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对国有及非国有银行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7年4月在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针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方面做出修改,在金融资产分类、减值等方面产生进行重大变革。本文就新准则的变动内容做简要探究,并结合11家上市银行企业的实施概况分析其对国有银行及非国有银行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促进银行业更好贯彻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为企业防范金融工具风险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金融工具准则;金融工具分类;金融资产减值;国有及非国有银行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302-01
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上市银行的影响分析
(一)首日追溯调整对所有者权益变动影响
通过11家实施新准则的上市银行披露的有关数据看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其净资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由于在新准则首次执行日对股东权益进行了追溯调整,金融资产工具分类与计量变化使股东权益的增加额低于引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后股东权益的减少额,这使得A+H股上市银行2018年期初所有者权益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对国有银行的期初股东权益的影响幅度较小,净资产平均下降1%~2%,其中影响最大的中国银行净资产调整354.17亿元,下降2.25%;而影响最小的交通银行净资产调整41.11亿元,下降仅为0.63%。对非国有银行的期初股东权益的影响较为显著,净资产平均下降1%~3%,受影响最小的招商银行净资产调整69.15亿元,下降1.43%;而光大银行调整87.81亿元,下调2.78%。相比非国有银行,国有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对净资产影响更为剧烈,主要在于国有银行的金融资产基数及其稳健性远大于非国有银行;相反,由于非国有银行持有金融资产盈余管理的动机性更强,重分类开放使得其他综合收益可以转入净利润使得重分类对非国有银行股东权益的影响大于国有银行,最终呈现出首日追溯调整后非国有银行净资产波动大于国有银行的态势。
(二)金融资产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的影响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11家商业银行在2017年下半年,其FVPL金额总体稳定增长。在新准则实施首日经过追溯调整后,其金额与2017年年末数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国有银行中,中国银行的变动幅度最大,为74.55%,其余均在10%到20%之间。而非国有银行变动幅度更大,其中,中信银行以及光大银行的变动比例甚至达到了497.12%和1197.94%。可以看出,在实施首日,非国有银行对于追溯调整的反应更为剧烈,这应当引起非国有银行的重视。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国有和非国有银行的特点中略知一二。其一,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但国有银行较非国有银行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国有银行在金融资产方面的更为谨慎,投资力度并不算大,避免承担较大的风险。其二,FVPL在实施首日的变化是由于重分类引起的,非国有银行的剧烈变化,说明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较大,而该科目常作为企业利润的“蓄水池”。非国有银行拥有大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是为了使得利润最大化,二是也有可能为了通过该项资产进行利得交易,借此平滑利润。
从2018年1月1日之后,国有银行FVPL的增长速度放缓,非国有银行呈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金融机构资管新规出台后,商业银行特别是非国有商业银行减少了委外投资等业务。二是银行出于安全性考虑,减少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三)“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的影响
根据11家上市银行企业的季度、半年报及年报相关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11家银行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发生额在6月、9月同比上出现大幅度增长情况: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与非国有商业银行同比涨幅分别达到27.53%与17.68%(数据选取至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由于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銀行在金融工具及表外业务在信用风险评判标准及体量上均存在有差异,导致国有银行在变更为“预期损失法”后其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与“预计负债”变动额更为巨大——更为庞大的业务额、更谨慎更标准化的政策选择使国有银行在减值损失方面的平均涨幅高达21.83%(同期非国有银行涨幅为9.29%)。
二、应关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争对以上三方面的影响,国有银行都呈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与其自身的性质及体系特点是离不开的,不管从其风险的把控,还是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合规性都为其迎接新准则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其中更是有很多非国有银行值得借鉴的方面。所以银行业想要更好地实施新准则,需要作出准备和相应调整,首先对于新提出的“预期减值法”,其金融资产信用风险划分为三阶段,由于三阶段划分与现行的五级分类体系,不能产生直接的映射关系,所以商业银行应将构建金融资产三分类阶段信用分类体系作为重点。在管理理念上要更多注入行业前景,经济周期,市场环境等宏观影响因素、前瞻性因素,使风险管理要素与会计管理语言准确契合;其次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升级,完成相关建设,为有效执行新准则提供数据支撑,加强数据库建设,满足缺乏活跃市场交易数据项目的估值模型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数据的需要并对对现有账务核算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对银行原有的有关会计科目,核算内容以及核算方法作出相应调整,满足会计核算,信息采集以及信息披露的需要;最后要建立健全现代风险管理机制,为有效执行新准则提供机制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特别是体系建设和制度设计,要改变之前事后补救的做法转变为事前防范,突出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并且重视在内部控制中运用技术手段,以减小人为因素对风险识别和判断上的失误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王茜,刘娅,赵淑鹏.金融资产减值准则改革对银行业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8(31):3-6+129.
[2]成丽莉,曹国俊,唐家艺.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初期影响显著——基于上市金融企业2018年上半年报数据[J].金融会计,2018(10):18-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4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