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会计基础》是应对会计专业学生从事会计岗位共性需要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各级各类院校会计、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必须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同时还是社会人员进行自主会计学习的必修课程,受众面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全新教育模式快速呈现, 还有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持续涌现,都对会计传统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互联网+”下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基础;教学现状;互联网+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的中期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201804。
在高职院校中,《会计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为会计专业高职一年级新生,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敲开会计职业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对以后的学习、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会计课程给人的感觉总是枯燥、无味的。这是传统会计教学弊端的体现。现就高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一、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会计教学,通常是采用讲授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完全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手段较单一,对多媒体的应用也仅限于 PPT的使用。这种“填鸭式”教学会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二)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太过理论,缺乏吸引力
《会计基础》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程的大一新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什么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等是很难的,因为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老师们都是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对学生而言太过枯燥,即便增加了实操环节,也很难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一刀切的教学不利于个体发展
传统的会计教学都是一个班统一授课,教学内容相同。这样一刀切的教学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就造成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而出现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对会计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会感觉所学知识不够的问题。
(四)讲过就过,不利于反复学习巩固
传统的会计课堂老师下课就走,即便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询问问题,但是想反复巩固所学,也不太现实,很难实现随时、随地、随处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互联网+”下《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主体学生化,教学模式多样化
“互联网+”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构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实现教学主体学生化。
“互联网+”还为我们提供了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搭建的教学平台,课前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等媒介形式在线学习概念性知识或操作方法,课上变传统教师授课为课堂上做作业及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解决问题,增加学生主人翁意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先碎片后整合,化繁为简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基于会计工作一般流程,可以将《会计基础》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模块,三个层次,理论模块注重会计基本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组织以及会计职业,掌握会计的职能,核算内容和记账方法。技能模块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基于工作过程选取的7个项目,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流程生动直观的把学生领进门,其次是模拟实训层次,这一项目来源于从行业企业得到的第一手的原始会计资料根据教学层次进行整合,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完成一个企业一个月的工作任务,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的去体会实际工作过程,另一方面也做到了将前面项目教学任务的系统化。然后继续将教学内容碎化为知识点,可以为每个知识点录制10分钟以内的微课短视频,供学生课下自学。每个微课视频的名字和知识点的导入必须贴近生活,抓住学生的眼球,例如:看“钱”还是看“事”—会计核算基础、一场会计电影-利润表等等。这样既贴近生活,又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三)分层教学,照顾个体差异
相对于传统会计“一刀切”式教学,“互联网+”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实施分层次教学,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可将课程任务分为“基本任务”与“提高任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要求,例如: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只需要完成课程的基本任务即可,而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后,可以继续完成提高任务。学生从网络终端获取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实现个性化学习。
(四)实现随时、随地、随处学习
“互联网+”下,学生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自主学习,实时接收最新教学资源、上传作业、进行线上讨论、测试,还可以查看在线教材、课程和公告信息,发起聊天,参与课堂互动等,实现随时随地的教学和互通。
参考文献:
[1]刘祥瑞.基于“互联网+”时代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 [J].财会学习,2017(10)
[2]张宝贤,唐建荣“互联网+”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财会月刊,2017(12)
[3]曹玉萍, “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探析[J].会计之友,2018(07)
作者简介:
王 晖(1980-),硕士,讲师,籍贯:辽宁盖州,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研究。
吴 健(1976-) 硕士 副教授 工作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籍贯:河北石家庄 研究方向:会计理论及财务理论研究
张 媛(1981-),硕士,副教授,籍贯:河北石家庄,研究方向:会计理论及财务理论研究。
刘 琳(1982-),硕士,讲师,籍贯:河北石家庄,研究方向:會计理论及财务理论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2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