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力的竞争效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尚军
[摘 要] 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企业在国内外竞争必备的基本力量。文化有着教育、导向、激励、凝聚等功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系统中,文化处于最高层次,起着统领和导向作用。特别是企业的主体文化,对于培养员工对企业制度的认同、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企业精神、员工精神的形成至关重要。
[关键词] 企业 文化力 竞争效用 分析
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企业在国内外竞争必备的基本力量。文化有着教育、导向、激励、凝聚等功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系统中,文化处于最高层次,起着统领和导向作用。特别是企业的主体文化,对于培养员工对企业制度的认同、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企业精神、员工精神的形成至关重要。而企业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也不仅仅依靠是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更要依靠良好的人文环境、文明程度和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于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美国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约翰・科特教授与其研究小组用11年的时间,对企业文化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因素特征(消费者、股东、客户)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文化力无论是旧时代的革命力量,还是新时期的一种竞争力,其作用原理都来源文化力自身的特点与功效。
一、企业文化力的竞争效用
1.文化力的磁场效应原理
借用物理学中的磁场概念,一个组织的文化,就是一个“场效应”。而无形的“文化”和有形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看作是一个“文化力场”,磁力作用的对象是“人”。这些磁力的来源构成是组织自身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它们源于组织内的领导者和员工,又作用于员工――作用力方向是人。
2.商品竞争的是商品的文化
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在商业文化体系中起着重要载体作用的是商品文化。这个商品文化所指的就是商品的文化内涵、文化附加值与文化特色,其中包括商品的构思、设计造型、款式、装潢、包装、商标、广告等等。它们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示着一定的文明水平。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商品,都凝聚着一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个文化内涵、文化个性、文化特色实质上构成了商品流通和商品布局的内在依据。而商品的文化含量越大,文化附加值越高,它的辐射能力便越强。因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发展,人们也必然会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
现代市场竞争促使有远见和有生命力的企业都十分注重降低有形投入而强化无形投入即提高文化、科技再投入产出中的贡献率: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误区,必须摆脱扩大外延再生产的老路子,走出扩大内涵再生产、降低有形投入、提高无形投入的新路子。这个发展趋势要求企业决策必须永不休止地吸纳最新科技成果,把开发文化力放在重要位置。
3.成本较量的是员工文化素质
市场竞争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推动着生产工艺流程的不断优化。而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又对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莱斯特・索罗在《21世纪的角逐》一书中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看法: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要成为成本最低的制造者保持生产工艺流程的最佳状态对职工的整体素质就很重要。
4.智力较量压倒了自然资源较量
拥有自然资源并不一定能够致富,自然资源贫乏也未必是致富的障碍。电脑和电信手段使拥有资本积累不再是优势,今后只有掌握技术和拥有人才是真正优势。微电子、生物科技、新材料工业等关键产业。都可以说是脑力产业。这些产业可以设在地球的任何一处。谁能有效地组织调动人的智力从事上述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就在谁那儿落脚。科技创造了人力相对优势,职工的技能将是21世纪关键性的竞争武器。
二、当前企业文化力的弱化及其原因分析
1.忽视形象塑造中的精神文化或理念设计
精神文化是文化力设计与实施的作用点,也是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基础。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在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中过多强调物质文化和视觉识别系统的作用,包括重点建设物质硬件、管理制度等“显”性文化,而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企业定位、价值观培养、大学精神提升与贯彻、工作作风与行为准则建立等“隐”性文化建设上投入不够。还有的企业颠倒文化建设的程序,有本末倒置地设计形象。割裂了文化本身的整体性、综合作用。使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企业文化力的整体效果。
2.文化设计与实施中方向性不甚明确
人才培养本身就是一项战略工程,企业既要有前瞻性,又要考虑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走向,还要立足现实,不能够脱离科研、生产管理部门对人才的现实需要。组织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差别化的竞争战略,无论是文化建设的自身需要,还是企业发展的特点都需要企业要有战略眼光,以确保文化战略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措施得当。而一些企业在形象塑造工程中,一方面存在无目的性、发展方向不明确现象,另一方面又在文化理念的贯彻与实施方面,缺乏系统性与战略规划。表现在企业间相互的竞争以低层次的攀比现象为主要内容,企业定位模糊。内部没有一个系统理念贯彻与实施方案,文化理念认知仅限于少部分领导者,广大员工认识模糊、领会不一致。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3.忽视文化的对外效应
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是顾客选择企业的首选标准。而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的整个过程无不渗透着文化以及文化传播的力量。令人担心的是一些企业品牌意识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很少为企业自身系统、全面的硬性和软广告进行宣传。对外宣传与理念传播的途径和力度方面的弱势,难以扩大外部影响力,增强公众的信任感。
4.忽视内部文化传播与沟通的作用
事实证明,拥有高质量的教师与员工,就意味着拥有竞争力。而员工质量与企业自身形象力、企业内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建立员工之间良好的文化沟通渠道,有益于建立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积极向上氛围。有利于明确员工发展方向,增强信心,提高员工学习的热情。由于一些企业多忙于企业的简单规模扩张,忽略了企业内部员工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以致出现部分员工工作情绪浮躁,工作质量不稳定,员工学习目标不明确,偏激、摇摆等现象,企业内部凝聚力、向心力亟待解决。
总之,文化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正方向的,既与企业整体发展方向和目标是相同的,文化起到辅助性或支持作用;也可能是反方向的,即文化阻碍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
三、增强企业文化力效用的新思路
1.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
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分流渠道广,员工自身修养、心理健康程度弱化的环境下,企业肩负着满足广大员工多层次需要,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任。因此,企业应将形象设计作为一项一把手领导下的首要战略工程来抓,组织内部和外部力量,系统、规范设计企业自身的整体形象,并通过系统、制度化的实施方案有效地贯彻实施文化理念。
2.系统设计企业文化战略
文化力的效用来源于文化的系统性,这需要企业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不仅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设计好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挖掘自身优秀的文化特色,而且,更要整体设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制度文化。使文化要素处于和谐状态,整体发挥文化力的效应。
3.以精神文化为作用点,突出文化特色
精神文化是组织发展的血液和灵魂,是指导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的无形力量。建设企业文化,就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确立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价值定位,培育和构建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文化资源的调查、总结与整合,提出具有时代性、超前性、个性和教育意义的精神文化体系。
4.加大企业文化力影响,提高内部凝聚力
一个完整的文化力,应该包括企业理念的内外部传播和内部教化活动。文化理念的内部传播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文化力的质量。实践证明,建立一个互动的、学习型团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因此,鼓励在企业内大张旗鼓地开展各种有利于员工身心发展的沟通、交流活动,倡导以文化建设与实施为中心的学习氛围,是最受广大员工渴望和欢迎的。
5.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好文化建设的方向
市场经济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方向、自身定位必须与其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体现长远观点、战略意识。或者说,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在文化建设上,既要运用市场营销理念,从战略的高度,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又要建设与时俱进的现代企业文化,使企业的文化为战略支持型文化,而不是战略阻碍型文化,促进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2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