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美贸易战根源、趋势及中国应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引发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复杂多变,包括国家利益、大国博弈、地缘政治、核算误差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种领域,但是推动中美贸易战的物质基础始终是科学技术。美国为了保护自身技术市场,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主要工具,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各种程度的制裁。双方贸易始终围绕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形成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互补型贸易关系,随着新兴技术为核心的最新产业革命的到来,中美贸易从互补型逐渐转变为竞争型贸易关系,呈现出以新兴技术为核心的制造业竞争的新特征,更具结构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时应充分认识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冷静思考、积极应对,促进产业升级,在新兴技术市场上摆脱以往被动的局面。
  关键词:中美贸易;科学技术;新兴技术;知识产权保护;301调查
  一、 引言
   截至目前,中美两国在贸易摩擦中相互制裁的方式愈演愈烈以致演变为贸易战。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全年中美贸易逆差为3 233.2亿美元,美国领导人长期抱怨中美贸易不平衡,并频频采取制裁措施,2017年8月份特朗普以贸易逆差为由,决定对中国实施根据1974年《贸易法》的《301条款》调查,认为中美贸易当中可能存在窃取知识产权、强制美国公司转让技术等问题。2018年4月3日宣布将对中国500亿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我国宣布要对原产于美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作为报复6月18日美国宣布会对2 0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的报复性关税。7月6日美国正式对301调查清单上的第一批商品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税,对此,中国就美国根据《301调查》形成的征税措施向WTO起诉。7月10日美国方公布2 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或25%的税,中国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进行有层次的征税,贸易战愈演愈烈。
   美国这次为什么重点针对中国呢?按照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话说“赤字只是现在,而科技才是未来。”危机后美国决定以高端制造业回归的方式重振制造业,并把这个举措放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中国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出口产品结构和质量。美方认为,这将对美国技术市场和全球产业链至高地位产生威胁,USTR所发起的《301条款》调查瞄准了可能威胁美国未来制造业竞争能力的《中国制造2025》所支持的新兴技术制造业,中美贸易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本文从历史背景入手,探讨科学技术争夺为核心的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和最新趋势,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 围绕科学技术领域的中美贸易
   美国通过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以及用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一直占据科学技术领域领先地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中美贸易关系从互补型逐渐转变为竞争型贸易关系,美国加强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力度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挑起贸易战的原因从根本上可以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保护本国在外企业和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进口贸易对本国经济造成压力,使用贸易保护手段违反国际公约单方面采取强制措施。从本意上是维护美国在外企业技术产品以及国内技术市场。中美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就是围绕科学技术领域,为保护美国资本和产品市场而采取的贸易手段,是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中重要部分。了解中国美贸易战这一实质,就必须从中美贸易历史背景开始观察。
   1. 美国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首先,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深度结合。如今的科学技术并不是单纯的科学发明或生产线上的技术变革,而是如何将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有效结合,形成一种生态体系。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政府、高等院校、企业、社会组织四者紧密联系的科研体系。这种科研体系最注重的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但在二战期间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研投入主要是以国防科研计划为主,比如“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星球大战计划”等,占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直到冷战结束后军事科技和基础科技开支趋于平衡,将这些国防计划中吸引的世界各国科研企业、人才以及科研成果运用在民用商品生产上,使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成功的结合。也从此带来了美国80年代~90年代的经济繁荣。之后,因过度重视金融衍生品和虚拟产品上的技术创新,又一次脱离了市场的真实需求,造成金融化、虚拟化和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直到2008年危机以后美国计划以高端制造业回归的方式重振制造业,要做到新兴技术与工业制造业的深度结合。中国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中国作为四大发明国家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也叫‘李约瑟难题’)、现阶段如何将引进技术和本土市场深度结合等。每一款技术产品都有它所对应的市场需求,中国引进技术意味着相应的要放开市场,是技术和市场的交换,而当中国开始出口技术产品到美国的时候,美国却不会轻易把国内市场交出去,从而贸易保护就开始。
   其次,健全的贸易保护手段——知识产权制度。美国1790年就颁布了《版权法》,时隔两年颁布了《专利法》,条文和规定比较周密,知识产权制度在技术创新和工业化进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在技术产品贸易中惯用的贸易保护工具。健全的版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不仅是走向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垄断资本合法性的重要机制。至今为止,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知识产权保护法。
   2. 中美贸易的历史观察。美国通过对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深度结合,以及在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推动下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也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技术比较优势的产品结构。“市场交换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中美贸易从恢复中美双方贸易以来经历了“美国主导型—互补型—抵制型—竞争型(第三章)”形式,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贸易摩擦内容。形成中美贸易摩擦的其他因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逆差计算误差、军事和地缘经济等在本质上是由科学技术因素为主导的次级因素,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因素是来源于科学技术领域。
   第一阶段(1979年~1990年):“以美国为主导”的贸易关系。美国自里根“经济复兴计划”后,产业结构从钢铁、汽车、建筑业传统产业向航天航空、电子、新能源开发、信息传播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美国需要开拓新世界市场,沉寂许久的中国市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符合当时美国的市场需求。1979年1月1日两国建交,同年7月7日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宣布中国是美国普惠国。本质上就是以科学技术换取市场的的交易,美国想要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希望中国从美国引进技术和设备,即使两国签订的是最惠国协定,因发电、矿业、运输条件等原因国内能够满足美國市场的包装、贴标和质量标准的出口商品还是很少,中国对这些技术的需求极为迫切。美国以此长期对中国纺织品采取配额限制,自1980年~1989年对纺织品配额从8种扩大到87种,涵盖了全部纺织品贸易的85%,这个时候的贸易摩擦最大的特点就是美国单方面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征收高额关税,中国消极应对,形成一种以美国为主导的贸易关系。    第二阶段(1989年~2001年):“互补型”的贸易关系。美国经济从1989年~2001年迎来了10年的高度繁荣期,中美贸易往来也开始高涨起来,两国市场依存关系的加大,体现出更强的互补性。体现在两种方面,一方面是产业转移。不仅原先向美国提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份额转移到中国,美国本土企业也把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和加工转移到中国,再返销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是跨国公司,跨过公司是引进技术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美国在中国赢利的主要方式。美国需要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和庞大的产品需求市场,中国也认为跨国公司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行业水平,形成一种互补型的市场交换技术的贸易特征。在产业转移和建立跨过公司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准入,贸易争端也是由此引起,美方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违背了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原则,中国应该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市场准入规则。美国一方面用人权来谴责中方,试图影响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走向,甚至提出“华盛顿模式”给中国政府参考;另一方面是USTR每年就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问题实施《特别301条款》调查。
   第三阶段(2002年~2008年):“抵制型”的贸易关系。十年的经济繁荣之后因网络泡沫、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周期性调整以及2001恐怖袭击等问题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低迷。虽然美国经济在对外贸易和整体经济增长趋于缓和,因为美国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系劳动生产率却依然保持较高(2%)的水平,还是保持着技术市场上的优先地位。虽然入世对中国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畅销全球,中美贸易赤字也随之不断上升,美国主要针对“中国制造”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和《337条款》调查,入市以后仅三年就遭到24起调查。主要针对纺织品和玩具等进行反倾销调查,对电子、化工、机械工业、汽车行业等可能对美国相对优势产业造成威胁的行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调查。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和保证境外企业获得平等政策待遇和公平竞争环境。
   三、 趋于新兴技术为基础的制造业竞争
   综上所述,美国始终把科学技术放在国家战略意义的高度上看待,在国际产品价值链中,美国以高新技术产品,处于价值链的最高端,中国加工贸易则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悬殊较大。美国向中国输出技术产品,中国降低市场准入引进技术产品,这种“互补型”的市场与技术的交换在两国贸易往来中延续了很长时间。这种局面在两种情况下会失衡,一是当美国减少对中国输出高新技术产品,一是中国产品结构产生变化。前者是因为美国对科学技术的垄断,将增加中美贸易逆差,后者是中国自主技术产品开发和创新。会使“市场换技术”贸易中的主体转换,中国从技术进口转变为技术出口,而美国不仅失去优势产业而且将出让国内技术产品市场。关于第一种情况陈继勇(2018)、张颖(2010)等认为美国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控制导致贸易逆差上升,而贸易逆差是导致中美贸易战的直接原因。再者从美国重振制造业和制裁《中国制造2025》产品出口可以看出第二种情况正在逼近,中美贸易“技术换市场”的贸易正向竞争型,即向新兴技术为基础的制造业竞争演变。新兴技术是根据美国掌握“未来产业链”为核心的制造业重振策略、德国“工业4.0”计划、中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所体现的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结合的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涵盖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等。
   1. 美国制造业重振策略和《中国制造2025》。危机后,奥巴马政府为挽救经济颓势并实现快速增长,提出“未来产业链”为核心的制造业重振策略,推出《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2010年制造业法案》《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政策,把发展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作为国家优先突破的领域。美国对高端制造业的回归策略对中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上的国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美国用最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出最廉价的商品,以价格、质量优势获得最大的利润,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赶上科技发展的快车,会失去相对优势。中国想要在全球生产链上占有自己的位置,那么只能要鼓励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为了支持和鼓励中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制造业2015年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
   中国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内部压力,即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和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问题;二是外部压力,贸易保护主义、产业转移、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等。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面临外企撤资和产业转移问题甚至中国本土企业也面临产业转移,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失去优势的危险。如果中国掌握新兴技术,建立智能制造工业体系,提高全球供应链的效率,那么,即使低端制造业离开中国,依然通过这个供应链联系在一起,所以,以新兴技术为基础提高供应链的效率是加快制造业升级的关键。
   2. 美国贸易保护指向“中国制造2025”。美国一方面为了重振制造业挽救国内市场结构失衡问题,另一方面是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制造障碍,从贸易保护、政治、投资、金融等领域多管齐下针对中国对外贸易进行施压。在贸易保护上,USTR在公布《301调查》中价值500亿美元的1 300个产品名单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这些明细所针对是《中国制造2025》支持的相关产品。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认为可能存在美国企业被强制转让技术、中方对其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美国不顾WTO相关规定在短时间之内做出调查明细的做法体现出“美国优先”的一贯做法。在投资上,从全球征税体系转变为属地征税体系,引导涉及的高端制造业產业回到美国本土。在金融方面,美国意图用加息的方法吸引在华外资企业资金回流,引发人民币汇率强烈波动,向输入金融危机。2018年6月20日G7首脑会上美日欧形成新的自由贸易区,以推动WTO改革之名对中国对外贸易进行政治施压。
   四、 掌握科技创新要素是应对摩擦的关键    1. 科学把握中美贸易实质,沉着应对贸易摩擦。在复杂多变的因素中科学认识中美贸易摩擦的物质基础,即科学技术,双方应沉着应对冷静克制。在贸易战面前,国内媒体和民众会带有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判断是不冷静不克制的。把问题放在历史背景中参考我们能看出,美国一直把科学技术进步放在国家战略位置上,中美贸易战具有复杂性、结构性和长期性。所以解决摩擦并不是采取对抗性贸易保护措施或者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就能解决的事情,而是在科学技术和人才战略上占优势才能具备应对施压和抵抗霸权的能力。
   2. 加快科技创新,争取新技术领域的话语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中国新旧动能的转换,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和科技硬实力,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利润分配处于劣势,所以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生产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迈进,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零件的上游企业。因此我们必须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1)在政策上,以长远利益考虑为科学技术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环境;(2)鼓励自主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3)在科学技术研发方面,注重科研和市场需求深度结合。
   3. 充分发挥以生态体系为基础的大国优势。在人口红利结束后,大国优势是中国最大的优势。现代高端制造业是一种集产业集群、基础设施、物流、人才、科研基地、政策、原材料市场为一体的一种生态体系。假设国内企业把制造业和工厂转移到劳动力更廉价的东南亚或非洲国家,但这些国家除了廉价的劳动力很难提供一个生态体系。中国具备物流条件、本土制造商能够持续提供零部件、拥有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有强大的产品市场,同时满足这些条件除了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难以达到的,这是中国的大国优势。新兴智能制造是这种生态体系运作的核心,控制着整个生态体系各环节,在地理上分散空间上并存。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大国优势,要加快发展新兴技术和工業制造业深度结合,才能在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最新工业革命进程中争取主动权。
   4.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知识产权保护是最主要的工具,如果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立法和执行方面不如发达国家或者技术产品出口国健全,那么这些国家就不愿向发展中国家出售先进技术,也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制度出台较晚,在立法细则和法律执行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修正并完善。我们要做的是在中美贸易谈判中争取主动权,做到有理可寻有据可查,积极参与多边公约,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上升到国际水准,在中美双边谈判中不至于处于被动。
  参考文献:
  [1] 宋新宁.中美之间贸易纠纷的政治内涵[J].教学与研究,1997,(2).
  [2] 俞萍萍,赵永亮.中美贸易战本质、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8,(11).
  [3] 卫平,张朝瑞.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及其对两国贸易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8,(1).
  [4] 陈继勇.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2018,(5).
  [5] 陈潭,等.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94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