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春艳 秦四年
【摘要】 本文主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方面做了研究与探讨,即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掌握课堂教学评价艺术;明确课堂教学任务,确定课堂教学评价范围;重视课堂教学评价,把握评价尺度,并且要采用各种合适的评价方式,来保证评价内容得以实施,以评价促进教学的改革及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对学习者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就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要求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此,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1 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运用新理念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把握小学教学的总体要求,体现语文课程整体性、系统性和阶段性,促进新课程教学完全以传统的“纯工具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必须明确课程标准的目标性,要把社会主流价值(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平等、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理解和运用语文,使他们通过小学初始阶段的学习,树立积极的语文学习观,培养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这个目的为重点。同时,在课堂中,运用新理念进行评价,促使课堂教学任务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评价的运用应避免出现肤浅性、狭隘性、苛刻性、偏离性和不切实际的完善性,既要看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
2 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特性,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敢于在教学中创新,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咨询者,又是参与者,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助和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掌握知识点和知识技能。教师要真正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现在学校实施课改的语文课的教学,不尽如人意的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法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不敢破教学常规,课堂活动仍只是承载着某个知识点,反反复复操练,活动形式简单、乏味,教师传授的内容单一,致使课堂中的评价也显得单一、乏力。
3 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挑战。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都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他们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教师要了解该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要用适合他们的语言进行评价,教师有亲和力、有幽默感,性情要活泼;②具有更高的教研能力,教师要积极研究探索新课程标准和新的理念,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研制,教学方案的设计,学校课改过程及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扩大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并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能力;③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能力,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战略高度出发,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和“重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个性特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即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表现自己的价值),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④具有更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幽默的语言能使教师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有助于创立良好平等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提高学习效率。⑤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还要会唱、会演、会画、会书法等,并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总之,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着其评价策略的实施。
4 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掌握课堂教学评价艺术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学习语文会呈现不稳定状态,产生阶段性差异的变化。当他们初始接触语文时,在心理上会产生较强的新奇感,对语文充满学习兴趣,而且由于他们处在接受语言训练最佳的年龄阶段,故学得也快,有很强的记忆力。但这种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随着知识水平与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识满足不了心理要求,它们之间产生的矛盾就会引起学习语言的情绪变化。一方面,一些学生探秘心理更强,更知欲更旺盛;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渐淡薄,甚至消失,滋生语文难学、作文难写的错误想法。为此,在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上,教师要根据学生阶段性差异变化,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要不断加以调整,保证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及自信心。教师课堂中的评价,要促使学生有参与的需要,有表现的欲望。不要压抑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通过活化教材,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各项活动;设计符合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知识水平及表现能力的教学活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儿童的智力差异因素,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接受能力好、表现欲强、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样要加以鼓励,保护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5 明确课堂教学任务,确定课堂教学评价范围
首先,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第一评价的目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评价的范围。从内容看,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评价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写字、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只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评价;从评价领域而言,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与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过去,由于我们习惯于“知识与能力”方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种认识非常片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从事听、说、读、写何种言语实践活动,总要借助一定的方向,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态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对它们的评价应该是语文评价的题中之义,而不是外加的。例如价值观,某地一次作文竞赛题目叫“母爱”,一位学生为获取高分,突出母爱的“伟大和珍贵”把身体健康的家长说成身患绝症,把健在的母爱写成与世长辞。所以光凭简单的分数,往往掩盖了这种严重的人格背离的现象,其结果只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标准》正是看到了原有评价的制度的缺陷提出了新的评价要求,这是非常必要的,至于如何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价值观,这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我们现在对“知识与能力”的评价,既不能全盘照搬的以往的评价,也不是对以往评价简单的否定,而要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大前提下,在原有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中筛选出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6 重视课堂教学评价,把握评价尺度
课堂教学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适宜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根据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要求及新课标中的理念,学生能力评价与测试的方式既要掌握标准,又要有灵活性。
6.1 变单一笔试,为综合性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测试。如语文默读笔试只能考查学生的默读能力,朗读能力只有在朗读的实践中才能测试出来,要全面考查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必须实行默读笔试与听读、朗读、口试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的测试方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实践,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6.2 变单一的闭卷考试,为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测试。口试宜用开卷考试方式,笔试根据题目的性质可以取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考查学生阅读量、阅读兴趣和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是否有作读书笔记的习惯,便可以用开卷的方式进行。
6.3 变单一的选择题型,为根据教材个性特征灵活组合的题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要体现灵活性,在考试题型设计上,要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对理解的问题尽量避免单选题目,防止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解答问题时,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找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在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评价时,应鼓励学生创造,只要学生回答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就给学生较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要落实当前发展性评价的新观念,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更新观念,积极参与相关的实践探索,在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中逐步完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2001年7月北师大出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1992年10月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论新编》具也显主编
[3] 1192年12月教育科学出版社《现代教学论与发展》
[4] 1999年11月华东师大出版社《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云等主编
收稿日期:2008-03-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