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肩负着贡献成果的使命,其内部控制质量不仅与内部管理存在紧密联系,同样关乎科学事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会对科研事业单位投入财政预算资金。而科研事业单位则要对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充分利用资金,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使命。基于此,文章将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内部控制的问题,并提出必要的完善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
近年来,在现代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内科研体系实现了革新性进步。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数量诸多,经费体量也相对庞大。为了不断增强科研单位的国际竞争实力,强化科研力并强化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十分关键,也是机构与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要作用阐释
一方面,内部控制能够满足科研事业单位发展需求。伴随社会经济政治机制的深化改革,科研事业单位已经逐渐从依赖财政拨款与行政事业收费转变成多个渠道与形式的筹资经营模式[1]。甚至有很多科研事业单位也通过对外投资或是创办企业等经济活动。然而,仍有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合理性与完善性,难以与经济活动发展需求相适应。很多违规现象以及管理问题都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找到根源所在,所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的强化十分關键。
另一方面,为科研事业目标实现提供必要保障。所谓的内部控制,就是将预防作为核心的一种制度,也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风险防范并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能够进一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完整性进行必要保护。所以科研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就一定要构建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创建健全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发展目标。
二、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很多科研事业单位未正确认知财务管理与内控管理联系,错误地认为财务管理即为内部控制管理,而强化内部控制即为强化财务管理,因而将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完善无关自我[2]。然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以支出为主,财务工作人员开展财务管理过程中,未具备管理意识,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效果。
另一方面,很多科研事业单位错误认为制度的制定就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但即便内部构建内部管理制度,若无法有效融入管理工作实践中,也一定不利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难以发挥管理作用。
(二)岗位责任模糊
现阶段,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工作职责模糊,岗位内部控制意识严重缺失。究其原因,即没有深入分析内部控制的风险点,也未综合分析各环节完善与连接,不具备满足单位实际情况的管控标准,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与此同时,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联系密切,保护并重视科研工作人员会影响内部控制操作与实施效果,且各部门难以有效监督,不断弱化内部管理控制操作。
(三)内部控制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水平偏低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偏低也会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特别是人员配备不到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数量不充足,很多人员都是财务部门转岗,仅具备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但却不具备较强的内控能力。另外,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专业培训缺失,导致内控管理人员知识与政策意识薄弱,所以仅强调执行的力度而忽视管理的质量,引发诸多问题。
(四)内部审计意识缺失
很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仅根据具体要求走形式,没有现实意义,甚至构建的审计机构与审计程序基础不具备独立性。另外,还有部分科研事业单位采用审计外包形式,由于外包单位对科研事业单位了解不到位,且费用偏高,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效果差强人意。
三、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路径
根据以上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要性与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分析,S科研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发展状况,采取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完善措施。经长期实践后发现,内部控制工作效果明显提高,使其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为此,以下为S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总结,以供参考。
(一)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化
为不断优化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关键的就是要使内部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全面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必要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强调科研事业单位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的作用,使其能够正确认知单位未来发展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要定期组织其接受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方面培训,全面培养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意识,进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也使其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应当构建相互制衡与激励的体系,由内而外地宣传内部控制,确保单位内部员工人事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创设理想工作环境。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
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为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与效果,就必须要具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此,科研事业单位要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制定并完善,特别是财务管理、审计、授权审批以及内部稽核机制等等,以确保所有环节均有章可循。另外,科研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具体状况,创建能够与自身文化价值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优秀内部控制方式加以借鉴,但同样要重视自身情况。一旦内部控制制度与科研事业单位的文化背景严重背离,将无法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对有关内部控制落实的标准进行梳理,确保其操作性更轻,并且所有管理工作都可以有章可循。
(三)标准业务流程的构建
在科研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过程中,标准业务流程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业务流程不完善,将直接影响其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科研事业单位在制定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客观评估各项业务流程风险,一旦发现潜在风险,就要通过针对性措施尽量降低风险损失。另一方面,评估业务流程风险后,结合评估的结果,对业务流程内部措施加以完善并完成流程图的绘制,在同一管理体系中融入科研事业单位采购、研发、预算、资金、资产与合同管理等多项内容。在此基础上,也需要在信息管理机制中融入经济活动与内部控制流程,以免受人为因素影响而诱发操作问题,积极创建规范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流程,全面共享数据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的融合,为科研事业单位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立健全审计监督评价机制
以立法监督层面为出发点,强化检查违法事件的力度,营造健全监管体系。与此同时,也能够对财政部门的资产收支状况加以主动监管,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抓“三公”经费、会议费用等的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国家资产的应用合理性。以公共监督层面为出发点,重视公共监督相对于外部监管机制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监管网络,并通过第三方审计方式,进一步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更具合理性。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根据《规范》的要求,首先要明确财务、审计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其次,应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研事业单位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正确认知自身发展情况,采取必要的完善措施,即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标准业务流程的构建、多层次监督网络的创建,才能够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力,为内部控制工作未来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苑嫦艳.浅析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新思路[J].中国财政,2018(14): 51-52.
[2]陈娜,梁宵杰.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实践探讨[J].商业会计,2018 (13): 104-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64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