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继彬

  1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多年来,政府和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一直很重视,但不可否认,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存有偏见,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被动接受中参与学习,在消极应付中完成学分。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
  1.1 社会环境使思政课教学受到严峻的挑战。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中国大地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学生中造成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部分学生中有一定影响,一些学生关注的热点是如何下海、赚钱,如何满足个人愿望和利益,对专业学习热情下降,对思政课更感索然无味。
  1.2 校园氛围的影响也促成了思政教学工作的步伐缓慢。整个校园没有很好地舆论宣传氛围,过于强调各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思政教学,导致部分学生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眼前效果,忘记了构筑思想上的战斗堡垒。
  1.3 教学僵化导致教育内容和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在现阶段的公共政治课教学中,大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认为政治理论课就是简单的说教,内容陈旧,很多理论解释不了现实问题,老师尴尬,学生被动。假如教师不能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教学内容和例证材料,学生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对比,就很容易产生对思政教学的逆反心理。
  1.4 大学生的就业和学习压力大。鉴于就业的难度加大,大学生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不得不集中精力突破外语、计算机、专业课和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考试,结果一向被视为“副课”的公共政治课被抛到一边,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变,将严重影响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已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2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校果的途径探索
  
  为了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我们必须避免以往只对书本负责,不对学生负责,只讲计划的严谨性,不求教学的实效性的弊端,全面创新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1 按照时代要求丰富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按照时代要求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时代特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当前,主要是应发挥三种作用,从三个层面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着力解决好三类问题。
  2.1.1 发挥主渠道作用解答基本理论问题。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讲,就是要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及“两个务必”、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等最新理论成果吸纳进来,切实回答好诸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等大学生普遍遇到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基本理论问题。
  2.1.2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整体优势回答时代前沿问题。大学既是先进生产力的策源地,又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优势,是先进思想理论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整体优势,始终瞄准当前已经出现和将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攻关,确保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常学常新、常教常新,永葆时代气息。
  2.1.3 发挥大学文化“化人”功能解决基本道德问题。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文化不仅是社会伦理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而且是社会道德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从功能上说,就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
  2.2 改革传统思想教育模式。思政教学要力避“满堂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学生是否理解和接受,教师联系学生成长成才等切身利益是否得到学生认同和使学生受到启迪,只有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才能得到真实的反馈,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从而能够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深化教学内容,更加贴切地联系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会使学生感到他们得到了尊重,得到了理解,得到了真情,得到了关怀,就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谈心得,谈体会,谈感受,谈收获。
  2.3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2.3.1 加强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形象生动的音像材料,弥补传统理论讲授的不足,使学生爱听想学;同时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加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西部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并及时用科学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在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2.3.2 引进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材料进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案例材料,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具有引起兴趣、直观形象、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创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优点,符合认知理论和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理论解析,使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印证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切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收稿日期:2007-1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