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国胜

  [摘要]实行小班化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个性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核心是在于实现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注重教学个性化研究,推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扩大学生活动时空,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教授曾在《迎接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专题演讲中提出:“教育要上轨道,一定要实行小班制”。为了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实施小班化教学,真正落实“发挥特长、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个性化教学,家教式辅导”。
  
  1 班级设置
  
  1.1 班级人数:22――28名。每间课室专门为每位学生配置书柜。
  1.2 座位安排:为了老师教学、辅导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方便进行,班内学生座位按“U”字形、扇形、三角形编排。同组学生间距一般不大于60公分,组间距一般不小于100公分。
  
  2 老师配备
  
  小班化教学的科目应与大班相同。为了突出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的作用,老师的数量指标不应少于从前。但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转变。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着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老师既要当好“牧马人”,又要当好“伯乐”。要当好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3 教学常规
  
  3.1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关键。
  3.1.1 新生入学后,一周内老师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两周内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家庭状况、学习状态、性格特点等。一个月内要基本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特点、个性特长和学习潜能。‘每位学生均要填写学情档案表。
  3.1.2 学生稳定后,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状况,按情况相同或相近分为A、B、C、D、E 3―5个层次。为以后分层次教学做好准备。但分层不分班,分类不分等,有层次而无差生,有流动而无淘汰。
  3.1.3 每节新授课前,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本班各层次学生对学好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本节教材的兴趣及如何选择适合各类学生的教学方法。
  
  3.2 预设学案。教学过程既需要课前预设,又会有课堂生成,预设因生成而灵活,生成因预设而精彩。
  3.2.1 吃透“两纲”一“标准”。要弄清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为分析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作好准备。
  3.2.2 要深刻研究教材,弄通并掌握教材的内容原理、知识结构。制定出适合班级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的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2.3 研究教法和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情分析,设计好问题引入、情景创设、质疑应对、学法指导等方法。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3.2.4 根据各项预设准备,要提前一周写出科学实用的预设学案。预设学案要想得宽、定的活,要显精致,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有益的生成留出足够的空间。
  
  3.3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课堂探究要求做到:
  3.3.1 老师上课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教师应于课前3分钟在教室门前候课,并督促学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探究的一切准备工作。
  3.3.2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尽可能进行因材施教,必要时还可采取“复式班”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组织教学。要创造机会让各类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和发展自己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3.3 教师上课要带有激情,教学语言要具有较好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讲课要受学生的欢迎。
  3.3.4 教师教学要具有研究性。每节课后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常规要求,反思课堂各个环节――尤其是各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4 应用指导。后辅导和应用训练是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个性化教学、家教式辅导的重要环节,老师必须足够重视加强课后辅导和应用指导。因此要求:
  3.4.1 各科作业不宜过多,课外作业量一般每科不超过20分钟。为了适应各类学生的学习要求,除了基本作业外,还应设置一些不同难度和特点的“自助餐”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3.4.2 各科教师都要组织开办特长生辅导班,学校统一安排每天下午第四节为特长生活动课,时间60分钟。各科活动课要定时间、定场地、定计划,定内容,顺利实施,保证效果良好。
  
  3.5 “导师制”管理。在班主任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每个任课老师分包负责4―6名学生,从纪律、学习、生活、做人等各个方面进行辅导和管理。导师定期跟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和沟通,班主任每月召开一次“导师”碰头会,交流和协调各导师所带学生的情况和信息,以求方向一致,多力合一,促使学生更快的成长。
  
  3.6 评价与检测。教学评价具有良好的甄别性、导向性和激励性,正确使用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平时或每一阶段的总结反思来认识自我、增强自尊、建立自信,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长处和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自己更快的发展。做好评价与检测,要求:
  3.6.1 教学评价要突出多元化和多样性。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学生或学生小组,也可以是家长或与评价项目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评价方式可以是随机的口头评价,也可以是阶段性的书面评价。还可以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评价不一定总是定量,也可以是定性描述或等级区分。
  3.6.2 教学评价要突出鼓励性的原则。教学评价既要肯定成功,又要指出问题,但要以肯定进步、赏识成功为主。要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经验、查找至错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2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