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目标价格管理视角下航空企业成本控制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航空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多领域的探索和规模的扩大,再加上对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利用,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但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我国航空工业整体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弱,尤其是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给航空企业的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目标价格管理,对航空企业成本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目标价格管理;航空企业;成本控制
  一、军品价格管理制度演进历程
  自1949年以来,我国军品价格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1949年至1978年,即无偿调拨的供给时期,国家的主要调控政策是将国家和军队的目标、利益高度重合,还将军队使用部门和军工生产部门合为一致的利益主体,其生产所需的资金和原材料等都由国家统一调拨,与当时的供给制一致。在1956年后,受到国家计划经济的影响,军品定价由国家统一管理,采取自上而下的定价方法[1]。第二个阶段在1978年至1998年,军队使用部门和军工生产部门在利益上成为独立的整体,由1996年出台的《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得出,军品价格由国家主管部门进行审计定价[2]。第三个阶段就是1998年至今,军工行业的体制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由国家承担管理变成了企业自主营业,要求军工生产部门参与市场竞争、自主盈亏[3]。但事实上,现行的《军品价格管理办法》还是1996年颁布的条例,已经不适用于当下航空企业的发展。现行的定价模式基本为以低廉的利润保证成本收回,影响军工品定价的因素完全取决于成本的价格。这种单一的定价方式既不符合现代企业盈利的目的,也不能适应当前军品订货需求逐渐多元化的背景,企业正常的收支难以平衡,也会给军品定价审核造成一定的困难。
  好在2011年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军品的定价方法进行了指导和规定,由原来的单一定价变为军品生产前的多重定价模式。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原材料采购管理机制和定价限制机制,对军品的生产销售进行价格的自动生成和过程监督,更好地促进了企業的改革和转型计划,也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基于目标价格管理的成本控制研究
  (一)机体费用控制
  1.建立健全目标成本控制机制
  将机体价格进行层层分离,以单位范围之内细化的目标价格作为指导价格,尤其要对采购环节以及生产经营的其他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还需要将责任落实到岗位,相关部门要将成本目标和内容层层传达,采用一定的手段调动执行层员工的积极性,贯彻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当然,成本的控制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还需要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议,对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成本控制还需要一定的监督机制进行全面监督,对成本控制的每个环节进行客观评价。这既是对成本控制实施程度的考核,也是对员工完成工作目标情况的考核。
  2.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
  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应具有公开透明的程序设置,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首先,企业要深入国内外市场,充分了解市场定价,以市场定价的平均额度预估采购成本。其次,物资采购应进行公开公平的招标,并实现“货比三家”的有效程序,与有信誉的供货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最后,企业还要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并要求采购部门及时汇报采购情况,促进采购过程的公开透明。
  3.制造成本控制
  第一,军品的生产用料是按照企业工艺部门的用料制定进行一定额度内领取用料,但如果工艺部门的职员对一线生产的情况不够了解,对生产所消耗的生产材料数量也不清晰,就难以制定与实际吻合的生产用料限额。第二,对加工成本的控制一方面在于将零件生产与工人的考核绩效挂钩,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为浪费行为,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产品生产技术的提升,从根本上降低生产成本。
  (二)外购成品控制
  外购成品的费用控制难度比较大,某项成品费用脱离控制,就会导致其他的配套设施也出现价格上涨状况。而传统的定价模式是与军方共同决定配套成品价格的,先由企业将成本价格纳入价格定价方案中,并拟定好价格审批合同,最后由军方进行审核定价。这样的定价方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且定价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性。而当前使用的目标定价方式是企业通过谈判或招标等形成进行公开定价,在不受军方的干预下,这样的定价方式可以促进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提升企业的经济利润。因此,基于当下的定价模式,企业必须主动探索成本控制的方法、提升价格谈判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价格控制。根据目标价格的指导因素,外购成品主要分成以下三类:
  1.关键成品
  关键成品对整机目标价格影响最大,因此企业最好申请军方参与,保证价格估算的准确性。
  2.重要成品
  重要成品虽然对整机目标价格影响不大,但是也需要企业在主机单位和军方的监督下进行合理定价。尤其是重要成品中的改型成品,企业要严格对比改型前后的成品差异,计算改型成本,在与成品制作方进行谈判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对于一些价格较高的成品谈判,如果企业在谈判过程中出现了谈判难以攻克的情况也可以上报军方,由军方介入解决。
  3.一般成品
  定型成品在市场上可以找到很多替代成品。这类产品需要对多家供货商的价格进行充分了解,再进行最高限价和对比采购。
  三、航空企业基于目标价格改革的应对措施
  (一)创新管理模式,培养成本意识
  基于现行的目标定价模式,军品的定价发生在军品生产前的环节,企业除了考虑生产成本以外,还要参照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价格对比数据,并依据生产方案进行定价。因此,企业必须从军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抓起,挖掘可以节省的成本和资金,培养企业上下的成本管控意识,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价值。
  (二)建立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   由于“事后定價”的模式不利于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企业转换传统模式,进行“事前控制”模式的同时,既需要企业考虑到成本对价格直接影响的因素,也要对产品的技术方案进行目标价格的预估。因此,军品前的定价不但需要企业财务部门的参与,也要兼顾技术部门员工的意见,对项目的开展进行跨部门、跨专业的组织结构建立,这样才能对项目进行科学的价格预测,达到成本低廉的效果。
  (三)提升价格管理职员的专业素养
  企业革新思想的形成和成本控制意识的加强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共同提升。企业除了要对行业内的组织架构进行重组、对行业员工的专业知识进行教育培训,尤其要注重对企业军品价格管理人员进行观念上的转变。价格管理不单需要职员的财会知识,还需要职员深刻了解一线制造与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产品研发中的每个细微之处。在对市场做了大幅度的调研后,将成本意识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最终才能有效地进行价格管控。
  (四)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
  在《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出台后,企业也要加强对管理办法的解读和认识,并配合管理办法制定一些与企业实际情况一致的行为规范,对会计核算、定价方法以及对应考核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等,从工作内容到职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全方位的限制和约束,不断完善内部的价格管理制度。此外,还需要企业充分利用当下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价格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采购、库存等信息的建立与对接。尤其是对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设备仪器的出库和入库进行严格的程序化管理,为企业的价格管理预测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数据。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我国的军品价格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由传统的单一定价模式向多元化定价模式的转变已经为航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航空企业要尽快适应体制改革,关注军品定价成本控制,在加强内部职员思想意识、完善组织机构的同时也要建设相应的制度规则,从各个方面考虑成本控制,促进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焰辉,郑再光.航空企业基于目标价格管理的成本控制[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 (6).
  [2]张志宏.论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的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7 (5):150-151.
  [3]朱雯.作业优化在航空产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纳税,2018 (5):228-2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8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