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商能识”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会计是企业中重要的模块,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支持。高校作为会计人才重要培养基地,肩负着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任。但是目前多数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素质发展不均衡。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主要论述会计人才“商能识”培养模式,主要从“商能识”体系进行介绍,并根据这个体系,提出对会计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丰富学生评估体系、提升教师队伍四个方面说明如何切实让“商能识”培养模式落地。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商能识”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会计作为一项应用型强的科目,是国家以及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模块,主要从数字方面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信息,源源不断向企业管理者输出企业经营数据以及营收信息,企业根据这些信息加强对公司业务的决策和监督功能。
  高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肩负着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会计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谢平华从高校人才培养结果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对比结果中提出了结构性失衡一词,提出建立会计岗位胜任力模型,根据胜任力模型进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张春明和陆黎敏提出通过学科竞赛方式让学生主动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会计应用水平。基于这个背景,高校不断摸索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让会计人才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承担岗位职责,为企业管理以及发展贡献自己的专业技能。
  1高校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会计诞生之初是一门记录的科目,用于计算以及考核收支。随着近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会计地位也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二战后,会计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以及通用化。计算机的普及,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会计工作开始融合,会计也开始细分,在实际操作中演变成为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两个分支,到现阶段,会计与生产、市场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会计应用越来越精细化。但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1.1重智商培养,轻会计人才情商以及灵商的培养
  智商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中,主要指的是对会计方法以及技能的掌握,是对与会计活动中各项知识客观地描述;情商指的是会计人才的沟通以及表达能力,体现了在会计活动中的情感以及态度;灵商更侧重与对学生变通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描述。在目前关于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于会计智商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情商以及灵商的培养。会计智商培养是保障会计人才技能的基础,但是情商以及灵商也是会计活动顺利推进的保证,需要运用情商进行高效沟通,在会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灵活处理。
  1.2重知识讲解轻会计能力培养
  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还是以知识的讲解以及传授为主,能力素质的培养尚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只有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升,才会让学生在学习环节中不断发挥创新改革的能力,才会让学生适应来自其他地区乃至国际的竞争。以往的会计工作被细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会计不仅仅是某一能力的竞争,更是综合能力的较量。
  1.3重课堂轻课外自主学习教育、课外实践
  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是以老师为主导的,课程内容面广而不够聚焦,更多深入、全面的知识需要通过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习得,也需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深入了解。课外自主学习以及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课堂不足,让会计实践活动更为生动,为会计人才步入职场、选择就业方向打下坚实基础。课堂、课外自主学习以及课外实践统一,才能全面提升会计人才的素质。
  会计人才岗位虽然对技能有硬性要求,但是会计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反映经营状况,更需要从数据角度指导管理实践,这需要会计人才具有沟通等其他能力,推动会计在企业经营状况中作用的发挥。
  2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强。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其目标明确,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基础扎实指的是学生既有扎实的会计以及财务专业知识,还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知识面广指的是学生对临近学科,如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知识也有一定掌握,为日后工作岗位的适应打下基础。高素质指的是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方面也保持较高水平。能力强则更多强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只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才能适应市场以及企业的需求,更快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应用型本科区别于研究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的发展,培养兼具高等教育素质以及应用技能的人才。
  3“商能识”培养体系介绍
  随着经济集约化发展趋势,会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会计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人才的素质,基于这种情况,高校提出“商能识”培养模式,转变以往以专业会计教育为主,将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提升会计人才素质,全方面培养会计专业人才。
  “商能识”培养模式即“三商、五能、七识”,“三商”指的是会计智商、会计情商、会计灵商,“五能”指的是信心技术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管理执行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七识”指的是知识教育、常识教育、见识教育、胆识教育、赏识教育以及共识教育七个方面。
  “商能識”培养模式中“三商”对应的是会计人才技能、沟通能力以及灵活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能力指的是会计人才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会计基本事情的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侧重于培养会计人才迅速从校园过渡到职场,在职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管理执行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侧重与发挥会计的监督功能,并运用会计基本知识开辟新的业务。会计知识教育以及常识教育是保证会计基本技能的根本,见识教育需要会计人才扩大专业视野,不断增强自己的见解,面对困难问题不断抽丝剥茧,提高自己的见识。胆识教育则是会计人才需要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要有创新的胆量、提出疑问的胆量。赏识教育需要让会计人才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向他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会计开展过程中,个人的知识体系以及工作习惯会存在差别,因此共识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共识教育就是让个人尊重差异化,在会计活动开展过程中求同存异。   4“商能识”体系的主要实施路径
  4.1高校需要对会计课程体系设计进行调整
  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从课程中所能收获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在以往的专业教育中,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的合理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商能识”培养体系是综合的培养体系,让“五能”、“七识”全面增长,因此,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课程体系从大的方面来讲,包括在校园内的专业课程、也包括学生课余时间自我学习的课程,此外,还包括学生课外实践课程。从小的方面来讲,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等这些方面,通识课程侧重教授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如高等数学、英语等科目,专业课程则主要突出课程的专业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资源对于学生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商能识”培养体系应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将其他优质资源纳入其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此外,学生还需要在校园课程以及自主学习之外,不断参与社会实践,获取新的知识,让社会以及企业成为自己学习的另一课堂。
  4.2学校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
  “商能识”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具备过硬专业素养的人才,还需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会计需要与时俱进,会计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与学生的职业志向相匹配。如果学生志向毕业之后在企业从事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则主要针对他们开展基础性教育课程,监督他们的自我学习,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对于想要从事创新创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则与海外高校合作,联合教学,增长学生的学术见识,拓宽视野。培养模式设置有效性的基础在于可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这一前提在于尊重个体的差异。
  4.3丰富学生评估体系
  “商能识”体系下,学生不仅仅在课堂进行专业学习,还需要自主学习以及课外实践。不同的学习环境下,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估体系,保证“商能识”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一方面,针对课堂专业课程的学习,除了传统的考试或论文考核以外,还需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团队作业中表现进行综合评估,这一方面的评估相对比较传统。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板块,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上植入程序,对学生学习时长以及学习科目进行限定,加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最后,基于在课外的实践,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设置评价体系,如学生实践中专业性以及沟通能力,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评估。评估后,只有整体评价合格的同学才可以顺利毕业,步入自己的工作阶段。
  4.4丰富教师队伍
  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都具有深厚的研究功底,但是会计作为一门应用类学科,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需要重视实踐教学的丰富,实践教学需要高校引进具有丰富应用经验的老师进行授课,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队伍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直接从企业或者专业咨询机构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担任学校实践课程的导师,直接到学校进行授课。二是鼓励学校一部分老师去企业担任相关职位,直接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两种是目前高校主要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队伍的途径,对于“商能识”人才的培养模式做了充分的知识力量储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71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