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门地区乡村农庄生态旅游环境建设与发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态农庄是生态型农业的一种延伸,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体现,同时又是与农村旅游相结合而产生的。江门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東部,生态环境优越,河道纵横,是“米袋子”、“菜篮子”。资源条件、气候条件和市场条件都有利于发展农庄生态旅游。
  关键词:生态农庄;生态旅游;生态环境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农庄生态旅游作为一种集休闲,娱乐,体验,购物于一体的高效现代农业,正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出路之一。在旅游环境建设发展中,需要契合本土文化,遵循生态文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农庄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农业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其中生产发展的根本点就是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农庄生态旅游项目能最大限度利用农村现有资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农庄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将会给农村注入一股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更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江门地区生态农庄旅游环境发展模式与功能探析
  (一) 环境概况
  江门地处珠江三角洲以东,亚热带气候形成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在农业历史上发展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式。近年来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不仅是珠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生产基地,港澳地区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更是全省“产粮大市”、“农机大市”、“渔业大市”和“畜牧大市”。生态农庄旅游顺应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基础,保留着特色岭南水乡文化,在新会、江海、鹤山、开平、恩平地区打造了多个以地区特色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农庄。
  (二) 江门地区生态农庄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生态农庄以农业自然资源、优美的田园景观、自产品牌产品为基础,以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为主,结合休闲度假,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闲、教育场所,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秾稼生态园”为例,“秾稼生态园”位于江门市江海区礼乐,土地资源丰富,在保留原有的“桑基鱼塘”岭南特色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在生态园区的规划中,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以有机种植、生态蔬果采摘、散养土禽、休闲农家乐为主要产业,其中蔬果采摘的种类有10种以上,休闲农家乐的形式有野炊、种菜等体验活动,为家庭娱乐、青少年课外活动、团体团建活动提供了场所。毗邻的“长廊生态园”则主要以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重点打造,两者各具特色,又紧密联系,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满足了人们从都市到乡村的体验感,实现生态农庄发展的动态化。通过“互联网+”对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双向经济效益。近年来,江门地区生态农庄开发的数量日益增多,回归于田园式的休闲旅游会是一个趋势,生态农庄的发展模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保护人文生态环境的原则上,探析出更适合于本土发展的经营模式。
  (三) 江门地区生态农庄旅游发展功能体现
  1.产业功能
  生态农庄可以根据城市市场的需求,生产具有本土特色的农副产品,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要。生态农庄把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形成具生产科技化、结构的市场化和农业营销的专业化等特点,不但提高了产量,还能在不同的季节为人们提供有机的绿色食品,并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例如江门市地区以“礼乐巨峰葡萄”、“杜阮凉瓜”为例,是家喻户晓的本土特色农产品,近年通过对品牌的包装升级,结合互联网营销的契机,实现农产品销路提升档级。
  2.生态功能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过渡改造形成的生态污染,引起了人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并提倡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生态农庄则体现出了其生态性的特点,在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原则下,对自然环境进行美化优化,使得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城市绿地的部分生态功能,以江门市高新区的“龙溪湖湿地公园”为例,在原有的滩涂地里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经过河道清洗整治,保留原有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对园区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亲近的休闲环境。
  3.旅游功能
  随着旅游业的成熟和游客消费层次的提高,“双休”制实行以来,小周末的短途出行大部分城市人们,会选择到郊外的休闲型度假游和体验型旅游等,生态农庄通过开发农业旅游项目,不但能提供观光、休闲和娱乐服务,实现了人们的体验感,还能增加了城市的游憩资源,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4.教育功能
  人是环境的创造者也是使用者。人在农庄旅游中是游客,更是自然中的一员,也是参与体验者。在农庄生态旅游规划中,通过生态景观的营造,带给人们各种感官刺激,引导人们在农庄中发现真正的自然环境以及纯粹的自我。通过团体活动、家庭农家乐等,特别是让青少年接触农业、体验农事劳动和农耕文化,在回归大自然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了解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体会到农家生活的乐趣和艰辛,提升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融入到生活中,达到真正广泛意义的生态保护教育的目的。
  总结:
  生态农庄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本土特色岭南水乡农耕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规划建设中,应注重生态产业规划、景观和农耕文化规划相辅相成才能使农庄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胜男.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美丽乡村建设[J].奋斗,2018(24):015.
  [2]曾艾兰.广东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南方农村,2017(06):0034-04.
  [3]喻泽芳,吴梓桦,杜海涛,李超群.韶关市周边生态农庄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东农业公园为例[J].山西农经,2018,18(043):0063.
  [4]韩顺任,魏浩.关于新农村生态农庄设计一般性原则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8265-8266,8294.
  [5]旗拓产业研究院.《中国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2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