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由此可见企业精神和企业管理哲学是核心,而管理哲学似乎有章可寻,但必须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来形成,企业精神更不是企业领导者说了算的。它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的,领导者有意识的概括,总结而确定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业宝贵财富。因此从企业文化的概念中已经可以看出,员工地位重要性。没有了员工的参与,所谓的企业文化只是一个苍白无力的口号而已。
  关键词:企业文化、员工、课题、远景、激励机制、心理契约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众多的企业经营者已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只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但企业归根到底来说也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企业员工所组成的。因此如何处理好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这两者的关系就成为了当代企业家一个永恒的课题。本文就是分析这两者的关系,并对如何管理好企业员工的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企业文化,大道无形,看不见也摸不着,让不少管理者感到很“虚”,不知道如何下手,文化建设重点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够通过企业文化的本质上提高企业的核心力,这使得很多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建设最终变成口号式的结果。
  从概念上讲,企业文化又称为公司文化。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最普遍的定义是以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为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替补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由此可见企业精神和企业管理哲学是核心,而管理哲学似乎有章可寻,但必须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来形成,企业精神更不是企业领导者说了算的。它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的,领导者有意识的概括,总结而确定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业宝贵财富。因此从企业文化的概念中已经可以看出,员工地位重要性。没有了员工的参与,所谓的企业文化只是一个苍白无力的口号而已。
  企业文化离开了员工固然不行,但从员工的角度又是如何看待企业文化的呢?有相关的公司曾经做过一项历时3年的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员工离职和钱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大,相反,更多的主要原因是感觉企业没有给他一种归属咸,例如和中层领导的不和,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工作做好了却没人表扬,没人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从每个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比例来看,在工作场所的时间占一天时间的1/3,的,如果加班或者其它原因的话,占的比例更大了,可以说每天在工作场所的同事相处以及进行一些与所在企业有关的活动所花的时间往往比和家人相处的还长,因此,在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好的氛围下工作是每个员工所希望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如果既没有凝聚力,也没有向心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必然造成员工“身在操营心在汉”的状态,员工自己不开心,企业也没有发挥到每个员工的积极能动性,更不能达到人尽其材的作用。其实,每个人不管你是老板还是一般的职员,山高路险是工作的人都希望在“一个新颖而且有责任感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在哪里可以快乐、专注、忘我地工作,唤起心中潜藏的活力、热情、能力和创造力”。现实中并不是每种企业文化都认同和提供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所给员工,但每个员工都希望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土。
  既然企业文化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如此和相互依赖,那么如何管理好企业的员工,建立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我认为要达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远景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了。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入境问俗都是通过企业共同远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就让员工认同企业的远景。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则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的核心目标是追求经济价值,而员工也需要为之而奔波。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建立一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确实是企业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
  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心理契约并不是有形的东西,但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发展和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自然员工也会为企业的发展全部奉献,因为他们的本领企业能满足他们的愿望,能够提供他们一个配对的“乐土”。
  综上所述,员工的关系管理跃然表面上看是人的管理问题,即人力资源的问题,但是员工的关系管理如何,也体现了管理者对自身企业文化的把握和定位,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36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