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台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共同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发展了订单式、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多种产学合作模式。厦门职业教育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力发展了产学合作,特别通过与台湾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厦台职业教育经过十年的合作交流,特别在促进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上相互促进,未来厦台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如何共同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学合作 厦台合作
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需要大量适应性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是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存活和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是为社会和企业输出所需人才,所以厦门职业教育现阶段关键就是如何“完善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九大报告》)。
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经济再次超过英法,大家都将二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归功于“以双元制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各国陆续开始现代学徒制改革,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美国开展的是“工学交替”,加拿大的“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现代学徒制是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利器”之一。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产学合作学习了国际上先进的经验,走在厦门的前面,厦台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商缘相通、法缘相循,台湾的产学合作对厦门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从早期的相互了解、互动交流,到2009年5月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成立,实现了两岸交流合作从浅层互动到深层合作的变革。经过10年的交流合作,厦台职业教育已经获得许多良好的绩效和成果,为加速强化职业发展和深化,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
一、厦门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厦门市2020年主要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8万人(高中阶段教育12.2万人,约占47.5%),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4.9万人(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22.1万人,约占22.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首教育年限12.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2,这意味着厦门在2020年已经普及了12年教育。
(一)高等职业教育
厦门现有9所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和安防科技职业学院涉及专业“专与特”;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海洋技术学院拥有财政全额拨款支持,生源质量较高;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和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需要自筹经费。
厦门高职在教科研方面有健全的制度,努力搭建多元化的教科研创新平台,面向社区、行业、企业和其他教育机构开放资源,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厦门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它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开放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发展;2017年,学校计划招生2634人,录取率为94.61%,报到率为92.98%;2017届就业率97.58%,月平均收入2951.77元,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为85.13%;开展了“顶岗实习、假期实习、课外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课程或讲座”和KAB创业俱乐部促进创业,2017年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创意设计展区”展出了校企合作实训中心组织的73件作品。
(二)中等职业教育
厦门现有19所中职学校,市直属8所,区公办5所,剩下是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3所。2017年厦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4545人,技工学校学生7238人,高职院校五年制中职在校生2037人,合计43820人。2017年中职学校与140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其中与64个企业开展订单培养。
厦门中等职业教育以社会就业为导向,紧密贴近“5+3+10”现代产业体系,为社会提供初级技能工作者。推行“3+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衔接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2017年升入高一级学校毕业生数为2506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3.26%);2017年毕业生就业率98.95%,初次就业月均收入达到2760元;学校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吻合度高,以机械、电子、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导。
二、厦台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共同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技术技能积累战略需要,深化厦台职业教育合作,实施“校校企”、“校企”合作计划,引进台湾优质职业院校、企业与厦门中、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推进“两岸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基地”和“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厦台职业教育合作校,实施厦台职业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联合培训师资;推动高职教师到台湾做访问学者等项目建设,引进台湾高级职教人才来厦任职、任教,开展海峡两岸师生职业技能竞赛。如何将厦门建设为在海西具有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学合作模式。
(一)厦门产学合作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厦门开展了四种产学合作培养模式:一是与企业合作开办“人才培养订单班”,二是试点现代学徒制“双主体管理、双主体教学、学生双重身份、校企轮岗学习”,三是“引企入校”共建实训中心、培训基地,四是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五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厦门市2011年出台《厦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的文件,但是仍然存在未满16岁的中职学生到企业实践的实际问题,缺乏与政策相对应的细则保障企业、学生和学校的权益;2018年12月3日厦门市第十六届校企合作对接会召开,政府搭建平台,院校与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对接,厦门充分发挥了我国统筹方面的优势,很好的执行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政校行企开展跨界融合,但是在选择校企合作企业的时候,学校处于劣势,没有办法执行“行业领先者”这个重要筛选条件;厦门中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37.77%),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有88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职业院校努力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技术水平。 (二)台湾产学合作模式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2001年成立技专校院产学合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产学合作的实施,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有效联合政府、学校和企业,开展产业园区产学合作补助,鼓励师资队伍实践创新。
从台湾“教育部奖励补助私立技专校院整体发展经费核配及申请要点修正规定”可以看到,它从现有规模(学生数、教师数、职员数)、政策推动绩效欧安平(智慧财产权保护推动绩效,学生事务推动绩效—整体、品德、生命、性别平等、服务学习、仿制学生药物滥用措施,校园环境安全及卫生,教师升等成效)、助学措施非常详细的规范管理制度;台湾对教师“延揽及留住大专校院特殊优秀人才实施弹性薪资方案”对专任教学研究人员与专任高等教育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任业师通过教育部审查之特殊优秀人才进行补助,出台了“强化教师实务教学能力—补助技专校院教师赴公民营机构研习服务计划”,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到公民营机构带职带薪研习服务半年或一年;2013年10月22日修订《技专校院弱势助学措施》补助方案、申请资格和补助额度扶助职业学校学生;2018年台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出了《107年大专校院教师创新创业参考手册》,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带出实验室,促进产业的发展,推行大专教师多元升等制度。
三、互鉴与融合
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化国际竞争及产业转型,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和创新。
(一)对于厦台职业教育有个共同的问题
中国传统“士大夫”思想对同根同源的厦台职业教育发展都存在不利的影响。虽然职业教育逐步受到重视和认同,但是社会舆论重视文凭轻视实践,职业教育常常是家长或学生第二选择,整体社会对职业教育支持度不够,职业学生信心不足,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中职和普通高中、高职与大学定位模糊,更多是按照分数、按照家庭经济条件来划分。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如果说文化教育侧重个体发展,职业教育则把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职业教育完善了教育体系,适应国家经济结构的发展,产学合作就是职业教育定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关键。
建立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体系,树立务实价值观。我们国家这几年一直在宣传“工匠”精神,就是让社会肯定技术人才的价值,从小学教育开始加强认识职业分工,不仅对未来选择就业方向和岗位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思想。
(二)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更加弹性
培养人才是学校的社会责任,使学生能够按照个人兴趣、特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弹性管理。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这个年龄的小孩心理认知不够成熟,在不了解专业的时候需要换专业,读了几天发现不感兴趣,提供第二次选择给那些错过学习时机、选错专业和思想不成熟的人;在高科技的今天,产业技术变化快速,学生必须要适应科技变化,学生基本素养是未来职场发展的重要能力,职业学校都强调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16年国家取消了114项职业资格证,怎么确保学生獲得的证书含金量。
强调“双师型”教师是强调教师的与时俱进。一方面,双师不应该是证书双师,它需要定期到企业回炉,特别是行业领先企业获得最新的、前沿的技术,才能起到产学合作助力企业的作用;另一方面,知识的内在价值随着跨界竞争发展,它的外部化与市场化日益重要,进一步将教师研发成果或创新知识技术转移或商品化,发挥大学作为知识创新角色。
(三)选择企业参与,激发企业产学合作的积极性
避免热衷参与产学合作的企业只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或者是弥补临时缺口,争取行业领先企业参与。如何吸引企业参与产学合作,提供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制定,接受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又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其实优秀的企业都知道技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是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没有那么快见效。职业教育对企业员工培训不仅能够加强企业参与,短期内可以看到效果,而且把企业文化和职校文化结合在一起,能够预见产学合作长期成效。
参考文献:
[1]闽台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肖荣辉.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6(06).
[2]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产学合作研究[D].何珊珊.华南理工大学.2014.
[3]《107年大专校院教师创新创业参考手册》. 台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年9月.
[4]厦门市高等职业教育行业竞争分析[J].郭峰.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5]厦门市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厦门市教育局。2017年12月.
(作者单位: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9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