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州本地“90后”对迎春花市的地方认同状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广州迎春花市是广州人过新年的一个重要仪式,与广府人“年卅晚,行花街”的传统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塑造地方认同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广州本地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地方认同受到了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影响,其观念在不断改变。本研究基于对本地“90”后年轻人的访谈,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访谈内容,进一步探讨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广州本地人 全球化 迎春花市 地方认同
  一、前言
  “迎春花市”作为一年一度的地方民俗节庆,是广府地区的独特文化形式。广州人普遍认为“不逛花街,不算过年”,“花街”对广州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逛花街”寓意着转大运,沾喜气,街上琳琅满目的花卉作为过年吉祥的象征,满足广州人“图个好意头”的心理,每年都吸引大批广州人倾城而出。但近年来,广州对外开放的水平日益提高,面对外来文化不断冲击地方传统文化的现实,广府人对迎春花市的理解也在不断改变。特别是处于互联网交替新时代的“90后”年轻人,他们对商业化越来越浓的迎春花市的地方认同程度和意义与老一辈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了解广州本地“90后”年轻人是如何看待象征着地方传统的迎春花市以及产生观念差异的原因,探讨如何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转变与传承问题。
  二、理论基础
  地方认同理论的概念:环境心理学家Proshansky人等1978年将认同概念引入环境心理学,包括地方认同及其相关概念。例如地方感、地方依恋、地方依赖便引起国内外地理学者的持续研究热情。就目前来看,学者认为地方感包括了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但在地方认同与地方依恋界定上,仍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人文地理学家Tuan首次指出地方感是某些地方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依赖关系,具有根植性,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情感的依附与满足。而地方认同作为地方感中的一个维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对地方的认可。
  Proshansky等人依据自我与物理环境之间的认知联结提出地方认同概念,认为地方认同将个人身份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观点、信念、偏好、感觉、价值观和目标以及行为倾向和技能等。地方认同是涉及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心理层面的一个多維概念。
  因此,本研究基于目前常用的地方认同维度划分方法,将地方认同分为情感认同、认知认同和意向认同三个维度,讨论广州本地“90后”年轻人对迎春花市的地方认同的情况与变化。
  三、“90后”年轻人地方认同现状分析
  本文紧紧围绕研究问题,即广州本地“90后”面对商业化越来越浓的迎春花市,他们的地方认同程度和观念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开展调查。访谈提纲是基于相关文献中地方认同量表的思想而设计的。为使访谈更具代表性,我们选择了教育程度与职业背景不同的12位访谈对象。笔者于2019年2月1日至2月15日主动联系小学、初中、高中的广州本地同学与朋友,与其进行深度访谈,取得了积极的回复。最终完成正式访谈12份,时间最短约30分钟,最长约70分钟。
  (一)“90后”年轻人对花街的情感认同状况
  情感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意识形态进行评价、选择时所产生的满意、喜爱、肯定等主观情绪体验,一般不易改变,具有稳定性。通过文本分析,广州本地的“90后”年轻人对花街的情感认同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在逛花街的过程中,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逛花街的感觉很开心激动!身为广州人很幸福啊!”
  ——(A5,女,25,高中,公司文员)
  “每年花街都会有别出心裁的设计,灯饰、牌坊的创新都让我收获到身为广州人的自豪感。”
  ——(A1,男,23,本科,在校学生)
  “花街人挤人的感觉,能感受到广州人的热情啊!耳边响起的都是粤语,有种很亲切的感觉,我大广州真棒!”
  ——(A4,男,23,专科,珠宝设计)
  但在访谈中还可发现,受访者认为花街还是产生了变化:
  “现在花街都不像以前那样卖花,工艺品店占了多数。”
  ——(A7,男,23,专科,视觉设计)
  “这几年花街越来越商业化,不像以前传统的花街以卖花为主”
  ——(A3,女,23,本科,在校学生)
  随着花街越来越商业化,广州本地“90后”认为传统的花街已经渐渐发生变化,现代化的工艺品店开始取代传统的花艺店,成为花街的主角。但可以看出,广州本地“90后”年轻人还是希望通过表演或者景观找到从前熟悉的回忆,找回一种“广州记忆”。
  (二)“90后”年轻人对花街的认知认同状况
  认知认同主要体现在观念上的认同,包括感觉、直觉、记忆、想象等,是对客体的一些概念、符号等的认识与了解。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花街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重要习俗:
  “没逛过花街,就等于没过年啊,广州人一定会跟家人去的,毕竟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
  ——(A1,男,23,本科,在校学生)
  “逛花街是过年必备的活动啊,特别是年三十晚一家人去逛。”
  ——(A8,男,23,本科,旅游规划师)
  “逛花街是广州人过年的一种习惯,体现了广州特色啊!”
  ——(A9,女,23,本科,销售专员)
  但仍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花街没有长辈们提及的那样神圣,过年不一定逛花街:
  “花街太多人了,加上每年花街都是陈列类似的内容,很枯燥,现在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或者电视都可以远程感受到花街的气氛了。”
  ——(A6,男,24,研究生,在校学生)
  “一般来说,过年需要的花卉已经提早准备好了,就不用去花街采购了,年三十还是多抽多点时间来陪陪家人比较实际。”   ——(A10,女,23,本科,留学生)
  当提到广州花街一些典故或历史的时候,仅有两位受访者略懂一二,其余的均表示不清楚,也没想去过多了解:
  “我只知道在花街买花讲求好意头,每种花卉都有各自的含义。”
  ——(A6,男,24,研究生,在校学生)
  “西湖花市那边有历史典故的介绍,我也是刚刚才知道。”
  ——(A12,男,24,研究生,在校学生)
  由此看出,广州本地“90后”年轻人已经不关注且不知道传统迎春花市的历史与典故,花街从前的神圣感也渐渐消失,成为一个他们过年消遣寻找欢乐的游玩场所。
  (三)“90后”年轻人对花街的意向认同状况
  意向认同主要是某者对待或处理某事中表现出的欲望、愿望与希望,由此产生肯定或者否定的认同感。当提及“是否愿意向其他朋友推荐广州花市”的时候,部分受访者表示会热情介绍,但自身认同感却降低了:
  “会向外地人热情介绍,但本地人就算了。”
  ——(A4,男,23,专科,珠宝设计)
  “会介绍,但身边很多朋友都知道广州花市吧!”
  ——(A2,女,24,专科,会计)
  部分受访者表示不想介绍,认为广州花街与其他地区的花街相比,不具特色。
  “不会,广州花街跟其他花街应该也差不多吧,没什么值得介绍的。”
  ——(A6,男,24,研究生,在校学生)
  “不会,现在都移动信息时代了,他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估计比我介绍更好。”
  ——(A7,男,23,专科,视觉设计)
  四、研究结论
  综合上述访谈内容,广州本地“90后”年轻人对迎春花市这个传统节庆的地方认同逐渐弱化,与其他老广州人对迎春花市产生强烈的地方认同形成鲜明的差异。“90后”年轻人对迎春花市的歷史文化意义并不了解,也不愿去关注,对传统迎春花市地方认同的内容已经发生改变,花街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一个过年消遣娱乐的空间。尽管他们对传统节庆仍具有较高的情感认同,但认知认同与意向认同已经渐渐被弱化,产生分歧,整体地方认同程度呈下降趋势。
  导致广州本地“90后”对迎春花市的地方认同产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节庆的文化意义受到了冲击与挑战,“90后”年轻人不再关注其中的文化意义与内涵,更多是把商业化越来越浓的花街当作一种娱乐方式。其次,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化不断进步,“90后”年轻人足不出户便掌握许多资讯,花街的现场信息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最后,花街的形式单一,难以调动“90后”年轻人的逛街兴趣,向年轻人传播传统广府文化存在一定难度。
  (作者单位为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 传统节庆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意义——以广州“迎春花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12):2197-2208.
  [2] 朱竑,刘博.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8.
  [3] 刘博,朱竑.新创民俗节庆对地方认同的影响研究:基于广府庙会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旅游论坛,20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5215.htm