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特约评论员
2011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的货币政策主基调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央行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刚刚过去的2010年,央行针对经济运行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货币政策操作上,上半年重在采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进入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之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方面力度逐步加大,开始以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相配合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央行将继续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将会以更加务实和创新的姿态去推进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 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从岁末年初央行加息和调高准备金率的两大举动看,反映了央行把宏观审慎管理原则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宏观审慎管理的基本内容是:控制货币投入规模和速度,使其进入正常发行范围。提高利率,抑制资本品过度投资和消费品领域的过量游资,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归正常轨道,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资。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持财政补贴、贴息、直接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等供给管理手段,对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攸关民生的战略性产业予以支持,并防止利率的进一步上升而对上述产业带来的阻碍和损害,在坚持完善外汇市场建设的同时,适度提高人民币汇率,以减缓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在维护总需求稳定的同时调整总供给曲线,使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价格水平总体下降,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突破。央行对潜在的金融系统不稳定因素的管理和防范,一方面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直接干预,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仍可以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及时、有效地配合实施有效管理。此外,从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看,央行在承担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支付结算等职能,发挥宏观审慎监管的关键作用基础上,应进一步强化其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的主要地位,建立健全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
2 进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和创新。加强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组合拳结构及效应研究,以确保新形势下货币政策新组合能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在“稳物价、促转变、防风险、推改革”方面起到奇效。具体策略是,通过上下游相结合,割断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联系的货币纽带。在下游,着力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继续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汇率等常规数量和价格工具。加强工具使用的有效组合,根据需要及时回收流动性,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在上游,可通过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结汇税制度以及加强资本流动管制等措施,将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国际热钱围堵在境外。要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强信贷政策指导,着力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继续优化中小企业金融生态,多方面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改进和完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
3 央行应将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外贸等政策紧密协调,以形成管理通胀预期的合力,形成稳健货币政策的大组合拳。央行乃至社会各界都应跳出传统的思维逻辑,不再将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只看成是央行和金融机构的事。可以说,货币政策的运行事关全局,其成败还需要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以及银监会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当然,央行还有责任加强对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稳健货币政策的解释与沟通,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以正确引导市场的通胀预期。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继续扩大内需以减少对外需的依赖,适当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8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