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模式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围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而决定了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准确理解和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和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发展模式
“双师型”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显著特征,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所谓“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师的一般特点,还要有与职业教育属性相匹配的鲜明特征。“双师型”教师不仅是“教师”,更应是“技师”,职业学校老师既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和示范能力,做到能“说”会“练”。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1. 总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不利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表现在年龄结构上,老教师偏少,青年教师数量偏多;在教师来源上,职业院校师资大都来自应届毕业生,缺乏具有一线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在学历层次上,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
2. 教学结构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存在,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发展。如专业结构上,基础性学科力量相对较强.应用性学科力量则较弱。基础性越强的专业.教师数量越充足;应用性越强的专业,教师数量越不足。在教学上,理论和实践相比,也是理论教学的师资力量较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则相对较弱。由此导致很多学校难以开展实践教学,即使开展了,也是流于形式,很难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
3. 兼职教师缺乏相对稳定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表现为兼职教师队伍欠稳定,在某些时间段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且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也缺乏深入了解,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还存在数量过少问题。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聘请兼职教师时,偏重于基础理论课教师,专业实践课兼职教师数量明显不足。
4. 缺乏合理培训机构。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联系不紧密,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机制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尚未形成,产教结合的模式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学校不能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实习基地或者企业、行业参与生产实践和科技项目开发,也没有条件定期将从事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师与从事实训指导的教师进行轮换,教师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少。
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
1.“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1)“双师型”素质教师。具有讲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具有一定时间(一般应为累计2年以上)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教师。
(2)“双师型”资格教师。获得高校教师系列讲师以上职称,同时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相应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上岗证、职业资格证、技师证或工程师职称的教师。
(3)“双师型”能力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获得副教授以上职称,同时获得本专业(行业)高级技术职称(如高级工程师),或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及开发能力,有丰富的工程(职业)技术经验,并具有解决技术难题、开发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组织大型工程(职业)技术项目的实施等成果的教师。
(4)“双证”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双能”是“双师型”教师的内容或内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双师型”教师不应简化成一种资格,而应理解为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从“双素质”、“双资格”过渡到“双能力”,使“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和考核、认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 “双师型”教师必须凸现下列职业能力和素养
实际上,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理应成为“双师型”教师。而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专业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与知识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重理论水平轻实践技能,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理念的背景。“双师型”教师要既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而且在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组织协调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有较高水平。即既是经师又是技师,既是人师又是事师。能力素质是“双师型”教师的内容或内涵,证书职称只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 要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
(1)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在师资引进中,要突出教师的“应用技能”这一重点,严把“能力”关。
(2)加强培养培训体系建设,这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分批组织教师到行业或企业蹲点学习进修;继续从社会聘请一部分兼职教师,逐步提高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的比例;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跟班学习;依托部分高校,利用他们的师资、设备条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水平。
2. 与企业进行多方联系合作,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1)校企密切合作实行科技服务与开发。使专业教师及时获取行业企业信息,并使之及时进入课堂,让学生能学到最新知识信息,从而有效促进课程内容改革,最终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互溶。
(2)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如在校企合作教育工作中,选拔符合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并合作工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特别是注重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授课技巧,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的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 建立“双师型”教师科学的考评体系及激励制度
(1)要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定标准。基础理论课教师可参考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师的评定标准;专业理论课教师要兼顾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职业实践课教师可按技术等级职称评定,也要适当考核其教师基本功。
(2)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定期考核“双师型”教师工作业绩,将考核工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引入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以激活教师队伍。 此外要打破“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的界限,促进“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形成。取消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实践课教师的身份,所有的基础和专业理论课教师在阶段性“理论教学”后,都应该到“技能教学”中去,实践课教师也要经常深入到“理论教学”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提高.
(3)在待遇上坚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评先选优;给予有利条件,依托大中型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在校外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或培训基地接受相关培训。
四、结论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而强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厅编:跨越发展的安徽职业教育(2004-2006) 2007年12月第1版,安徽人民出版社;
[2]吴松元.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的创新与建构. 教育与职业 , 2008,(07)
[3] 徐世玲. 职业院校实效型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 教育与职业 , 2008,(02)
[4] 孙湘平. 影响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因素及其对策.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 2008,(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