人成绩及格,合格率95%。
2.2 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确定环境安全方面:未评估急救“危险现场与障碍”的有8人,占9.4%;②评估患者意识方面:颈动脉定位部位不准确8人,占9.4%;触摸颈动脉时间≤3 s或≥10 s 20人,占23.5%;③人工呼吸方面:清理呼吸道不彻底,只擦嘴角,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10人,占11.8%;开通气道手法不正确、头后仰不够8人,占9.4%;检查呼吸时头距离患者口鼻过远,未用眼看、耳听、面感综合判断,或判断时间仅为2~3 s或超过10 s的18人,占21.2%;吹气不足20人,占23.5%;吹气时保持气道畅通手法不正确(未用右手食、中、环指抬起下颌,拇指向下按压下颌骨性部分)25人,占29.4%;胸廓未见起伏8人,占9.4%;吹气后未立即放松鼻孔9人,占10.5%;④人工循环方面:按压部位定位手法不正确19人,占22.4%;按压部位不正确12人,占14.1%;按压姿势不正确,未用掌根、手指未互握上翘或肘关节不直16人,占18.8%;按压频率过快或过慢16人,占18.8%;按压幅度过深或过浅18人,占21.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差2人,占2.3%。
3 干预措施
3.1 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护理技术操作小组成员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与《2000版的心肺复苏指南》(以下简称旧指南)进行比较,找出并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在我院原有的成人单人法CPR-BLS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新评分标准,同时,针对护士长的特点改进并制订了新的CPR-BLS培训考核模式,集中对护士长进行培训,并一对一指导,遇到疑难之处护士长与操作小组成员沟通交流,指导答疑。最后操作小组汇集所有培训人员提出的问题,最后组织1次集中培训,就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及要点、难点进行讲解,最后集中考核,考试过程中,监考者对存在的细节问题、操作手法不到位等现象,也给予现场指导,增强了培训效果。
3.2 理论培训与操作训练相结合。改变以往操作只培训操作步骤的方法,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掌握每个操作步骤的目的、意义,加深理解,对实际操作起到指导作用。如吹气时平静吸气而不是深吸气的理论依据、心脏按压时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何是1:1、按压时用掌根的理由、按压频率过快或过慢对复苏效果的影响等,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祥细的讲解,改变了过去护理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用理论指导操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细节手法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心肺复苏的操作,在真人身上练习不合适,造成了护士操作时表演的心理,比如在颈动脉定位时理论掌握好,但操作时位置却不正确,触摸时间过短;在判断呼吸时,对于“耳听、面感、眼看”不能真正体会,只是按步骤操作;甚至在吹气时右手没有起到开通患者气道的作用,只是扶住患者下颌处;按压部位的定位,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理解不同,不能真正理解“剑突上两横指”的意思,有19人定位手法不正确,致使按压部位错误,我们理解,在定位时,右手中指、食指并拢,用中指尺侧指腹顺肋弓向上到双侧肋弓交界处后,手掌向下翻转,右手中指、食指正好定位于剑突上两横指,此时,左手掌根置于右手食指以上胸骨处;考试过程中还发现,有16人按压手法不正确,未用掌根按压,左手掌贴近患者胸壁,压力不均,影响复苏效果;尤其是按压幅度,如果不使用模拟人练习,很难掌握幅度。考试中发现,4个成绩不及格的护士长,都是在练习时,未使用模拟人,只使用枕头替代或凭空想象操作步骤;模拟人是按照2005国际复苏指南进行设计的标准的人工呼吸的潮气量和心脏按压的频率及深度。比如:在模拟人上进行人工呼吸和凭空练习时的肺活量大小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模拟人上进行心脏按压和凭空练习时的按压力度也是很不同的。只有达到了标准的潮气量和心脏按压的频率及深度,模拟人才会给予语音及绿灯提示有效;心肺复苏是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在培训和练习时一定要注重操作手法,结合临床实用性,才能真正达到规范培训的目的。
3.4 更新知识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我国职业医护人员虽然大多数已接受过CPR知识的教育,但对参加CPR的医护人员缺乏相应的医学继续教育和重复技能培训及定期考核的机制,使许多医务人员淡忘了心脏复苏技术。沈洪[2]建议,对CPR应保持重复培训,间隔为3~6个月,这样可以延缓遗忘,且可在培训后的一年内不会出现技能的遗忘。我们护理部制定的培训计划是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分别在每年的第一~四季度过关考核,并在每次考核前集中培训,保证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本次培训重点讲解了新指南的5个主要改变:①提供高素质CPR;②将胸外心脏按压与吹气的比例调整为30∶2;③人工吹气时要确保胸部升起并维持1 s;④除颤每次只做1次,除颤后应立即施行CPR 2 min再检查脉搏;⑤儿童可使用半自动除颤机(AED)[3]。而BLS仍是新指南中最关注的重点[3]。
3.5 提高护士长对心肺复苏的重视程度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目击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几率往往超过其他医务人员[1],复苏的时效性,4 min内抢救成功率为50%,每延迟1 min,复苏成功率会降低10%~20%。所以护理人员更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要求判断果断、部位准确、动作敏捷,真正做到争分夺秒,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质量[4]。故应认真对待护理人员操作训练,熟练掌握动作要领,注意操作细节,以正确灵活地运用于患者的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长作为护理单元带头人,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认真去指导、督促护士进行训练。只有护士长熟练掌握CPR这一基本技术,在发现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时,才能带领护士更好地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规范的心肺复苏,为抢救患者赢得更多时间。
参考文献
[1] 齐卫东,房兆国,汪翼.影响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分析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09,15(10):20-22.
[2] 沈洪.解读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修订原则.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3):136.
[3] 陈永强.2005心肺复苏指南概要.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60-763.
[4] 吴娟,张波,戴颖,等.临床护士心肺复苏技能不同培训方法的比较研究.护理学杂志,2005,20(8):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6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