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一直是广大建筑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和工作的核心内容。基于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弊端,为了更好地对工程造价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现就目前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如何控制工程造价及如何促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对策
1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造价的形成缺乏市场机制。
建筑业的招投标制虽然在建立市场价格机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是在计划价格的基础上实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施工单位的自主报价,所以目前的市场价格机制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价格机制。由于政府尚未能彻底转变职能,存在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另外,由于招标信息不充分等原因,造成建筑市场透明度差、缺乏公平竞争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形成过程的合理性。
1.2 造价信息工作落后。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能否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市场价格信息是业主和承包商占有竞争优势和取得盈利的关键。在国外,政府定期发布工程造价信息,以供各类估算师对政府工程的估算作参考。同时,社会咨询公司也发布价格指数、成本指数等造价信息来指导工程项目的估价。
1.3 忽视前期工程的造价控制。
长期以来,建设单位普遍忽视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是把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价款。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及其管理人员的作用重视不够,忽略了前期工作阶段作为投资控制基础的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作用,因此,造成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由于工程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给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工程项目应该经过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实施中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实际发生额度也应控制在限额以内。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装潢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1.4 不重视成本控制管理。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管理不到位,不能切实地将经济问题与技术问题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没有尽早发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经济问题,已无法弥补。在施工过程中只重视技术、生产,不重视成本的节约,不能将优化技术方案、改进施工工艺降低建设成本列入到生产管理过程中来。技术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互不通气,造成成本的人为不可控制状态。
1.5 工程造价控制各环节相互脱节。
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工程结算价分别由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自管理,互相脱节,没有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企业的报价管理人员与项目的经营管理人员工作沟通不够,大多数的企业报价管理人员和项目上的经营管理人员是分开的,管理环节上存在漏洞,投标人员的投标思想没有制度来保证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施工现场的经营管理人员,迫使投标者与施工管理者只能依据社会平均水平这一标准来完成各自的工作。
1.6 缺乏对已完工程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评价体系。
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企业无法形成适合本企业的报价体系,这就是对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珍贵的经济技术数据随着建筑物的完成而消失。由此,企业失去了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此方面的管理上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2 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途径
2.1 建立市场价格管理体系。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实行的定额定价制度,即“量价合一”的计价方法,标底按定额编制,投标价高于或低于一定程度即为废标,其实是变相地管制了工程价格。以市场为取向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并不是反对定额中消耗标准部分,相反地,这部分是宝贵的成本资料,是政府、业主控制投资、承包商控制成本的重要依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管理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制订全国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给出统一项目划分下的各项目的消耗标准,在招标时,由招标方提供工程量清单,各承包商根据自己的实力,按照竞争策略的要求自主报价,业主择优定标,以工程合同使报价合法化,施工中出现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不符合的情况或工作量,据实索赔,调整支付,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有效控制、动态管理。
2.2 引进新理念,促进观念更新。
在我国的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作为完全对立的利益主体,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矛盾突出,虽然有各种相关的计价规定、定额和管理办法等,但对文件的解释和理解难达成共识,合作关系紧张,给工程结算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人们从单纯的合约关系,发展为对双赢理念的认同。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引入双赢理念,即投资者达到预期收益,承包商获得合理的期望利润。达到双赢,对投资者和承包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实现双赢,投资者与承包人不单纯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具有了共同获利的合作关系。
2.3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费用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费用控制的重要阶段。该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合理的投资估算。由于工程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因此费用控制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
要设置工程费用的控制首先要编制高质量的投资估算,而投资估算的精确度(误差范围)取决于编制该项费用的工程实施阶段,并同编制人员的知识构成、实施经验以及所消耗的人工时数和掌握的信息有关。
2.4 建立良好的造价管理系统
造价管理部门在承包商内部应处于造价管理的核心地位,其它各部门应与其密切配合,材料采购清单及发票复印件、工程变更、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生产计划安排等资料都应递交造价管理部门。然后由该部门的预算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定期进行核算,当发现预算用量等实际用量有较大出入时,应分析是预算原因还是施工管理的原因,并相应采取补救措施。当存在投标中不可预见的特殊原因时,应结合合同有关规定及时提出索赔方案。
2.5 结合技术方案与经济管理
经济与技术,是两个不同范畴的学科,但在工程施工中,两者结合的好与差,将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企业的技术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建设工期上,这是无可非议的,说明重视社会效益的一面。但同时必须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济效益,严重亏损,面临生存的危险,那么我们的技术工作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是手段,经济是目的,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达到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有不良后果。
2.6 严格合同管理,减少工程变更与索赔
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签订施工承包合同要严密,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维护合同双方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造价。由于建筑工程风险大、周期长,不可预见的因素相对较多,因此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同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正确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索赔,对索赔要有前瞻性,有效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
3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人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月也在增加。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名成员国,我国的企业可以与其他成员方企业拥有同等的权利,并享有同等的关税减免,在“贸易自由化”原则指导下,减少对外工程承包的审批程序,将有更多的公司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并逐步过渡到自由经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各国都在努力寻求国际间的合作,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
3.2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伴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当今更新最快的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另一方面,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来临,与之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也必将发生新的革命。知识经济时代的工程造价管理将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另外,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也开始被大量使用,同时还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发研究工作的软件公司。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的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4 结束语
就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而言,它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已经从被动消极地反映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估价活动,发展到能动地影响工程设计和施工,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在已有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以人为本,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最后作到施工双方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全志红《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中华建设》,2007(03)。
[2]赵英《降低工程造价之我见》,《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1)。
[3]李守义.《工程造价》.中国电力.2007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4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