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创建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利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电气预防性试验结果的动态管理,提高了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和灵活性;优化整合了岗位职能和劳动力配置,使其在生产组织结构、信息沟通等方面更加协调,促进了管理方式的全面创新,形成了一整套新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 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信息化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3. 029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3- 0065- 03
0 前 言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信公司)成立于1974年9月,是以通信电力工程建设和信息系统运维为主要经营业务的现代化企业。近十年来,通信公司参加了西气东输、中缅油气管道、漠大原油管道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通信和电力施工及运维,足迹遍布国内21省市自治区,国外涉足亚洲、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1 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实施背景
1.1 电气预防性试验的意义
电力设备是供用电的基础设施,担负着变换电压、分配和传输电能的作用,其正常运行是公司电力和生产系统安全、可靠运营的重要保证。由于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电场力、温度、空气湿度、腐蚀气体等因素的影响,绝缘状况会不断劣化,使电力设备寿命减短,因此需要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电气预防性试验是为了及时发现电力设备故障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或设备损坏,对设备进行的定期检查、试验或监测,是电力设备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电气预防性试验可以掌握设备的绝緣性能变化情况,及时发现设备内部缺陷,鉴定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检修措施,以维持和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水平,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1.2 工程项目中电气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中开展的电气预防性试验包括变压器试验、母线试验、电容器试验、高压断路器试验等多个项目,种类繁多且内容复杂。目前,工程中仍采用人工填报、计算、留档、分析、纸质材料上报的传统管理方式。由于试验数据庞大复杂,技术员在填写试验报表时费时费力,人工计算、分析试验结果时易出错,严重影响到对电力设备绝缘性能变化情况的预判,导致对设备故障诊断的错误。纸版试验报告保存成本高,查阅不方便,信息不共享,这都使电气设备管理中的困难日益突出。
2 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做法
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创建,是在新技术条件下生产管理的创新。它综合应用了系统工程、ABC管理法等现代化管理方法,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电气预防性试验数据的动态管理,提高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和灵活性;优化整合岗位职能和劳动力配置,使其在生产组织结构、信息沟通等方面更加协调,促进了管理方式的全面创新,形成了一整套新的管理体系。
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主要做法有以下3种。
2.1 创建电气信息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实现对所有电气预防性试验报告的数字化处理,具备自动生成图表、统计分析、阈值告警等功能;通过对试验历史数据的全面解析,预测电气设备状态变化趋势;针对电气设备和试验设备提供标准化操作管理流程;试验数据可共享,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电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创建,大大提高了现场电气试验的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工作和人为失误,节约成本,提高对设备隐患判断的准确度,保证试验工作顺利开展。
2.2 建立完善的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运行机制
为了实现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目的和全部功能,充分体现其可靠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实现高水平、高效率、高安全系数、低运行成本的管理模式,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体系作为保障,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保证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长期稳定运行。
2.2.1 简化岗位管理模式
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创建后,系统已获取大量试验数据,可自动进行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形成以试验数据分析为核心,维护辅助管理的精干高效的劳动组织形式。随着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创建,改变了过去岗位设置过多过细的状况,避免了工作内容重复,劳动效率较低的问题。
2.2.2 规范管理与考核
实行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管理方式后,员工的岗位设置、操作方式和工作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搞好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编制了一套科学适用、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有关责任部门在项目组的带领下,编写了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体系文件及内审考核标准;制定了岗位职责,校验、维修制度等。每季度对电气设备施工及维护工作进行检查,依据体系文件及考核标准,对作业区进行检查考核兑现;规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责任到人,做到有奖有罚,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2.3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操作熟练的岗位人员
提高电气设备综合管理水平,关键是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项目组制定岗位技术标准,编制专业的技术培训教材,建立起公司及作业区两级培训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培训质量。 (1)提高技術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或自学等方式加以提高,从而更好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2)加强对设备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和故障判别能力,电力设备维护人员要掌握设备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丰富和积累经验,提高判断、处理设备故障的能力。
(3)对一线岗位人员定期进行实操知识培训,制订培训计划举办实操演练,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作挂钩。调动人员积极性,使其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
3 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实施效果
自通信公司使用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提高了电气设备安全生产系数
电气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电气预防性试验过程中数据计算的自动化、数据统计分析、生成图表、自动告警、等功能,提高了对设备运行情况的掌握能力,确保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采用该系统后,对试验数据的录取密度大了、准确性提高了,对于每一个电力设备,根据其实际情况设定运行参数上、下限阈值,自动提示告警,可及时发现电力设备的故障和隐患问题,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提升了安全生产系数。
3.2 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
3.2.1 创新岗位资料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优化人力资源
公司职能部门在了解电气设备运行情况以前主要靠人工收集、工区汇报和现场了解。使用该系统后,电气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将最新的试验结果、设备故障信息直接发布到系统中,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了中间环节;试验数据自动统计分析、试验报告自动生成的功能彻底改变了过去一份试验报告需10人编写,耗时7天的状况,现在只需5人,3天就能完成,节约大量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3.2.2 电气设备管理更加精细化
电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使电气设备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建立了电气预防性试验数据库。通信公司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电气预防性试验数据,多以纸质形式存放,收集、管理过程比较烦琐,统计查阅不方便。电气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现有的试验数据上报及数据管理流程梳理清晰,实现试验数据数字化,并可根据业主的不同需求,形成相应的试验报告,规范数据报表格式,形成通信公司电气预防性试验数据库,用户间可共享数据。
二是实现了电气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要求对各项参数进行分析,比如说高湿地区与低温地区同类电力设备的老化速度、同一类型电力设备不同业主使用的老化比对,设备更换计划等。但由于数据分析涉及的工作量很大,人工判断很难做到有效的数据挖掘,从而导致设备隐患判断的遗漏。而电气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可对每台电力设备的绝缘参数进行记录,经过系统处理、分析统计后,自动描绘出该设备历史数据的曲线图表,直观展现电气设备的运行历史情况,运维人员可实时掌握每台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设置参数阈值,达到峰值时自动报警,及时发现设备的隐患,为电力设备检修、维护及故障处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既降低了由人工经验判断设备隐患的错误率,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又提高了设备安全的管理水平。
3.3 经济效益计算
以该成果在通信公司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例进行测算。由于成果作用的范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涉及通信公司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因此我们采用复合因素分离计算法(CSP),计算和分析成果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日]速水敏幸.电力设备的绝缘诊断[M].刘晓萱,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杨子钦.关于电力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生活,2010(21):203.
[3]石强.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5(3):87-88.
[4]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61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