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登-符腾堡地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创新型区域建设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巴登-符腾堡地区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极大地促进了技术扩散、技术创新活动,进而促进了创新型区域的建设。
巴登-符腾堡地区位于德国西南部,北邻黑森地区和莱法地区,东倚巴伐利亚地区,西邻法国,南接瑞士,东南通过博登湖与奥地利隔水相望,堪称欧洲中心。巴登-符腾堡地区经济发达,科技实力雄厚,科技中小企业发达,失业率低,是德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巴登-符腾堡地区外部环境优越,科技中介服务结构发达
巴登-符腾堡地区集中了众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小企业密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活跃,技术交易、技术交流频繁。技术扩散的外部环境条件十分优越。此外,该地区的技术转让、成果转化和商业化水平较高,拥有世界著名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如史太白基金会(Steinbeis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Promotion,简称STW)、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hG)、德国工业研究联合会(AiF)和德国工程师协会(VDI)等,其中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历史最为悠久。目前该基金会在巴登-符腾堡地区建立了300多家技术转让中心,占德国的60%,这些技术转移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介机构对技术扩散的三大贡献
发达的科技中介组织为技术提供了扩散渠道
巴登-符腾堡地区旺盛的技术扩散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区内史太白基金会、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科技中介机构。在巴登符腾堡地区,史太白基金会所属的技术转移中心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技术扩散网络。从空间分布来看,史太白基金技术转移、技术交易中心与智力密集资源之间的相关关系十分密切。斯图加特是巴登-符腾堡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智力资源密集,史太白基金技术转移和交易中心数量也最多,高达68个,是该地区的技术高地。而海尔布隆、埃斯林根和普福尔茨海姆等城市智力资源相对比较少,技术转移中心数量也相对较少,分别只有8个、10个和14个(图1)。卡尔斯鲁厄、海德堡、乌尔姆和蒂宾根等城市也是巴登-符腾堡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智力资源相对密集,技术转移中心较多。这一空间分布特征说明,技术创新严重依赖技术扩散,只有通过技术转移,才能最终实现技术创新。
以斯图加特的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总部为中心,遍布巴登-符腾堡地区的300多个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构成了区域技术扩散网络。这个网络架设了该地区智力资源与大量中小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推动了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满足了巴登-符腾堡地区中小企业对新技术的需求,促进了区域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科技中介机构是中小企业重要的技术供给者
巴登-符腾堡地区中小企业密集,具备强烈创新欲望的中小企业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受自身资金、人力、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严重依赖于外部技术服务。巴登-符腾堡地区发达的科技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获得外部技术支持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渠道。Mueller、Zenker等人对法国的阿尔萨斯、吉伦特以及德国的下萨克森、巴登-符腾堡四个区域的科技服务机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R&D经费投入、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科技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区域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因子(图2)。
Mueller等人在德国、法国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区域技术创新循环系统由技术创新、技术消化吸收、技术扩散等因子所组成。科技服务机构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区域技术扩散、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技服务机构不仅“传送”了技术,而且还“加工”了技术,是国家创新系统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制定鼓励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不仅能促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加快区域技术创新潜在效能的释放,拉动R&D投资,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此外,与法国的阿尔萨斯、吉伦特以及德国的下萨克森等其他三个欧洲技术密集区相比,巴登-符腾堡地区在科技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强度、技术创新能力、对技术扩散的影响、技术创新效果等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区内联系密切并超过了区外联系。此外,从区内合作伙伴的类型来看,研究机构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60.3%的企业与合作的研究机构同处同一地区,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空间临近特征十分突出。从企业访谈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种空间临近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活动密不可分。
此外,从区内合作伙伴的类型来看,研究机构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60.3%的企业与合作的研究机构同处同一地区,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空间临近特征十分突出。从企业访谈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种空间临近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活动密不可分。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激活了区域内生的技术扩散与创新活动
德国巴登-符腾堡地区依托密集的智力资源,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现已成为德国技术专利发明最多的区域,发明专利一直稳居德国首位。巴登-符腾堡地区每万科研人员在欧盟专利局的专利申报数量超过欧洲平均水平的3倍,德国专利局批准的专利约23%来自巴登-符腾堡地区。2002年,巴登-符腾堡地区申报专利约1.3万件,约占德国专利申报总数的四分之一,每万人申请的专利数为12.2项,是德国6.3项的平均水平的一倍,是德国人均发明最多的地区。
技术创新的潜在效用一般通过扩散逐渐得以发挥。国内外区域发展实践表明, 技术扩散已经成为决定技术研究开发成败的关键因子之一,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则是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巴登-符腾堡地区发达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体系,激活了区域科技资源的活力,促进了该地区技术创新活动的良性循环。
在巴登-符腾堡地区,发明专利技术、科技成果多通过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扩散到中小企业。作为科研成果研发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中获得了相应的回报,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的热情进一步高涨,科研人员研发课题的选题也更加贴近市场需求。通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小型科技企业不仅获得了自身发展所需的技术信息、技术要领,而且还使企业更加靠近技术市场,企业所处的技术区位条件进一步改善。总之,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网络不仅使技术研发机构与企业联系日趋紧密,而且还整合了区域智力资源,激发了区域内生的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活动。
例证: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对技术扩散的贡献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对创新型区域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局经过评估后认为,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是德国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引进、技术进步最为成功的机构。根据德国学者在巴登-符腾堡地区的调查,区内15%以上企业承认,技术转移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下设520个技术转移中心,其中300家位于巴登-符腾堡地区,其对该区域技术扩散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架设了大学、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联系的桥梁。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向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据统计,接受史太白技术转让中心服务的企业大多是员工在20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占客户总数的85%。
第二,促进了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Rolf Sternberg等人的实地调研发现,在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的中介下,巴登地区内企业之间的创新活动联系强度和频度远远大于德国下萨克森、萨克森等两个地区,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对促进区内各类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成效十分显著。
第三,扩大了国际技术贸易。巴登-符腾堡地区出口额一直稳居德国各州首位,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的贡献功不可没。该公司不断拓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为出口企业提供全套的出口服务,帮助客户开辟国际市场,在技术出口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促进了巴登-符腾堡地区企业创新技术向国外的扩散和转移。
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巴登-符腾堡地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了技术的转移与扩散,给我国推进技术扩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特别是对我国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完善技术扩散网络,推进长三角创新型区域建设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研究协会等科技中介组织对促进区域科技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巴登-符腾堡州,已经形成了以斯图加特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技术转移中心为中心、以各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海外技术转移中心为服务站、较为完整的技术转移扩散网络体系。这一网络不仅促使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而且还推动了区域科技优势资源的开发。因此,上海应该建设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为中心、以长江三角洲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技术转移次中心、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长三角技术扩散网络,以提高长江三角洲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创新型区域建设。
支持技术转化企业的发展,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率
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影响科技创新成败的重要因子。目前,我国很多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业化程度不高。根据市场需求,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研究协会对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进行了二次创新,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场针对性,从而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据笔者所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有为数不多、具有德国研究协会类似功能的生物科技企业。建议大力支持这类技术中介、转化企业的发展,大幅度提高我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率。
建立技术评估机构,促进技术供方与受方的技术合作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区域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德国巴登-符腾堡地区的区域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是推动区域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是科技服务业的主要客户群,是区域技术扩散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很快,对技术创新成果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但是,笔者在上海等地的实地调研中发现,科研人员、中小企业家对科技成果的价值、风险评判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此,在长三角地区,应该尽快建设具有社会公信力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缩小技术供方、受方的技术交易分歧,推动技术公平、快捷的流动与转移,加快创新型区域建设的步伐。
人 物 背 景
曾刚,1982年7月获湖北大学地理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1988-1996年在联邦德国留学、工作,1992年7月获德国JustusLiebig University Giessen区域规划学博士学位(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长、区域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企业网络与产业集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9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