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甄尽忠

  [摘要]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诚信为本、先义后利、以和为贵和为政以德等思想为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进一步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内涵,使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孔子思想 企业文化 构建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必然根植于一定的民族文化沃土之中。孔子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的影响之深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日韩等国家的实践与经验表明,孔子思想与市场经济并不排斥,许多方面都有契合之处。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应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吸取智慧,将孔子思想的精华与现代企业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构建一种充满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诚信为本: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石
  诚实守信,是现代商业活动的道德准则,也是儒家思想的伦理基础。“信”字在《论语》中共出现35次,是孔子“四教”(文、行、忠、信)和“五德”(恭、宽、信、敏、惠)之一。他一再告诫自己的弟子要“谨而信”、“笃信好学”、“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认为:首先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相待。“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次,作为管理者要讲信用,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他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治理一个大的诸侯国,要严肃认真,讲究信用。“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管理者讲究信用,则下属就不敢不说真话。可见,在孔子看来,诚信是国家治理和人际交往最基本的信条。
  在孔子诚信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形成了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信誉至上等传统的商业道德规范,一直约束着人们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不断地做大做强,诚信无疑是其第一要义。只有对顾客、员工、合作伙伴等以诚相待,保证质量,讲究信誉,遵守合同,才能赢得信任,取得成功。反之,如果坑蒙拐骗,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则必然为社会所唾弃,其后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二、先义后利: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孔子虽然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说,但并不反对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他自己也毫不掩饰对富贵的追求与渴望,“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如果能获得财富,就是做一个市场管理员,他也干。他所反对的是只顾个人私利,见利忘义,而不顾社会道义的行为。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孔子主张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就义利二者的关系来讲,义是第一位的,而利则是第二位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赚钱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赚钱的方式必须符合社会道义。“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事实上,在孔子的弟子当中,孔子比较赏识的、称之为“瑚琏”重器的子贡,就是一个靠经商致富的超级富翁,孔子还称赞他“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即猜测市场行情,每测必中,故财源广进,富可敌国,“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史记・货殖列传》)。
  见利思义,就是要求人们要正确处理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关系,虽然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利益的获得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使用正当的手段,绝不能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不择手段,谋取不义之财。“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利害关系来行事,必然要招致天怒人怨。被称为“日本工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在其《论语与算盘》一书中说道:“世上的商业、工业都是为了图利,不必多言。如果工商业没有增加利润的效能,工商业就毫无意义也没什么公益可言。但所谓图利,如果全为一己之利,根本不顾他人,那又不然了”。
  所以,先义后利,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商业运营中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根据这一原则来处理处理企业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合法经营、照章纳税,回报社会,为国分忧。就像涩泽荣一所说的:“在致富的同时,应经常想到社会的恩义,不要忘记作为道德上的义务而为社会尽力。”这样的企业越多,经济就越发展,社会越和谐,越进步。
  三、以和为贵:企业协调内外关系的法宝
  《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句话虽是孔子的弟子有若提出来的,但孟子曾说过“有若似圣人”。所以,“和为贵”也是孔子的思想主张之一。
  “和”,即和谐,恰到好处。“和为贵”就是处理任何事情、任何关系都要恰到好处。《礼记・中庸》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是天下一切事物的通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项基本的精神内涵。
  坚持以和为贵的思想,首先是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人和”的氛围。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内部团结是外求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协调好企业内部员工与员工、领导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整个企业团结一致,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形成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富有合作精神的企业团队。
  其次,认真协调好企业与外部公众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企业应本着和气生财、顾客是上帝的原则,广结人脉,减少冲突,化解矛盾,增加各种有利的机会,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树立合作“双赢”的理念,注意企业间的和谐竞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同时也是合作经济。作为一个现代企业,要继承和发展我国“以和贵”的思想,与对手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从而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第四,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保护环境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只有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一定要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只顾企业自身利益,不顾环境利益的企业是不为社会所接受的,终究要遭淘汰。
  四、为政以德:现代企业领导人必备的精神品质
  《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领导人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处于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星都环绕着它。实际是说,如果领导人用自己遵守道德的模范行为来带动大家,就会得到下属们的衷心支持和拥护。
  企业领导人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其能力和思想境界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命运。常言道:小富靠智,大富靠德。以德为政,即实行德治,这是一个优秀企业家必然要具有的个人品德和修养。
  坚持“为政以德”,首先要求企业的领导人要加强自身修养,“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正人必先正已,身教胜于言教,领导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那就不用制度的约束,法规的强制,也不用层层的行政指令,大家就会自觉地践行企业的宗旨、目标和企业的价值观。达到不令而行,不教而听的理想境界。
  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如果用行政命令来管理,以刑罚来约束,那么,人民虽能免于犯罪,却没有羞耻之心;如用道德来教化,用礼仪来约束,他们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还能自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把这段话用之于企业,就是要大力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对职工的道德熏陶,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激励和导向功能,取得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更加心悦诚服地服从企业的管理,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整体目标融合在一起,并为之努力拼搏。
  总之,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学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照耀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成为东方管理学的渊源。在新的时代,我们应吸取精华,摒弃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给予重新的审视和思考,吸收其合理的内核,使之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程凯华主编:中国传统美德[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3]涩泽荣一(日):论语与算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
  [4]汤一介:儒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家精神[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3)
  [5]张德潘文君:企业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5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