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收入管理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政策的相继出台,以新的发展理念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加快高校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高校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高校收入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提升高校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双一流”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收入管理的现状,提出在不断拓宽高校收入渠道的同时,加强收入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促进高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收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229-02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新的发展理念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加快高校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高校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收入是高校发展的经济基础,收入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收入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提升高校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双一流”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加强收入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不断拓宽收入渠道,为高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对高校的发展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一、高校收入的类别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规定,高校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及其他收入。财政拨款收入是指高校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事业收入是指高校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是指高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拨款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高校取得的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经营收入是指高校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是指高校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包括从同级政府其他部门取得的横向转拨财政款、从上级或下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等。投资收益是指高校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所实现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捐款收入是指高校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取得的收入。利息收入是指高校取得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是指高校经批准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取得并按照规定纳入本单位预算管理的租金收入。
二、高校收入管理现状
(一)高校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创收能力较差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收入渠道与收入种类日益多元化。但是目前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仍依靠财政拨款。据统计,某高校2016年-2018年三年期间,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69.26%,教育事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0.51%,科研事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6.03%,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仅为2.08%,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利息收入及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等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仅为2.12%。高校自我创收能力较差。
(二)收入执行与预算脱节
高校的各执收部门不重视收入预算申报,预算申报数及收入项目不准确,有些预算申报部门与实际执行部门不一致,造成收入执行与预算申报差异较大,严重脱节。学校对于收入预算执行亦缺乏监控及绩效考核。学校当年上缴财政专户的非税收入因超预算而不能在当年及时返还,造成学校当年收入减少,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及学校发展。
(三)收入制度执行力度差
学校制定了收入分配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项收入学校与二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但各二级部门为了争取更大的部门利益,经常以各种理由向学校申请降低上缴学校比例的特殊结算政策,造成學校可支配收入的减少,损害学校的整体利益,而各二级部门却形成大量创收经费结余。
(四)票据管理不规范
高校的票据管理制度不健全,手工开票量较大。信息化程度较低。高校的票据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规范开票及不按时核销票据的现象时有发生。票据无专门存放空间,票据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甚至造成票据破损和遗失。票据管理环节独立,未与收入立项、收入执行、收入上缴等环节联系起来,票据管理没有起到“以票控款”的收入源头管理作用。
(五)税务风险意识不强,税收筹划能力差
高校财务人员普遍缺乏税法方面的相关知识与信息,不能严格、准确区分非税收入与应税收入;高校财务人员对国家教育税收优惠政策了解甚少,无法为学校争取最大程度的税收优惠来提高学校收入,税收筹划能力较差。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收入管理建议
(一)积极拓宽高校收入渠道
1.高校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发挥“双一流”学科优势,拓展办学形式,发挥知识与智力优势,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各种技能培训、合作办学等,不断拓宽办学收入渠道增加办学收入。
2.科研收入与科研实力密切相关,高校应利用自身的科技与学术优势,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积极提高科研收入,进一步推进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
3.高校应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计算机房、试验室资源、大型试验仪器平台、图书资源等为社会提供服务,积极增加经营收入。加强对高校投资公司、校办企业监督管理力度,将上缴学校收入作为考核其领导业绩的重要绩效指标,促使其为学校创造更多的收益。加强对高校后勤部门的成本核算,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逐渐减少学校对后勤的拨款,激励后勤服务社会的能力,挖掘后勤服务经营收入的潜力。
4.高校应加强校友会与基金会的工作,重视校友资源,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与沟通,扩大学校社会知名度,以获取更多校友及社会捐赠收入,同时还能获得财政同比配套捐赠拨款收入。
(二)提高高校收入预算管理水平
收入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加强收入预算的科学、精细化管理水平。收入预算的编制环节要与实际执行紧密结合,避免预算的编制部门与实际执行部门不一致,根据历年收入实际执行情况,考虑变动因素准确编制收入预算,避免收入实际执行与预算的差异过大。高校应加强收入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与绩效考评机制,将各二级部门收入预算执行结果纳入绩效评价的指标。引导各二级部门科学准确编制和执行收入预算。 (三)加强高校收入管理制度建设并严格执行
高校应加强成本核算,建立成本分摊机制,科学制定收入分配管理办法并不断加以完善,激励各二级部门广开财源。各二级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收入分配管理办法,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对于二级部门形成的创收经费结余,高校可制定政策定期清理,上交学校一定比例由学校统筹支配,剩余的经费结余可由二级部门自由支配进行成本补偿,盘活高校经费存量。
(四)规范高校票据管理
票据管理是收入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完善票据管理制度,规范票据的使用,督促使用部门及时核销票据。减少手工开票量,推进票据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票据信息化管理。票据管理应与收入收取、非税收入上缴等环节相联系。将非税收入收缴与票据管理系统对接,保证非税收入收取金额、上缴金额与财政票据开具金额保持一致。积极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开具财政电子票据,既解决纸质票据管理问题,又加强了财政票据管理。
(五)加强高校收入财务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收费系统功能,积极探索将收入预算、收入立项、票据管理、非税收入上缴等环节嵌入收费系统,并实现与账务系统对接,自动生成收入会计凭证,提高收入管理效率与水平。
(六)完善高校收入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规范收费行为,保障学校资金安全。收入业务岗位设置要体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确保收入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收入管理各环节要贯彻制衡性原则,保证学校各项收入足额交到财务部门,防范“小金库”。加强合同管理,各执收部门将收入合同或协议在财务部门备案,财务部门严格按合同或协议收款,保证学校收入应收尽收,及时人账。
(七)提高高校收入纳税筹划水平,防范税务风险
高校收入的多样化给高校纳税管理带来了新挑战,为了避免高校的税务风险,降低学校税负,高校财务人员需要加强税收政策和知识的学习,尤其要掌握国家教育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合理对高校的收入进行纳税筹划。利用教育税收優惠政策,选择对培训费、考试报名费等申请增值税税率简易计税,降低学校的增值税税负。充分利用国家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努力降低学校教师的个人所得税税款。高校应严格区分与界定非税收入与应税收入,正确、规范使用财政票据与税务票据,防范税务风险。
综上所述,“双一流”建设对高校的收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不断提高自我造血机能,增强创收能力,在不断拓宽收入渠道的同时,加强收入科学、规范及精细化管理,通过收入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6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